说起我区的乳品行业,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夏进牛奶”,而夏进作为宁夏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的呢?
“夏进牛奶”的所在地利通区,是我区四大经济核心区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发展奶牛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到目前利通区奶牛存栏3.41万头,占全吴忠市的69%,占宁夏全区的47.3%;实现产值18967万元,人均奶业收入1600元,占整个牧业收入的54.3%。奶业收入成为一些农民勤劳致富的一大支柱,如汉渠乡的奶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8%。乳品厂也发展到12家。2001年,利通区乳品行业年纳增值税1170.86万元,占利通区国税局全局增值税收入的11.5%,成为一大主体税源。
利通区乳品业的发展,经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后,目前出现了产销两旺、各家乳品厂争抢奶源的红火势头。奶业收入占农业产值的6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由此带动了千万农民“牵着奶牛奔小康”的良性产业格局,奶牛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坦途、一条捷径。
当看到一车车醇香的奶粉运出时,我们无不感到欣慰;当走进商店看到宁夏的品牌时,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产品的换代升级,乳品行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愈加艰难。许多乳品行业人士认为:走简单的产品加工销售的经营之路,成本大、利润少,受制于人,必然被时代淘汰。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乳制品品种,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名牌才是壮大企业经济的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明智之举。
对于成功,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结果而忽视了其发展过程。“夏进”作为全区乳品行业龙头企业,它的发展是曲折的,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代价。从1994年引进荷兰施托克公司二级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到1998年引进90年代瑞典利乐公司砖型TBA/9软包装生产线,“夏进”在“科技兴企、管理精细、情系大众、报效社会”的开拓创新中不断成长壮大。通过调查,在1998年前,由于“夏进牛奶”的产品知名度低、销路不畅,“夏进”人只能将生产出的75%的纯奶低价卖给了“乐百氏”集团,贴上“乐百氏”的商标后销售。由于“乐百氏”集团的友情“出手”,1998年“夏进”全年销售10100.1吨,销售收入4153万元,实现增值税301.9万元。看着销售一空的的库房,“夏进人”不知是喜是忧。与“乐百氏”集团合作中,“夏进人”在有了品牌意识的同时也懂得了广告在企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接下来,通过3年时间的奋斗,“夏进人”改变营销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投资518.2万元进行广告宣传,改变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增加鲜奶品种,在“保质增色不提价”上做文章,开发了人们喜爱的酸奶系列、软包装系列、杏仁奶等5大系列14个品牌的饮料,以其物美价廉被消费者认可。此外,高薪聘请“能人”抓营销,立足实际,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稳步夯实了“营销战略”“奶源营地”“生产营地”这三大基础。2001年销售收入猛增,收购鲜奶21200吨,比上年的14250吨增长48.8%,为奶牛户发放奶款3370多万元,销售产量24000吨,比上年的15275吨增长57.1%,比年度计划的20000吨提高了20%,利润总额达到了1030万元,比上年185万元增长4.57倍,实现增值税522.2万元,比上年的276.7万元增长245.5万元,增长73.2%,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个分公司,“夏进奶”以质量和价格的优势跻身于商海。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机制。就拿利通区的乳品行业来说,12家乳品企业因奶源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而各企业之间又各自为战,竞争无序。有些企业抢奶源哄抬奶价,致使个别奶牛户掺杂使假,最终导致出粉率低。而作为“龙头”老大的夏进公司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拼命抢收,由于奶源的不足,浪费成为夏进扩大经营规模、增加鲜奶饮料产量的最直接原因。夏进为了解决奶源不足的问题,在80公里外的平吉堡、贺兰、灵武等地设点收购鲜奶,长年用5辆奶罐车往返拉运,这项开支每年达36.6万元之多。但如果在利通区就近取奶,节约的费用用于扩大再生产,岂不如虎添翼。收购过程中,他们每公斤鲜奶比其他厂家多出0.20元,以此保证鲜奶质量,吸引、稳定送奶户。他们为扩大知名度,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每年的广告费达500万元。
宁夏与内蒙古相邻,“夏进”与“伊利”均属乳制品企业,但目前“夏进”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规模与“伊利”相比都相差甚远。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伊利”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行战略调整,投资3亿元,全套引进外国先进奶制品生产线,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拉动内蒙古奶牛业的快速发展,这无疑对我区乳品企业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养殖业的力度。要下大决心改变目前乳品加工企业小型、分散、弱质的现状,走“同行结亲,强强联合,强弱互补”之路,打破所有制界限,组建奶业集团公司。一句话,就是要扶“龙头”促进高新产业发展,达到以龙头带产业,以产业促养殖;以养殖促增收的科技密集型产业的大发展。
(摘自于《宁夏日报》2002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