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450100000032

第32章 南北时代 (1)

背叛之后仍是背叛,分裂之后还是分裂。虽然牺牲了亲生子,后醍醐天 皇仍未能皇权独断,反复无常的足利尊氏在京都拥立光明天皇,将倒行逆施 的后醍醐天皇逼逃吉野,从此形成了日本京都北朝与吉野南朝对峙的局面。 虽然和平统一是永远的主题,但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究竟这是一场和平的交 易,还是一场政治的骗局?

日本第二代军神——楠木正成

不管是持明院派还是大觉寺派,都是傀儡派。当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后醍醐天皇即位后,一场旨在推翻镰仓幕府的行动开始悄然进行了。以往即位的天皇大都十来岁,后醍醐天皇却不同一般,他已经三十一岁,早过了那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年纪了。他不甘心沦为幕府的道具,意图恢复天皇的权威,改变君臣颠倒的状况。此时,日本政权仍控制在北条氏的手中,担当执权的是北条高时,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嗜好斗犬,特别喜欢看狗互相撕咬得血淋淋的,所以他就下令各地进贡凶猛好斗的狗作为税赋。正所谓狗仗人势,因为北条高时的喜爱,狗也尊贵起来了,如同王公贵族、金枝玉叶一般,穿的是绫罗绸缎,坐的是人抬的小轿,招摇过市,行人见了要下马、跪拜、迎送,真是让人有一种“后悔当初投错了胎”的错觉。北条高时钟情于多种娱乐,不关心政务。

不久幕府内部出现了动荡,低层武士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幕府的权威和实力也大不如从前。后醍醐天皇觉得夺回权力的机会到了,于是他密谋“倒幕”,搞了一种叫“无礼讲”的活动。后醍醐天皇秘密召集反对幕府的贵族、僧侣和武士,假借各种聚会商讨倒幕计划。当然,这种地下活动是有暗号的,是僧侣的脱去法衣,不是僧侣的则摘掉帽子。然后大家纵酒狂欢,这边鬼叫那边商议。这就是“无礼讲”。“无礼”够了,后醍醐天皇准备与幕府开战。他派日野资朝、俊基到各地搞策反,鼓动豪族起来讨幕。两人的工作倒颇有成效,美浓国的土兼赖、多治见国长、土歧赖春等都被他们忽悠来了。但是,后醍醐天皇的倒幕大业还没开始,土歧赖春就叛变了,他偷偷向幕府告了密。后醍醐一看事情暴露,“为了保存实力”,只好牺牲日野朝资、俊基等人。他急忙派人去幕府解释,再三声明天皇是无辜的,全是日野朝资等人的主意,天皇毫不知情,实出于误会云云。

日野朝资等人被流放后,这件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也就是说后醍醐天皇的第一次倒幕行动算是流产了。但是没多久,后醍醐天皇与幕府的矛盾又激化了。后醍醐天皇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但是幕府强行拒绝,这让后醍醐天皇无限怨恨,更加坚定了他倒幕的决心,他要卷土重来。后醍醐天皇让自己的皇子护良亲王出家,不久立为天台宗座主,控制并发展寺院的势力为自己所用。他自己也不闲着,秘密与亲信策划兵变。谁知上次的叛变又重演了,告密的人还是后醍醐天皇身边的人。结果除了天皇,其他参与密谋的人都给逮捕了。不过,这次后醍醐天皇实在坐不住了,经过两次血的教训,他终于明白了一道理:“密”谋是无用的,总有告密的人。所以,他决定站出来,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领导大家去战斗。于是,趁幕府的人不备,后醍醐天皇带着象征皇位的三种神器潜逃了。后醍醐天皇跑到了笠置山,在那里,他以天皇的名义发出了讨伐幕府的号令,结果如石沉大海,竟没有一个人起来响应他。这让后醍醐天皇很郁闷,本来他以为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各地的英雄好汉就会揭竿而起,谁知竟无人理睬。这年头,天皇也贬值得太厉害了!

正当后醍醐天皇烦闷的时候,他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紫宸殿前长了一棵树,绿意盈盈,枝叶茂盛,尤其是伸向南面的那条树枝,长得格外茁壮。树下面顺次坐着三公、百官;而朝南的上座,却没有人坐。正当天皇奇怪这个空座位时,两个扎着发髻的童男童女忽然出现了,并且跪在他面前,用衣袖擦着眼泪说,天下之大却没有天皇的立足之地,但是,在那棵树下有朝南的座位,正是为天皇而设,请天皇暂且坐在那里吧。说完,两童子便飞到天上去了。后醍醐天皇梦醒之后,左思右想,认定这是上天给他的暗示。于是他就想办法解梦,他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得出一个“楠”字,莫非这是一个人的姓?后醍醐天皇也不敢肯定,于是就召人来问,没想到真有这样一个人,叫楠木正成,武艺高强,系出名门,是敏达天皇四代孙。

后醍醐天皇大喜,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来。如他所愿,楠木正成就是一个倒幕分子,他对后醍醐天皇说:“只要您听说我楠木正成还活着,您的倒幕大业就会实现。”领导都喜欢听这样的话,后醍醐天皇喜不自胜,高高兴兴地送楠木正成上路了。楠木正成返回河内,带人攻下了赤坂城,然后准备迎接后醍醐天皇。不料,幕府北条大将金泽贞冬不久就攻陷了笠置山,天皇等人“不慎落网”。接着,幕府又派四路人马攻打赤坂城。楠木正成此时仅有数百兵力,但是士气高涨,又占据地利,楠木正成屡出奇计,屡次打退幕府军的进攻。

但是幕府军切断了城中粮道,楠木正成看大势已去,赤坂城很快就会被攻陷,就在城中给自己立了一个假坟,装死,悄悄地逃至金刚山,并秘密招兵买马,图谋再起。而城中的护良亲王则与亡命大和的十津川,发展倒幕力量。后醍醐天皇被俘后流放到了隐歧岛,他的第三次倒幕计划又失败了。当然,天皇也做不成了,后醍醐天皇被迫让位,由持明院派的量仁亲王接任,即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光严天皇。不要以为后醍醐天皇就此偃旗息鼓了,据《太平记》记载,后醍醐天皇在被流放隐岐岛的途中,有武士想把他“劫”出来,但是因为看守的人太多,未能成功。不过,他们在天皇留宿的庭院内的白樱树上留下两句诗: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苍天不会辜负勾践的努力,会有范蠡那样的人物来辅佐你成就大业。后醍醐天皇闻知精神大振,誓将倒幕活动进行到底!就是在这一年,护良亲王在吉野、熊野等地募集私兵,暗中联络当土豪,纠结那些对政府不满的“恶党”、“海贼”,积极策划倒幕活动。护良亲王还广发法旨,号召各地的“爱国人士”勤王,响应的人越来越多。同年秋天,楠木正成则南北朝著名武将楠木正成率兵夺回了赤坂城。夺回赤坂城后,楠木正成从长远考虑,对赤坂城进行改建,并在金刚山西麓、千早川畔筑千早城(千剑破城),还在赤坂城与千早城之间构筑防御阵地,与护良亲王形成掎角之势,遥相呼应。护良亲王和楠木正成引起了幕府的憎恨和恐惧,必欲除之而后快。幕府一边派兵,号称百万大军,对两人进行围剿,一边大发布告:对于大塔宫(护良亲王),先日只许以计略生擒之,今后也可诛杀之,无论身份如何下贱者也好,贼徒也罢,能逮捕或诛杀大塔宫者将受赐近江国麻生庄。

能诛杀楠木正成者将受赐丹后国船井庄,不问身份同前条。也就是说,不管身份贵贱,只要能诛杀掉护良亲王、楠木正成,就会有地、有房子、有钱、有身份。幕府集结了八十万大军(号称)攻打金刚山,楠木正成带领一千来人顽强抵抗。幕府军一连攻打了好几个月,都不能撼动金刚山分毫,反而损兵折将,士气大伤。这要归功于金刚山的天险和楠木正成的出色指挥,他无愧于“日本第二代军神”的美称。这时,后醍醐天皇还在隐歧过着囚犯的生活。其中有个看守的人,叫义纲,很有远见,他听说楠木正成在金刚山挡住了幕府的百万大军,犹如神助,觉得幕府可能不行了,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决定劝说并帮助后醍醐天皇逃走。

后醍醐天皇当然乐意,他也担心北条高时一时恼怒,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先剁了自己再说。于是,他偷偷躲到一只小渔船的渔捞舱里,竟骗过了查岗的,很顺利地逃到了名和港。名和是个望族,看到落魄的后醍醐天皇狼狈地投奔到自己这里来,豪气顿生,二话不说,反了!他们占了一个山头,把后醍醐天皇迎上去,拉起了倒幕的大旗。后醍醐天皇再次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召令,讨伐幕府。说翻脸就翻脸——翻云覆雨的足利尊氏后醍醐天皇的讨幕诏书一发表,各地豪族和武士纷纷起来响应。足利尊氏和新田义贞是其中最关键的两个人物,他们的投诚给幕府以致命的打击。足利尊氏一族本是“八幡太郎”源义家的嫡系子孙,祖上威风显赫,但是自北条氏得到镰仓幕府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就一直被北条氏压得抬不起头。

传说源义家生前曾有预言,说自己的第七代孙将取得天下。但是真到了第七代孙源家时的时候,丝毫看不出有夺取天下的迹象,为此,源家时倍感压力和惭愧,觉得自己没出息,对不起祖宗。一天,他又跪到八幡菩萨面前诚心祷告,祈求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这个梦想。他写了一篇祷文:至恳八幡大神见怜,余自愧无状,仿特缩短生命,以求三代以后之子孙,有能完成我祖父之夙愿者。然后,为了缩短与梦想的距离,源家时剖腹自杀了。足利氏一族一直在等待“天命”,可能真是源家时的诚心打动了八幡菩萨,到了他孙子足利尊氏时,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当时,内外交困的镰仓幕府下令足利尊氏带兵攻打后醍醐天皇。不过,幕府对足利尊氏并不放心,因为早有传言说足利尊氏意图不轨,所以在足利尊氏出发前,要求“照顾”他的老婆和儿子。足利尊氏怒火中烧,但表面上仍旧十分顺从,欣然接受了这个命令。足利尊氏领兵到达三河后,秘密派人与后醍醐天皇取得了联系,双方就合作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结成了统一战线,后足利尊氏醍醐天皇以天皇的名义让足利尊氏起兵讨幕。

足利尊氏接旨后,即刻掉过头来对付幕府军。幕府军措手不及,毫无斗志,足利军势如破竹,很快拿下了保卫京都的六波罗府。据《清见太平记》中说,六波罗如此之快地败亡可能和一个叫佐佐木道誉的人有很大的关系。佐佐木道誉算得上一个奇人,他因有两项特长而彪炳日本史册。第一项特长体现在艺术方面。佐佐木道誉痴迷日本的传统艺道,对日本传统的茶道、花道、香道、连歌都有很高的修为,对日本这些传统艺术起到了保护和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后人对他评价很高。佐佐木道誉是富贵中人,有钱、有权,品位极尽风流豪奢。他对沉香有一种异常的迷恋,只要是他所看上的名香,就会不择手段地攫取。他喜爱奢华的宴会,有一次宴会中竟烧掉数斤重的名香。

佐佐木道誉的另外一项特长是背叛成性。墙头草、风见使舵、趋炎附势、有奶便是娘……这些词用在佐佐木道誉身上丝毫不为过,他是哪儿风大就往哪儿倒,而且倒哪都能左右逢源,可以说是官场常青树、政坛不倒翁。足利高时喜好玩乐,奢华铺张,佐佐木道誉紧紧跟随他的脚步,拼了命地糟蹋钱,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因此获得了婆裟罗大名的美誉。后来足利高时因为生了病,出家避灾,佐佐木道誉也跟着削发为僧,誓同领导共进退。因为讨领导喜欢,所以,得到了检非违使这样的要职。眼看着倒幕的声音越来越大,佐佐木道誉的心思又活泛起来了。佐佐木道誉和足利尊氏的关系不错,据说曾和足利尊氏一起密谋倒幕。不过,佐佐木道誉从来没有公开倒幕,以至于后人对于他何时加入讨幕的准备时间都难以确定,足见其有多奸猾。当足利尊氏接了后醍醐天皇的圣旨后,公开讨幕,举兵攻打京都。据说,在攻打京都要地六波罗时,足利尊氏得到了佐佐木道誉的鼎力相助,所以他才能迅速、顺利地拿下六波罗府,进而攻陷京都。当然,这只是佐佐木道誉的首次背叛,之后的背叛还有很多次,而且每次背叛他都能深得上司的欢心,得到一个高官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