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挺经
4700700000008

第8章 第三诀坚忍(2)

于是,曾国藩连给刘铭传写了三封信,又是劝又是训,最终让刘铭传出山。对一名性情暴躁、匪气很盛的盐枭,曾国藩用“坚忍”二字洗他身上的戾气,最终成就了他。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坚忍执着精神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越王勾践。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人人皆知。

勾践为了复国,去吴国送礼物想求和,不料却被吴王关了起来,并进行羞辱:吴王夫差让他在一座大坟旁边的石屋里喂马,每次出门时,也要点名让勾践给他牵马。勾践忍气吞声,装出很忠诚的样子,骗过了吴王夫差,使他以为勾践真想归顺于他,便对他放下戒备,甚至让他回到了越国。

受到奇耻大辱的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他不仅亲自耕田种地,还让他的妻子纺纱织布,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以便让自己永远记住在吴国所受的屈辱,培养自己的坚忍。

即使这样,勾践还是不满意,晚上睡觉时,他撤去身下的被子,直接睡在柴草上,甚至在房梁上挂上了一个苦胆。这样坐着、躺着的时候就都能看到苦胆了,而每天吃饭的时候,他还要去舔一下苦胆,然后问自己一句:“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

正是由于他卧薪尝胆以及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让他沉下心来,为成功复仇做计划,他一边鼓励生产、奖励生育,一边训练兵马,逐步让一个深受凌辱的国家强大了起来。

七年后,勾践觉得自己的力量够了,便打算向吴国进兵。但大夫又劝谏他说:“越国刚刚经历了流亡的灾难,好不容易恢复过来,才富裕了一些,如果我们就此发兵,灾难很可能再次降临。”

勾践觉得有道理,便又忍了下来,潜心治国,发展经济和军事。而在此期间,吴王夫差却因为伍子胥的劝谏,对伍子胥产生了怀疑,最终又听信奸臣的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悲愤不已,自杀身亡。

此时,隐忍很久的勾践觉得好时机到了,于是带领全国的精兵强将攻打吴国,吴军溃不成军,连太子也被他们杀了。

“坚忍成事,这是大丈夫之所为也”,这句话不但可以用在古时候,就是现在,也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延伸阅读·曾国藩箴言】

军事棘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曰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之慌乱者数倍。

【译文】

在军事上遇到棘手难办的事情,遭到舆论的非议和指责之时,有几件事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一是不骚扰百姓;二是不谎报军情;三是调度有序,有条不紊。好比水上之舟,遭遇特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头脑清醒,全力以赴,这样,即使成败还不可预知,也要胜过其他船只上那些惊慌失措的舵手许多倍。

【点评】

成功并不是巧合,它需要智慧灵活的头脑,更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在确立目标后,根据目标的难易程度做出周密详细的计划,并且脚踏实地去完成计划,这才是实现目标达到成功的关键。曾国藩处事,能够处处以大局为重,懂得在远近大小缓急之间权衡取舍,亦刚亦柔,能屈能伸,可称典范。

曾国藩刚办团练的时候,从各省调来的绿营兵有数千人,人员冗杂,良莠不齐,实在难以管理。按照惯例,训练绿营兵原本是提督的职责,但是湖南提督鲍起豹无能,难以胜任,曾国藩便亲自选拔人才,选中中军参将塔齐布统一训练绿营兵。

曾国藩对于训练的要求十分严格,眼里不揉一粒沙子。不管是暴晒雨淋还是飞雪连天,每一天的操练任务都不得减少。这样近乎严苛的训练方式自然难不倒平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勇,但是对于从来没有作战经验,整日只知道喝酒、赌钱、抽鸦片、逛窑子的绿营兵来说则算得上是魔鬼训练了。于是反抗的声音越来越大,先是副将清德拒不到操,后来提督鲍起豹也和清德联合起来,向塔齐布寻衅闹事,阻挠训练,他们还公然对士兵宣称:“如此酷暑天气,还让士兵们出操,这根本就不把我们将士们当人看啊!”绿营兵的不满情绪被很快煽动起来了。

当时,绿营兵因为缺少战斗经验,名声又差,通常被勇丁视为败类。勇丁的军饷也要高出绿营兵两三倍,两种矛盾加在一起,更加引起了绿营兵的不满。摩擦矛盾本来就时常发生,这次绿营兵刚好借着不满情绪再一次提起了这新账旧账,矛盾进而引发成为械斗。

事情很快被曾国藩知道了,他本不想把事情闹大,想想还是息事宁人算了,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操练的影响,所以他决定只将参与械斗的勇丁施以杖刑,并严加管束他们的言行,对绿营兵就暂时不予惩治。没想到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使绿营兵知错悔改,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他们越发地在勇丁面前耀武扬威、出言不逊了。曾国藩多次命令鲍起豹按军法整治,鲍起豹总是置之不理。

绿营兵的恶劣行径在没有得到管束的情况下愈演愈烈。1853年9月8日,绿营兵居然整齐队伍,携带兵器,鸣号击鼓,包围了参将府,要杀塔齐布。惊慌之中的塔齐布只得躲在菜园旁边的草丛里才没有被找到,幸而逃过一命。嚣张的绿营兵得寸进尺,竟然一把火把参将府烧了,然后又冲入团练大臣曾国藩的官邸,将正在办公的官员们团团围住,扬言要杀曾国藩,幸而曾国藩的临时行馆设在紧靠巡抚衙门的射圃中。曾国藩见事情已经闹到了这样的地步,并且丝毫没有缓和的余地,便亲自去叩巡抚骆秉章的偏门,骆巡抚立刻出来喝止,这才退去了绿营兵。经过这么一闹,绿营兵更加无法无天了,曾国藩所统率的湘勇,日子却更难过了。

有人极力劝说曾国藩,应据实参奏鲍起豹等人。但是曾国藩考虑到他前不久才参革了副将清德,这时不便再动弹章,于是对外托言:“做臣子的,不能为国家平乱,反以琐屑小事,使君父烦心,实在惭愧得很。”即日将所部湘勇分别遣驻外县,自己的办公大营也移驻于衡州。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胸怀和气度。他在个人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而是从大局出发,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处理这件事情,如果一味革除鲍起豹等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绿营兵师出有名,矛盾只能进一步激化。曾国藩深知,眼前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争出个谁强谁弱,真正操练出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将士才是正要。曾国藩看似软弱的退让,实际上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858年6月,曾国藩奉命在江西领导湘军作战,但是因为湘军是外来兵种,当地乡团十分排斥,所以经常遭到伏击,加上敌军在此地势力强大,安徽六千精锐惨遭败绩,就连将领也阵亡了,景德镇一带的湘军又接连失利。面对这样的窘境,曾国藩甚是苦恼,原本就是一筹莫展,湘军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增援浙江和安徽,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不久又被要求协防湖南,面对这种朝令夕改、杂乱无章的情况,曾国藩只得一忍再忍。

1861年8月,曾国荃终于攻下安庆,长江流域千里均归湘军掌握。曾国藩分兵三路,直指江浙地区。原本以为曾国藩迎来了朝阳,可是没想到考验再一次纷至沓来。先是湘军重要将领胡林翼积劳成疾,在武昌咯血而死,使曾国藩失去一个最有力的伙伴;后又因为三路东向的大军,只有弟弟曾国荃一军始终听命于他,其余李鸿章与左宗棠两路,总是与曾国藩的意愿背道而驰,经常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使曾国藩伤透脑筋。但曾国藩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已经深谙为官之道,因此只是按捺性情,息事宁人,始终没有激化矛盾,只是寻找柔和平静的方式解决问题。

祸不单行,正在曾国藩为他所带领的湘军的艰难处境一筹莫展之时,弟弟曾国荃围攻金陵的军队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士兵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反抗和不听指挥的举动,但是在金陵城外屯兵日久,将士们身心俱疲,加上军饷亏缺,甚至一度靠喝稀饭度日,军心涣散一日胜过一日。曾国荃也感觉到这些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家乡子弟兵越来越难以管束,抢掠平民、奸淫妇女的事层出不穷,但身为将领,他也无力解决粮饷的问题,所以自己也无颜面对众将士,不久,自己也病倒了。

曾国藩听说金陵的情况后,一面担心弟弟的病体,担心军纪败坏的湘军随时有叛变崩溃的可能;一面还要承受来自朝廷的猜疑、僚属的离心等等打击,没过多久,身体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开始只是郁气中结,旧疾新病,时常并发,后来是饭后呕吐、头脑晕眩、手脚抽筋、痛不可忍,以至于无法继续工作,无奈之下只好奏请朝廷,回家调养。但是在曾国藩看来,这正是一种考验,他说:“困心恒虑,正是磨炼英雄,育汝于成。夫尝谓余叹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在如此矛盾丛生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曾国藩依然能够做到如此隐忍,可见他异于常人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