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群,有一批喜爱自己文字的人,我想看中我作品的读者大约都与我有同好,一是有超群的美食追求,二是有不低的饮食文化素养,因为在网上谈到我的文章时,常常有网友情不自禁地交流起了做菜经验。作家和厨子竟然如此相得益彰,这让我感动。网友们有些做菜经验让我读得很专注,我相信该网友若以此精道写小说,一定是个高手。国人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说辞,那是指政界,对我辈平民来说,吃美食如同读好书,这二者又何尝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喜欢下厨房,目的是造出精品美味以飨家人,我同样喜欢进书房,力图作出精致文章以飨读者,不让大家失望。我不能想像没有烹饪和写作我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因为摆弄柴米油盐和方块字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以外我没有任何可以移情的爱好。每回填写登记表,在“有何专长”一栏上总是犹豫,搜尽肚肠地翻检自己有什么“本事”,结果总是让人沮丧!
这篇《豆汁记》谈论的不是吃食,是人。一个真实的,已经故去的老妇人。
我时常地怀念故乡北京,那些个困苦、简陋、热闹、温情,让人留恋,也让人一言难以道清。京畿之地文学素材丰富,随手拾来不用修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故事,内中的风土人情饱含了北京人的苦辣酸甜,也饱含了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豆汁是京城的贫民饮食,眼下青年人能接受者似已不多。它是饮食文化中的另一类风情,其滋味让人欲罢不能,一言难尽。平常、卑贱、酸涩、丑陋,初经历者难以下咽,一旦理解便相契相知,不能割舍。我怀念豆汁,也怀念我们家曾经雇佣过的那个旗人老太太,一个来自颐和园,孤苦伶仃又干净利落的老北京。我们家老三的几个孩子都是她带大的,她的拿手不是带孩子是做饭,因为她死去的丈夫是御膳房的厨师。老太太无儿无女,悲苦一生,命运坎坷,除了厨艺之外,让我敬佩的就是她的平淡随和。仔细回想,我竟从未听到过她的抱怨,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无论是对命运还是对人生。她默默地活着,默默地操作着,在自己的天地里,那个天地对她广阔无垠。老人无论逆顺,不改其性,不变其情,以平静之心对待万物,达到了一种超然境界。这种无言的教化使我受益匪浅。
幼年时不懂,现在懂了。
做人和作文是一样的,追求一种冲淡之趣,求得一种心态的平静,让人慢慢去体会余味,人生的平淡,文章的平淡,那才是将人做到了极致,将文做到了极致。
豆汁让我们在其貌不扬,其味不香的酸涩中尝出了美食的五味,人生的真谛。
应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