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4716800000049

第49章 铺平垫稳法

俗话说,歪理十八条,真理只有一条。原因是真理要多方面全面地论证才能成立,歪理只要一两个方面讲通就成。如果全无根据,则不平不稳,因而需要铺垫;如全有根据则太平太稳,同样缺乏生趣幽默之趣不在喜剧故事之开端,而在故事之结尾处,这时,结局越是出乎意料,越有心理落差,效果就越强烈。如果结果被对方早已识破,你包袱中的秘密就不成其为秘密,就没有任何心理落差可言。我国相声艺人,很强调在把笑料抖落出来之前,心理落差效果充分显示出来之前,一定要让观众感到有相当的可信性。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信性来自于合理性,可是幽默之理不同于通常之理。幽默之理往往是超越常理之歪理,因而其合理性,就不是合乎常理,而是合乎歪理,哪怕越来越歪也不要紧。

在情节层层递进的幽默故事中,最后导致高潮的结局,因果逻辑越歪越好;可是对于开端,则不是越歪越好,而是越是近于常理越好。因为越是近于常理,对方(或观众)越易被诱入圈套。如果一上来就大大超越常理则可能造成对方的心理抗阻。故歪理要有一个展开过程,开头不太歪,越接近常理对方越是难以发现你的陷阱。好比地面置物,不平处须铺平,不稳处须垫稳。凡是对方有可能引起怀疑之处,都要交代清楚,凡有可能引起对结局不信任处,都要不着痕迹地说明。

这好比变戏法,不过,道具是概念或判断,一切的前提都要当着观众的面装入箱子。所有的戏法都要利用观众的错觉,让他舒舒服服地受骗,只有在不知觉的过程中,发现受了骗,他才觉得受骗是一种享受。同样,幽默家也利用对手错误的期待,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享受期待落空。期待的是错误的,但是错误越是隐蔽越好。

有一个单口相声小段叫做《橡皮膏》,说一个怕老婆的醉汉,在回家的路上跌伤了屁股。因怕妻子罚,便蹑手蹑脚进屋,幸喜妻子已经入睡,就对着镜子在伤处贴橡皮膏,然后安然入睡。但妻子第二天仍然发现他酗酒了,把他从床上揪了起来。原来他并没有把橡皮膏贴在屁股上,而是粘在了镜子上。

高潮是橡皮膏贴在镜子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害怕老婆的惩罚,而这样做的结果恰恰又使他逃不脱老婆的惩罚,这其间的因果关系是颇有歪曲之趣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橡皮膏没贴在伤口而是贴在镜子上,这与常理的距离太遥远,可信度很差。幽默家懂得,对于引发一系列后果的事端,要尽可能接近常理。正因为这样,这个单口相声把故事的主人公设计为醉汉,如果不是醉汉,则不可能分不清镜子里的屁股和自己的屁股。又特别交代贴后窃窃自喜,安然入睡了,要不然又有发觉自己搞错了的可能,所以这一切,虽然说的是醉汉,但其行事特点却合乎常理,这种功夫叫做铺垫的工夫,铺得平垫得稳表现为两点:第一,在开头不露马脚,因为马脚一露,概念和判断的陷阱就失去功效。第二,在结尾高潮,不引起困惑,困惑乃享受顿悟之大害。

有时铺垫之功不在故事的开端,而在故事的结局。有一个单口相声小段《醉酒》,说一个装疯的醉汉躺在马路上,自行车来了,不躲,三轮车来了不躲,汽车来了也不躲,这很有违反常理之趣,待到消防车来了,听众按照逻辑推演,以为他仍不会躲,可是他却一反常态,突然爬了起来。

乖乖地躲开了,原因是消防车压死人不负责。故事到了高潮,不但没有更加违反常理,反而更加符合常理。消防车压死人不负责,不但成为他爬起来的充分理由而且成为他在其他车子开来时不爬起来的充分理由。这里常理与反常歪理互相映衬,互相得到说明。这就是铺垫平稳的功效。铺平垫稳,并不是绝对的平稳,而是相对的,所谓平稳并不是逻辑的全面论证,而是一点儿相通即可。如果科学的全面论证需要十条理由,而幽默之铺垫平稳只要一点儿能通即可。它不求全面,它不怕片面,俗话说真理只有一条,歪理十八条。原因是真理十八个方面都能讲通,只有一个方面不通还是不成,而歪理只要一个方面讲通了,就成了。从常理来说,它还不够平稳,从歪理来说,它已足够平稳了。所谓铺平垫稳说的是一两个方面的平稳,片面的平稳,并不是全面平稳。

《世说新语·夙惠》载晋明帝(东晋第二个皇帝)年幼时,坐在他父亲晋文帝膝上。当时有人从已沦陷的长安来,元帝和他谈话,问及洛阳(西晋原来的首都)消息。元帝随便问年幼的儿子道:“你看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孩子答道:“太阳远,因为从来没有听说人从太阳那边来。”晋文帝很高兴,第二天在宴会上,把这一切告诉了群臣,并当场重新问他:

“太阳近还是长安近”,可是这一回孩子却答:“太阳近。”晋元帝十分意外,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抬头可见到太阳,可是见不到长安。”

按照科学的道理来说小孩子两种答案和两种理由都是不充分的。因而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可是对于幽默之趣来说,只要有这一点不成道理的道理就成了。只是这个小孩子当时常理还没有学通,因而他并非有意幽默;但是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仍有一种天真的幽默之趣。

清朝程世爵写的《笑林广记》中有一个故事叫《谈天》也是讲空间距离的。

有一群人在争论天地之间的距离。一个农夫插嘴说:“天与地距离不过三四百。从地到天慢走三四天可到,快走三天即到。六七天来去一趟,绰绰有余。”大家问他有什么根据,他说:“你难道不知送灶神上天的风俗。腊月二十三送灶,腊月三十迎灶,时间也就是七天。去一程,三四天,最多也就是三四百里。”大家哄堂大笑。

靠主观感觉推理是这个故事的特点,从科学原理来说,自然是不足为据的,但是从幽默感的表达来说有这么一点儿就够了。

要使你的谈吐有幽默之趣,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是因为人很难打破科学认识逻辑的强大优势,说容易是因为只要你随便找到一个主观感觉作为客观现实的根据,明知其不科学、不全面、不可靠,也不要紧,只要表达了你主观情趣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