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丈夫马海德
4728100000010

第10章 采访毛泽东

在马和斯诺到达保安之前,中共中央的外事部门已按周恩来的指示安排好了一切。保安各界代表也都对两个外国人的到来翘首以待。当马和斯诺这两个高鼻子的外国人走进保安的时候,他们所看到的一切,真如邓发几天前对他们所说的那样:迎接他们的是欢迎的队伍,一张张真诚、友善的面孔,一声声热情、亲切的问候……

几天之后,马和斯诺得到了跟红色政权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见面的机会。从1936年7月16日晚上开始,马和斯诺正式在毛主席的住处进行访问。

我丈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毛主席身材魁梧,他的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常人无与伦比的力量,一种领袖的魅力。我们从晚饭后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凌晨……

“毛主席当时住的是里外套间的窑洞。窑洞内布置得非常简单,除了墙上挂着一些地图外,窑洞中间只摆放了一张木制方桌和几个没有靠背的木凳子。

“我和斯诺分别坐在方桌两侧的木凳上,吴亮平坐在中间边翻译边作记录。所有的谈话都是在晚上九点钟以后才正式开始。”

那时候没有电灯,窑洞外面一片漆黑,而毛主席窑洞里的蜡烛却在此时燃得正旺,不断地爆出烛花。毛主席在烛光下总是一边吸着香烟,一边以一种极其淡定自信的态度,讲述着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时回答斯诺临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毛主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传奇经历、中国共产党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关于与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坚持全民动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政策。以及红军队伍中那些骁勇善战的指战员的个人事迹等,这些真实情况在当时并不被外界所知晓。

毛主席还对马本人提出一项特别委托:“乔治·海德姆博士,我知道你非常想到苏区来看看,希望你对如何改善苏区医疗条件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马后来讲:“毛主席当年对我说这些话时,一直都在望着我的眼睛,语气中带有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坦诚,让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接受这一重托。”

由于毛主席本人的生活习惯比较特别,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已养成了夜里工作、上午睡觉的习惯,所以,他只邀请马和斯诺在每天晚上跟他见面。

马后来告诉我:毛主席和斯诺一共进行了十多次谈话。斯诺在采访过程中一直试图让毛主席多谈谈他自己,想一箭双雕同时完成对于红军和红军领袖的个人采访。毛主席则更愿意谈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抗日战争的形势方针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斯诺作为一个很专业很有采访技巧的记者,经常将话题不时地引到毛主席自己身上,而毛主席总会将话题自然拉回来。后来由于双方沟通的比较顺畅,毛主席也就渐渐地用大量的时间,讲述了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前半生。毛主席把自己全部家底亮了出来,说的都是心里话,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向任何人讲过。

马后来和我回忆说:“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推开窑洞,给我们送来了一盘自制的‘点心’当夜宵。贺子珍端上来的是一盘山杏,这些山杏都是贺子珍自己从山上采的,然后又亲手煮熟煮软。我拿起来才咬了一口,就酸得我够呛,后来慢慢地品品,也觉得这些‘点心’蛮有特点的。”

延安的生活很艰苦,物资匮乏,只能用这些山杏代替夜宵,给他们提提神。新中国成立后,每当在北京街头看见鲜杏上市的时候,马都会想起那夜在陕北,贺子珍煮山杏款待他和斯诺的那一段往事。

在访问期间,马还专门给毛主席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毛主席的身体非常健康。马将毛主席的体检报告,当着斯诺的面告诉毛主席时,斯诺对这一结果感到异常的惊讶。在白区斯诺曾多次在各种报纸上看到过一系列报道:“毛泽东是个肺病鬼”,“得了不治之症”等诸如此类的谣言性质新闻。在得知毛泽东真实的身体情况后,斯诺很是兴奋地对马说:“你的检查结果,有力地宣告了国民党那些谣言的破产。”

有一天,斯诺打算给毛主席拍一张照片,在拍摄时,斯诺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在此时马忽然灵机一动,将斯诺头上戴着的那顶缀有红色五角星的军帽戴在了毛主席头上。“咔嚓”一声,斯诺瞬间按下了快门,这张毛主席在窑洞前头戴军帽的经典照片,便就此诞生了。

时光匆匆,在马和斯诺结束对毛主席的访问时,毛主席又再次郑重其事地托付马:一定要对红色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马很正式地答应了毛主席对他的嘱托,并表示一定会尽心竭力做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