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4733000000016

第16章 南游作幕(3)

诗名《戏酬孙树百》,自然是拿孙蕙调侃取乐。组诗写到孙蕙至少和三个女人纠缠,一个笑折花枝的“狡鬟”,一个扶上镂金床的“雏姬”,还有个在焦急等待他的小妾。最后一个值得注意:当孙蕙快乐地周旋在一个个美女之间时,他的小妾不得不忍受孤独。当孙蕙被别的女人扶上镂金床时,这个小妾只能孤零零地听更鼓一次次敲响。她在院中走来走去,走得一点儿力气也没了,却不想停下,因为一停下就得琢磨:他到底在哪儿啊?

这个痴情女子是谁?联系各种资料看,应是顾青霞。

曾是青楼女,后被孙蕙纳为小妾,却成为蒲松龄梦中情人的顾青霞。

一个对美妙聊斋爱情故事、诗化女鬼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五 顾青霞与《梦幻八十韵》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雨果传》中写道:

对一位作家来说,文学有时是种工具,使他可以向所钟爱的人传达他无法启齿的事情。

蒲松龄南游期间,涉及顾青霞的诗歌至少有六首:《赠妓》《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听青霞吟诗》《听青霞吟诗又长句》《贵公子》《梦幻八十韵》。这六首,诗题中有“青霞”的不必说,是写顾青霞,另外三首,以其他材料做旁证,也能推断是写顾青霞。

《聊斋偶存草》的《赠妓》十首在路大荒先生整理《蒲松龄集》题为《树百宴歌妓善琵琶戏赠》五首。题目不同,就可以对诗歌做完全不同的解释。《赠妓》是赠歌姬本人,表达诗歌作者对歌姬的赞赏乃至爱慕。《树百宴歌妓善琵琶戏赠》是幕宾不拘形迹与东翁开玩笑。

我们变“诗”为“史”,看看蒲松龄认识、爱慕顾青霞的心路历程。

《赠妓》写蒲松龄初识顾青霞,互有好感,孙蕙妒忌;

《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听青霞吟诗》《听青霞吟诗又长句》写蒲松龄在孙蕙纳顾青霞为妾后,仍与她交往并不由自主流露喜爱之情;

《贵公子》写孙蕙的滥情与小妾顾青霞的苦恼;

《梦幻八十韵》写蒲松龄借梦幻与顾青霞成神仙伴侣。

如果蒲松龄对孙蕙侍妾顾青霞产生好感或爱慕之情,那就难免蒲松龄“精神第三者”之嫌。如果蒲松龄与顾青霞互相产生好感是在顾青霞做孙蕙侍妾之前,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成了聊斋《细侯》描写的类似悲剧:雏妓对穷书生生情,却被富商骗娶。而蒲松龄与顾青霞相识并互生好感,恰好在孙蕙将顾青霞纳为小妾之前。

孙蕙生日时,请当地歌姬演唱,顾青霞来了。她不过十五岁左右,已在“红楼”即声色场所享很高声价。这时,她是“自由人”,可“人尽夫”。蒲松龄作为封建时代读书人,只要条件允许,他可以寻花问柳,可以纳妾,可以将青楼女子赎回做“小星”。前辈作家白居易、苏轼都这样做,甚至将侍姬送人。蒲松龄为什么不可以对妻子外的女子生爱慕之情?这是封建社会赋予的男权。何况蒲松龄年方而立,抛妻别子在外,对美貌才女产生好感完全正常。蒲松龄对顾青霞艳羡爱怜,顾青霞对蒲松龄眉来眼去,没什么大惊小怪。只不过,蒲松龄是穷幕宾,本就是为养家糊口南游,他纵然有能力和喜欢的女人“春风一度”,却没本事给青楼女子赎身做红袖添香的小妾。当时的中等之家,如果妻子四十岁不生儿子,丈夫可纳妾。而蒲松龄南游时已有两个儿子。于是,蒲松龄与顾青霞只能停留在“色授魂与”上。偏偏对女人贪多嚼不烂的孙蕙对顾青霞感兴趣。他发现蒲松龄顾青霞之间的情愫,提醒幕宾:你离我喜欢的女人远些!

这样推测的根据是什么?组诗《赠妓》,我们看看其中两首:

银烛烧残饮未休,红牙催拍唱《伊州》。

灯前色授魂相与,醉眼横波娇欲流。

华筵把酒醉吴姬,一曲扬州低翠眉。

堂上主人多妒忌,暗中为语杜分司。

擅长弹琵琶、能歌善舞、在“红楼”即声色之乡颇有声价的歌姬,挽着高高的凤髻,两鬓黑得像乌鸦的翅膀,穿着天上云锦样服装,头戴夜明珠,插着华丽的金钗,鞋子上有美丽的绣花,紫裙飘飘,香气阵阵,表情娇憨,故作羞怯,像从天台来的仙女……对歌姬的描绘,与蒲松龄十几年后在《西施三叠》词描写的顾青霞如出一辙。而这个歌姬对“杜分司”(蒲松龄)有好感,“笑转秋波遥送语”,“灯前色授魂相与”,眉目传情,引起宴会主人不悦,暗暗警告“杜分司”。

“杜分司”即晚唐诗人杜牧,因做过司勋员外郎,故称“杜分司”,常在诗中抒发怀才不遇感慨。“杜分司”成了同样怀才不遇蒲松龄的自喻。《赠妓》提供的信息是:顾青霞在宴会上喝醉了,对“杜分司”(蒲松龄)特别热情,引起“堂上主人”(孙蕙)妒忌。

在强权社会,感情为金钱和权力让路司空见惯。顾青霞被“堂上主人”孙蕙纳为小妾,与“杜分司”蒲松龄的温情画上句号。因为年纪小,有文化,会书法,擅长吟诵,刚进入宝应知县家的江南佳丽,像新鲜玩物,颇得宠,常被推到宴席上弹曲吟诗。于是蒲松龄在孙蕙的宴会上又看到顾青霞,听她吟诗。蒲松龄有首诗《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

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

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

蒲松龄给顾青霞选一百首唐诗香奁绝句,让顾青霞黄莺啼啭似吟诵。他称顾青霞“可儿”,可能因为顾青霞又名“餐可”,蒲松龄只称后边一字曰“可儿”,表达了不拘形迹的爱恋之情。

选完了诗,再听吟诗,蒲松龄又写《听青霞吟诗》:

曼声发娇吟,入耳沁心脾。

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鹂。

这是对顾青霞吟诗的诗意化描绘。顾青霞吴侬软语,声音好听,形态颇佳,如小鸟依人。蒲松龄觉得,听青霞吟诗,像听黄鹂啼鸣。紧接着《听青霞吟诗》后的《又长句》:

旗亭画壁较低昂,雅什犹沾粉黛香。

宁料千秋有知己,爱歌树色隐昭阳。

仍是描写顾青霞吟诗,且有句说明词“青霞最爱斜抱云之句”。说明蒲松龄多次听顾青霞吟诗,知道顾青霞最喜欢吟诵哪一首。

同一年有如此多的诗写同一女性,且至少有三首直接标明写谁,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很少见。更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龄还有首没标明写顾青霞的长诗《梦幻八十韵》。

《梦幻八十韵》九百字,是古代诗歌少见的长诗。《聊斋偶存草》题为《梦幻八十韵》。路大荒先生编《蒲松龄集》题为《为友人写梦八十韵》。题目不同,含义完全不同。如果替友人写,替哪个?难道友人不会写,需要蒲松龄代写?而蒲松龄还能淋漓尽致表达友人心思?须知,诗歌,特别是抒情诗,是最隐秘及私人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果说《梦幻八十韵》代孙蕙写,更不合理。因为孙蕙是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何劳蒲松龄代笔?《聊斋偶存草》的题目更合理,它写蒲松龄梦遇神女,与神女相恋。而《梦幻八十韵》的神女举手投足,与顾青霞神肖。

这首五言诗用典颇丰、词采华丽。我们用散文形式将长诗内容扼要复述一番,姑且称为《梦幻八十韵》散文提要:

这是哪家的美貌少女?隔这么远捎了信来,真心痴情,邀请我去做巫山云雨之会。本来跟她并不相识,如何突然成了知音?

傍晚走近她住的地方,先听到狗叫声,看到荒芜的田野,再往前走,景色像她本人越来越好看:清清溪水环绕到她那里的路,灿烂晚霞照耀着她所在的村庄。神鸟青鸾在空中引领道路,翠绿竹林掩映她住处雕花的墙。高大楼房藏在竹林深处,门口开在古老渡口旁。仙鹤在松树下闲步,幽静小路布满青苔。濛濛细雨笼罩芙蓉殿,轻轻云雾缭绕玳瑁梁。俏佳人在宽大厅堂上摆开宴会,把知心客人请进屏风后秘密座席上。华丽的毛毯铺在地上,会说话的八哥在架上窥视:哇,什么人坐到了水晶案旁?

她来了!人未到声先至,从西施走过的“屟廊”上传来清脆的脚步声,传来环珮叮叮咚咚的声音。

她来了!露面就“挑帘红”。高高发髻上翘着美丽的蝴蝶,三寸金莲上绣着五彩的凤凰。柔弱的躯体像承受不住纱罗的重量,细细的腰肢像惧怕被微风吹折。走路宛如水上飘,像舞者走台步,从哪个方位看,都美丽异常。

她来了!迷人的香气传满屋,令人如醉如痴。她故意收敛起笑容,脸上堆着红晕,低头抚弄着衣带,更显出纤细的手指。嫣然一笑,樱桃小口露出像贝壳样的牙齿,莺声燕语:“请客人入座啊,赶快拿来玉液琼浆!”……

妙龄少女奏起音乐,丝竹之声满屋满堂。你们得唱“夜来乐”啊,千万不要唱“陌上桑”!琴筝弹着艳曲,挽起袖子捧上琼浆……

虽然认识时间不长,却如此亲热,如此缠绵,如此情痴……

像弄玉遇到心爱的箫史,又像文姬胡笳不得不弹奏离伤……

心爱的人啊,你憨态尤其妩媚,醉后娇美格外迷人。眉目送情,眼波流光。你柔弱的姿态令杨柳妒忌,你慵懒的睡态压过海棠……

床帐上悬着绿色的翡翠,枕头上并卧红羽毛的鸳鸯。写不尽的情爱,话不尽的温柔。侍婢催着起床,催着梳洗,她们在帷幕后边笑咱们:你们成了无忌魏公子和莫愁南国娼啦!

就像龙女把夜明珠交给柳毅,云英把捣药杵交给裴航。咱们指着日头发誓,剪下头发做信物,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白头到老!

神女说:千万不要让我像倩女一样离魂再去追随郎君!

你可要像“堕策郎”荥阳公子不抛弃李娃!……

还是得分手,还是得唱骊歌,还是得泪洒歧途……

我一定火速请人说媒,下聘礼,迎接你的到来!……

怎么怎么?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幻?或许花妖作祟?

原来这是场梦?仅仅是场梦?多么荒唐?它怎么仅仅是梦?

原诗一百六十句,我们看其中几句:

交浅欢难尽,情亲狎不妨。

……

倦后憨尤媚,酣来娇亦狂。

眉山低曲秀,眼语送流光。

弱态妒杨柳,慵鬟睡海棠。

……

帐悬双翡翠,枕底两鸳鸯。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梦中神女就是顾青霞的化身?因为长诗关于神女的形容词都是按照顾青霞的特点量身定做。说顾青霞个性娇痴,用杨柳和海棠形容顾青霞,是蒲松龄诗歌专属性用词。此后蒲松龄回到家乡再写顾青霞,仍然多次使用娇痴、杨柳、海棠等词汇。

《梦幻八十韵》实际是曼声娇吟的顾青霞在蒲松龄梦中的想象性变形。也就是说,蒲松龄借一首长诗与自己暗恋的女子成了神仙眷侣。

如果此诗写于蒲松龄对顾青霞发生好感、顾青霞还没成孙蕙侍妾之前,那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蒲松龄完全可以这样想,这样写。很可能事实正是如此:蒲松龄与顾青霞相遇、相知之后,总忘不了这位美丽的江南佳丽,他虽没有财力给顾青霞赎身,让她做小妾,但心里总放不下顾青霞,于是,就写了这首长诗。

如果此诗写于顾青霞做孙蕙侍妾后,同样可以理解。因为顾青霞生活得很不快活。蒲松龄希望她得到幸福和真正的爱情。于是有了这个梦。

孙蕙身边女人争宠非常厉害。康熙十年(1671)元宵节后,孙蕙给妻子庆寿。蒲松龄写《寿赵夫人》。按常规,为夫人祝寿,该祝她青春永在、多子多福。蒲松龄却希望赵夫人接受孙蕙与其他女人的儿子。诗中用了许多文人才知道的典故,很可能不识字的赵夫人不知道这些典故,而孙蕙能看懂:

笙歌簇簇寿筵张,一曲回波侑一觞。

愿得诸郎第四五,青疎台上看乘羊。

四句诗用了两个妒妇故事。前两句写的是:宴席上唱起了《回波曲》。《回波曲》是调侃嫡妻嫉妒的曲子。唐代孟棨《本事诗》写到,唐中宗与御史大夫裴谈都怕老婆。宫中宴会,优人唱“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难道赵夫人庆寿宴席上真唱了《回波曲》?非也,这是蒲松龄想象出来的唱曲,用来讽刺赵夫人像唐中宗皇后韦氏一样嫉妒成性。后两句用《艺文类聚·妒记》:丞相王导之妻曹夫人妒忌,王导建别馆,把小妾和她们的孩子养在里边。有一天,曹夫人从雕着青花花纹的窗口看到三个男孩坐着白羊拉的车,非常可爱。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仆人仓卒间脱口而出:“这就是丞相第四第五妾生的儿子啊。”曹夫人惊倒。蒲松龄借用前人故事既调侃孙蕙广置姬妾,又调侃赵夫人嫉妒成性。

张笃庆在《同邑八哀诗》中,说孙蕙有“妖姬一十二”,“十二”可能是约数,但说明确实不少。这还不算,孙蕙还到处寻花问柳,“笙歌一派拥红妆”。做他的侍妾很痛苦。孙蕙凭着金钱和势力对家庭内外女人广施雨露。顾青霞不管多年轻美貌会吟诗,不过是普通侍妾之一。孙蕙风流快活,广结情缘。顾青霞只能老老实实等孙蕙“临幸”,经常独守空房。孙蕙姬妾太多,互相吃醋,这尴尬局面甚至出现在蒲松龄的诗歌里:

悖起帏房,开樽饮不痛。

赵燕彼何人,容尔眼波送。

(《树百家宴戏呈》)

孙蕙多看“赵燕”一眼,其他女人就打翻醋缸,家宴喝酒都喝不痛快。孙蕙续娶夫人姓赵,姬妾当然不敢吃她的醋,这个“赵燕”应是侍妾。孙蕙最初那么宠爱顾青霞,这些女人如何对待顾青霞?可以想见。敏感、文弱的顾青霞处于“醋海”风波,多么可怜。蒲松龄眼睁睁看着自己珍重的女诗人不被重视,不被怜爱,甚至被冷落,胸中像打翻五味瓶。他能不能照顾青霞?不能,“罗敷自有夫”。他只能把感情深深埋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