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金钱的革命
4733700000009

第9章 天下为公(2)

那么,外资的大量涌入到底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980年5月1日,港商伍沾德与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合资建立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这是国家外资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国家公商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从那时起,外商投资像雨后春笋,遍布全国,目前以达34万家,外资不仅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充满活力的经济成分,为我们上缴了大量的税款,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良好时机,为我们……

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外国资本的影子,外国品牌的企业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富士、柯达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千家万户,不仅我们成人已经习惯了这些东西,我们的孩子对外国的洋快餐更是乐此不疲,有些外国的商品对某一些人甚至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走进千家万户的外国商品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了我们的意识,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头脑更灵活,思想更活跃,心胸更开阔。

古人云: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我们私有资本不能容,外国资本不能容,我们的改革开放上哪里去赢得金钱的支持呢?

据2000年2月13日中新社消息.自1980年5月1日我国建立第一家外资企业开始,2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外资企业已达34万家,累计投资总额已达300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l0%,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约占中国非农业劳动人口的10%。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充满活力的经济成分之一。

外商投资企业不仅给中国国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还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良好机会,像我们的家用电器,过去我们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期盼能买到外国的品牌,现在不同了,国产的家用电器几乎占有了我们的全部市场,我们仅仅用了20几年的时间,我们家用电器的水平就赶上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有很多品牌开始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品牌,不仅产品开始出口海外,而且技术和资本已经开始向海外进军。如果我们当年不引进外部资本,我们仍然闭门造车,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和世界水平接轨呢?

外国资本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商品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为我们营造了新的文化观念,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信条。人们由过去的以产定销的旧观念转变为现在以销定产的新模式上来,人们更重视市场的作用,人们已经学会了市场营销的理念。过去人们有事情找国家,人们仿佛躺在娘的怀里一样,一切都有政府安排;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创业,有了一定的风险意识,对自己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人们办事情、干工作、约会更讲究时间观念、效率意识,人们对利润、利息、股票、债券、贷款、按揭都耳熟能详,对国营企业、国家干部早就不在乎了,人们喜欢的是在外企工作,喜欢自由职业……

面临世纪之交,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了中国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看好了我们宽松的、稳定的、高回报的经营环境,以北京为例,仅1999年就有58个项目增资10.1亿美元。18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对在京企业增资2.8亿美元,美国的微软、朗讯科技、法国的圣戈班、德国的西门子等公司都看好中国。外国资本开始大举向房地产和高技术领域集中。

你看,外国的金钱同样在为我们的经济建设贡献着他们的力量,我们只要运用好我们手中的杠杆,管好这些钱,让他们按着我们的规范进行运作,为我所用,外资根本没什么可怕。尤其是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就融入了世界统一市场,当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更成熟的时候,我们甚至根本分辨不出什么外资、内资来了,那就真的是天下为公了。就像一首诗说的:

和一把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

再把我两个一起来打破。

再塑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也许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笼中老虎”与“草船借箭”金钱无论是谁的,你不去利用它,其实记在你的名下不过是一个符号,而且是暂时的;谁能够有效的将这些钱充分地利用起来,使死钱变成活钱,让钱再生更多的钱,这钱就是谁的。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国居民的储蓄率直线上升:

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1995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1996年,达到4万亿元;1998年,居民储蓄存款直奔6万亿元;2001年底,包括外币存款在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9万亿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银行里的巨额存款令人们担惊受怕,被称作“笼中老虎”,人们担心的是这些存款一旦出笼,市场短缺的局面就会重演,通货膨胀就会为我们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被极大地释放,市场极大地丰富。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目前的过剩经济,我们的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今天,上至国家总理,下至企业经理,对银行的巨额居民储蓄仍然忧虑万分,不过人们担心的不再是“老虎出笼”,而是为“老虎不出笼”而担忧。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短短几年,人们对“笼中老虎”的忧虑竟然如此地天差地别,这是令我们始料不及的。

老百姓手中有钱应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它要比老百姓没有钱好一万倍。民富然后才能国富,这是我们谁都懂得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人们对老百姓手中的钱老是满怀忧虑呢?我们的物质紧缺的时候害怕人们抢购,我们商品积压的时候又担心老百姓不消费。我觉得这里边有很多时候,人们是在庸人自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其实,人们存点钱在银行里是很正常的事情,他花与不花自有他的道理,这不能凭我们的想象去拿这点事情来杞人忧天。

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了一点钱,但是当时的外部环境还不是很宽松,人们还担心政策有变,人们不敢扩大投资,不敢露富,当时甚至还有将自己几年辛苦所得捐给国家、集体的事例,所以当时有钱的人们只好将钱存到银行;钱不太多的人们呢,看政策挺好,也想干点事情,但是当时我们的贷款制度特别死板,一个普通百姓想要从银行里贷一点款真是比登天还难,借又借不到,所以就将钱存到银行里一点一点的积攒;家庭状况好一点的呢,由于中国的传统所限,父母还要为自己儿女的婚嫁操劳,还要为自己将来养老攒一点“过河钱”,所以他们有一点钱也不敢大手大脚地消费,只能存到银行里。这样,在风调雨顺的时期,在和平年代,太平盛世,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将存在银行中以备不时之需的钱取出来到市场上去抢购那些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消费品的,“笼中的老虎”是不会突然跑到外边来害人的。

现在全国居民储蓄总额已经达到9万亿元以上,听上去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我们按全国人口总数平均的话,其实人均不过7500元左右,但是平均数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实际情况是这些钱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大约占储蓄存款的30%左右;二是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占存款的20%左右;三是城乡私有企业和个体户的储蓄存款,约占30%o左右;四是非居民存款,约占20%左右。从中我们看到,如果我们将其中公款私存的部分和私有企业和个体业户的存款除去,那么占全国人口7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了居民存款的20010,人均不过1800元多一点;占全国人口30%的城镇居民占有了储蓄存款的30%,就是说城镇居民的存款额基本是在1.3万元水平上;但是只占全国人口3%的私有企业和个体业户,却占有了储蓄存款的30%,是平均水平的10倍,是农村居民存款水平的35倍。

可见,富有阶层、中产阶层、贫困阶层之间的差距是异常巨大的。

真正的贫困阶层根本就无款可存。城镇居民和农村的一般家庭能有一点存款,也就是应付一下不时之需,那点存款根本不多而是太少。因为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而且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是空白,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在少数的经济发达地区搞得比较完善,贫困地区、亏损企业的养老保险根本没有保障,此外我国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也刚刚开始,还没有见到很好的社会效益。而我国用人制度又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很多人心里没底,工作没有保证,生老病死没有保证,如果自己没有一点积蓄,将来的养老就会成问题,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存款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他们根本就不敢动用。

对农村和城镇的中产阶层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我们目前的基本信用制度还没有在全国建立起来,消费贷款的限制还过于严格,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虽然已经初露端倪,但是门槛太高,一般的人都迈不进去。

很多人自己仅有的一点钱想要买房、买车、投资,但是又不够,贷款又无门,所以人们即使有消费的需求,有投资的欲望也因为没有贷款的渠道而望洋兴叹。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睡觉。另外,消费贷款也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很多人们还没有这样的承担能力,担心将来失去稳定收入还不起贷款,所以人们也就不去找那样的麻烦。

对于公款私存来说,占居民存款储蓄的20%左右,这是不小的一个数字,在1.8万亿元以上,这部分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以各种非法的手段将国有的资产变现后以个人的名字存到银行的。这些钱他们的用途有三个:一是担心非法所得被查出,所以暂时不动;二是领导留作用于某些不合理的支出;三是大家私分,但是一下分得太多又害怕出事,所以放在那里大家慢慢享用。

国家采用了储蓄存款实名制之后,公款私存的现象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短期内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最后是黑色收入,是指各种掌握权力的人非法所得,这种存款以居民储蓄的形式存在银行里,至少有上万亿元,现在一下子来了一个实名制,给很多人吓得要命,他们更不敢动用银行里的钱了。过去不是实名制,现在取出来好办,再存进去就麻烦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轻易动用银行存款的。因为他们担心被人们察觉非法所得的马脚。

这样,我们将这9万亿元一分解,我们心里就有数了,我们无论怎样拉动,怎样推动,怎样撬动,我们可能使人们拿出来消费的可能性都会很小,这个数额只有等我们的信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之后,才有可能逐渐地降下来。我们现在急也没用,你无论怎样急,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后顾之忧不解除,他们是不会将存款取出来消费的。

但是,9万亿元人民币在银行里睡大觉是不是就特别地可怕呢?其实并不可怕。

金钱其实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资源,老百姓不用这些钱,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杠杆化被动为主动,就像草船借箭一样,让老百姓自己将金钱扔到国家这艘航空母舰上来。虽然这要付给老百姓一定的利息,提高了投资的成本,但是金钱一旦流动起来就会创造更多的金钱,就会带动更多的金钱汇入金钱流动的洪流之中,就会给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老百姓的腰包里就会有更多的金钱可以支配,政府也会通过投资收回更多的回报,然后利用手中的金钱进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之后,老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未来的生活有了保障,他们就会很情愿地消费银行中的存款了。这儿年我们发行了大量的国债,用老百姓的钱来搞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老百姓的钱在银行里睡觉,国家也要付给存款人利息,国家借出来投资也同样付利息,我们为什么不让它出来赚钱呢,我们为什么不让它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呢?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债务最多的国家,但是他们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受到限制。

金钱无论是谁的,你不去利用它,其实记在你的名下不过是一个符号,而且是暂时的;谁能够有效的将这些钱充分地利用起来,使死钱变成活钱,让钱再生更多的钱,这钱就是谁的。

所以,居民的储蓄无论有多少,我认为都不可怕。百姓的钱愈多,国家的钱就愈多,国家可以支配和利用的金钱就愈充分,这是好事而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我们的百姓每一个人都有几万元的存款,我不信他们会不消费。其实我们居民的存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