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问我:怎样解释“思无邪”?
这还真是一个诗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的解释未必是孔夫子“思无邪”的原意。
大自然有阴有阳,人心有善有恶,社会事件复杂多变,所谓得意处只占一二三,不如意处却占七八九。善人被欺,良人多难,好事多磨等等。人间满是委屈、扭曲、阴谋、倾轧,如何“无邪”?
我理解:思无邪,不是盯着阴暗、阴谋、扭曲、不平,去愤懑,去刀出鞘、弹上膛,去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而是要以“思”去正“邪”。
诗歌的力量是诗人把自己的理想国展示出来,去影响、感化邪恶。这个力量肯定有限,但会长远。所谓道德力量,大部分来自诗歌。所以,人类社会有怎样的阴暗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之“思”能否释放巨大的心灵美好、善良的力量。一首诗不会杀死一个恶人,但会让更多的善良人对恶人恶事抵制、拒绝。
诗人之思,只向往美善。
好人、善良的人受难、受委屈是正常的事,坏人、恶人是无法消灭的,或者,正因为有坏人、恶人,才让诗人们有强大的动力去向往美好。好诗人受点委屈不是坏事,受过委屈,可能会激发更强烈的激情,文字更具深情,此种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司马迁。
司马迁对《诗经》有一段话,似可做“思无邪”的解释:“《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诗人便是“故述往事,思来者”之人,此等“思”,定“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