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唐鬼才:李贺传
4737800000003

第3章 楔子(2)

元载伏诛后,家产被抄,基本为贪污所得。无数巨额珍贵的财物中,最奇特的莫过于那八百石胡椒了。按现在行情,八百石胡椒大约可卖到三百多万元人民币。但这个价格和元载那个时期比,不知低了多少倍。当时,胡椒基本上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域进口到中国的,价格和黄金不相上下,有“软金子”之称。如果照这样计算,那么八百石胡椒就是百万两黄金了。

不能说虎入元载家庙,是被这八百石胡椒所引,因为花椒和胡椒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尽管形状相近,气味相似,可花椒就是花椒,胡椒就是胡椒,不能混为一谈。但不管怎么说,虎入京师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元载被斩,这八百石胡椒自是脱不了干系。

三、河朔“虎”患

又到了八九月份。多年前,虎就是在这个季节进的长安城。所以,每到这时,西京的居民们都要格外小心,上街前都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一番,确认没有异常情况,才敢放心大胆地出门。后来,时间长了,连续许多年未见虎入长安,人们也就渐渐放松了警惕,放弃了戒备,回归到太平盛世状态。懈怠与懒惰乘虚而入,消沉与奢靡与日俱长。朱雀大街上不见了来自异域的白象,而是流行起了堕髻乌唇。

王承宗一身儒士打扮,白幞白衫,俊朗温雅。不携妓,不把酒,只带三五随从,信步走马于长安城的各大里坊间。不为体察民情,也不为寻访名姝,就为寻找一块建造豪宅甲第的风水宝地。这就是人与虎的不同。虎进城,哪怕是只年迈体弱、几无攻击力、不过是想蹭人家屋檐歇息片刻的垂暮之虎,也引起了人类的强烈反应,并最终导致猛虎死于非命;人进城,哪怕其本质比虎强悍残暴百倍,但有那一身儒服罩着,什么事儿都没有。

王承宗是河朔藩镇成德镇节度使王士真的第四子。晚唐杜牧曾作《战论》、《罪言》等,对所在朝代的藩镇进行过描述。按他的说法,当时天下藩镇分为四类:河北诸镇为一类,是割据的中心地带;防遏河北骄藩的中原诸镇为一类,西北边镇及东南诸藩则构成另外两种类型。王承宗所属的成德镇便是杜牧所划分的四类中的第一类:割据的中心地带河朔藩镇。今人在研究唐代藩镇时,总结出河朔藩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在政治上,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四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在财政上,赋税截留本镇而拒不上贡中央。在军事上,养蓄重兵,专恣一方,并倚之作为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凭借。大历、建中、贞元、元和、长庆时,唐廷皆与河朔诸镇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无不以唐廷的屈辱失败告终。据《资治通鉴》记载,从广德元年到乾符元年的一百一十余年间,共发生过一百七十一起藩镇动乱,河朔凡六十五起,在四类藩镇中冠于首位,而且反叛事件多发生在河朔。

河朔诸镇中,成德镇无疑是个强镇大藩。首任节度使本名张忠志,唐朝皇帝为笼络人心,安抚一方,特赐张忠志李姓,并为其改名宝臣。能被赐以国姓,是出身微贱的张忠志的无上荣耀。这表明,从他开始,包括他在内,子孙后代都将是皇族血统了。既是一家人,就不能有二心,至少在短时间内,他李宝臣不会做有伤和气、对不起朝廷的事来。

李宝臣兵马使王武俊,位卑而有勇,深得李宝臣信赖器重。为稳固与王武俊的关系,李宝臣将自己的女儿嫁与王武俊之子王士真为妻。

德宗建中二年春,李宝臣卒。其子李惟岳欲袭父位,被德宗拒绝。李惟岳便自为留后,德宗出兵征讨。李惟岳联络魏博、幽州等镇出兵拒命。在此过程中,王武俊、王士真父子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惟岳并不领情,且对王氏父子起了疑心,唯恐王武俊功高盖主,拥兵自重。这让王武俊甚是心凉。束鹿之战,李惟岳以王武俊为前锋,王武俊心里直犯嘀咕:“如破敌军,则惟岳军势大振,回去后必杀我。”于是,作战便不甚卖力,结果自然是兵败如山倒。李惟岳更加猜忌王武俊。王武俊权衡左右,选择了叛离,与子士真里应外合,擒获了李惟岳,将其缢杀,传送首级于京师。王武俊被朝廷任命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正式登上方镇舞台,河北诸镇开始了新一轮的磨合。其中,成德、幽州、义武三镇关系尤为复杂,时好时坏。好时,互相联姻,亲如一家;坏时,脸皮一撕,又打又杀。贞元十一年(795),王武俊六十寿诞,幽州刘济,义武张茂昭、张升璘兄弟前去贺寿。席间,张升璘借酒发泄,辱骂王武俊。王武俊大怒,出兵袭击义丰、安喜、无极等县,掳走万余人。好在张茂昭沉稳知礼,一方面固守城池,一方面遣使厚赠,向王武俊请罪,平息了王家怒气。谁知张茂昭是个城府极深之人,明里向王武俊谢罪,暗地里却勾结幽州刘济攻打成德军。就这样,你打过来、我杀过去,十几年从未消停过。

连年战乱,局势动荡,受伤害的永远是黎民百姓。一方藩镇,一只猛虎,横行在兵连祸结的土地上。

贞元十七年(801),六十七岁的王武俊去世,王士真袭位。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成德镇兵力继续壮大,实力进一步加强。为安抚笼络王士真,德宗在给予王士真各种职官、封号的同时,又将虢国公主下嫁给王士真次子王承系,授驸马都尉。为了有效控制王士真,朝廷在下嫁公主的同时,又让王士真的另两个儿子王承迪、王承荣入京为官。

受到多方牵制的王士真,完全被朝廷驯服,对德宗言听计从,恭敬有加。但其长子王承宗就不同了,野心勃勃,不甘为朝廷驱使管辖,常常想擅自袭立。这让已至暮年的王士真十分放心不下,以致请求入朝为同平章事的愿望迟迟不敢实现。因为他知道,只要他一离开成德,王承宗就会接任。那是个有着虎狼之心的人,脾气暴烈,阴险冷血。如果有朝一日,他大权在握,就很有可能反叛朝廷。那么,他的其他兄弟就要受到连累,甚至他的父亲王士真也难以幸免。

但王承宗并不在乎这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雄霸一方,睥睨天下。不过,他还是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也识些时务,不会盲目迷信兵戎相向出政权。他知道,成德节度使这个位置,早晚都是他的。兄长们羁留京城,攀龙附凤,没有心思也没有实力和他争。父亲已花甲暮年,时日不多,且已明显表示出要传位于他。但这些都不足以让王承宗吃下定心丸,因为最终能不能顺利继袭,还得看德宗皇帝的意思。尽管德宗皇帝对王士真颇为倚重,对成德镇高看一眼,一般情况下会尊重王士真的意愿。可谁又敢打包票,世事变幻,人心叵测中,成德镇的位置就一定非你王承宗莫属?想到这里,王承宗心里又有些没底,就趁着朝廷鼓励边将节度入朝的时机,来到京城,购置宅第,以实际行动向德宗表明随父归朝的心迹,打消德宗顾虑,赢得他的好感,为顺利登上成德节度使宝座扫平道路。

已是成德镇副大使的王承宗是从城东春明门进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