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4924400000232

第232章

木香 当归 人参 黄 丁香 诃子 陈皮 浓朴(姜制) 甘草(炙) 肉蔻(面裹,煨)草果 茯苓 白术 桂枝 半夏(汤泡) 附子(炮。各半两) 全蝎(炒,每服加一枚)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一片,枣一枚,煎六分,稍热饥服。服讫,令揉心腹以助药力。候一时,方与乳食。渴者,加茯苓、人参、甘草,去附子、丁香、肉蔻。泻者,加丁香、诃子肉。呕吐,加丁香、半夏、陈皮。腹痛者,加浓朴、良姜。咳嗽,加前胡、五味子,去附子、官桂、草果、肉蔻。足冷加附子、丁香、浓朴。恶风自汗,加黄 、官桂。痰喘加前胡、枳实、赤茯苓,去附子、丁香、肉蔻、草果。气逆不下,加前胡、枳壳、槟榔,去当归、附子、内蔻。腹胀,加浓朴、丁香、前胡、枳壳。

前朴散 治心腹结气,或呕哕吐泻,腹胀痛,惊悸。

前胡 白术 人参 陈皮 良姜 藿香 甘草 浓朴(各等分)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稍热,空心服。

小儿误服凉药,或用帛蘸水缴口,因此伤动脾胃,或泄泻,或腹胀,或腹中响。小儿面少血色,常无喜笑,不看上而视下。小儿囟颅高急,头缝青筋,时便青粪。小儿肥壮,粪如清涕,或如冻汁。小儿时时扎眼,粪便青白沫,有时干硬。以上五症,忽然呕吐者,必成阴痫,俗谓慢惊是也。小儿头虽热,眼珠青白而足冷,或腹胀而足冷,或泻而足冷,或呕而足冷,或渴而足冷。(头热、目赤、痰塞鼻喉咽,皆无根之火逆也。)以上五症,忽然吐而作搐者,名曰慢脾风。速与补脾益真汤一服三钱重,加蝎一枚。如因惊而搐者,前朴散一服三钱重,加附子、前胡各半钱同煎。

上陈文忠治慢惊法。其治之次第,自成一家,故另录之,以备采用。其医案所言芎蝎散、油珠膏,累累取效。

〔世〕治慢惊神效。用一粒丁香,一个蝎,一字辰砂,一点血,以上俱为末,男用男左手中指血,女用女右手中指血,蘸末擦唇上,愈。

〔《本》〕醒脾丸 治小儿慢脾风,因吐痢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

浓朴 白术 硫黄(入豆腐中,煮三五沸) 天麻 全蝎 防风 官桂 人参(各一钱)上为细末,酒浸,蒸饼和丸如鸡头大,每一丸捶碎,温米饮下。

蜴梢丸 治小儿胎虚气弱,吐痢生风,昏困嗜卧,或潮搐。

全蝎(微炒) 白附(煨裂。各半两) 硫黄 半夏(姜汁制,焙干。各一两)上为末,姜汁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荆芥汤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世〕小儿慢惊风,身冷螈 。

天麻 防风 川乌 全蝎(去翅、足,薄荷叶包,炒) 南星 等分,水煎服。

汤氏治慢惊。

真川乌(一枚,去皮,生用) 全蝎(等分)上二件 咀,分二服,水二盏,姜十片,煎半盏,旋旋滴入口中。

〔无〕阴痫,即慢惊风。

黑附子(生,去皮脐) 南星(生) 半夏(各二钱) 白附子(一钱半)上研细,井水浸七日,每日换水,浸讫控干,入殊砂二钱,麝香一钱,研匀,每服一字,薄荷汤调下,量儿加减。一方,用黑附子生,去皮脐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半,生姜二片,煎至半盏,分二服,量儿加减。吐者入丁香五个,同煎,空心服,或水浸炊饼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亦可。

〔钱〕回生散 治小儿吐泻,或误服冷药,脾虚生风,成慢惊。

大南星重八九钱以上者,用地坑子一个,深三寸许,用炭火五斤,烧红。入好酒半盏在内,然后入南星,却用炭火三两条盖在地坑上,候南星微裂,取出锉碎,再炒匀熟,不可稍生,放冷为末,每服半钱,浓煎生姜、防风汤调下。

又方梓朴散。

浓朴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半日,晒干。一钱)上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尽为度,如百刻水未尽,少加火熬干,去浓朴,只将半夏为末,每服五分或一字,薄荷汤调下无时。

豆卷散 治小儿慢惊,多因药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有因病愈而致热症者,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病几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疗之,可用解毒药,无不效,宜此方。

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是也,晒干) 管仲 板蓝根 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每服半钱,水煎服,甚者三钱,药水内入油数点煎。又治吐虫,服不拘时。

上诸家杂治慢惊。其首一方,用人血蘸药末擦唇者甚效;后一方解药太过之毒,尤见钱氏忧人之切也。

〔垣〕惊儿泻青色,先镇平以朱砂之类,勿用寒凉之药,大禁凉惊丸。盖风木旺,必克脾土,当先实其土,后泻其木。其风木旺症,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者是也。今立一方,黄 益黄散主之。人参、甘草、黄 各等分,此三味皆温能补脾土,益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能泻肝木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大旺,则火虚矣,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风木之旺。脾虚者,以火邪乘其土位故也。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补金以酸凉,故致脾土中金旺火衰,则风木自虚矣。

黄 益黄散 治胃中风热。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生五分,炙五分) 白芍药(七分) 陈皮(不去白,一钱) 黄连(少许)白茯苓(四分)上为粗末,每服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

〔丹〕治小儿惊而有热者。

人参 茯苓 白芍药(酒炒) 白术上入生姜煎服。暑月加黄连、生甘草、竹叶煎服。

陈明远治小儿惊,因脾虚肝乘之,手足搐动,四肢恶寒而食少。

白术(二钱) 茯苓(一钱)上煎汤,入竹沥,热下龙荟丸二十丸,保和丸二十丸。

〔汤〕夺命散 大能控风涎。不问急慢惊风,痰潮壅盛,塞于咽喉,其响如潮,名曰潮涎,百药不能过咽,命在须臾,但先用此药入喉,痰即坠下。功有万全,夺天地之造化也。

青礞石(一两,入甘窝子,同焰硝一两炭火 通红,须硝尽为度,候冷如金色,取用)上为细末,急惊风痰壅上,身热如火,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调,微温服之。良久其药自裹痰坠下,从大便出,如稠涕胶粘,乃药之功也。次服退热祛风截惊等药。慢惊风亦以痰涎潮上,塞住咽喉,药食俱不能入,医者技穷势迫,以待其尽。但用此药,以青州白丸再研为末,煎如稀糊,熟蜜调下,其涎即坠入腹,次服花蛇、川乌、全蝎、蜈蚣等药。

〔丹〕大黑龙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神效。

胆星 礞石(硝 。各一两) 天竺黄 青黛(各半两) 芦荟(二钱半) 辰砂 蜈蚣(烧灰,钱半)僵蚕(五分)上为末,甘草汁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姜蜜薄荷汤下。如慢惊,用桔梗白术汤下。

镇惊丸琥珀(二钱半) 青黛(半两) 辰砂(二钱半) 天竺黄(二两) 天麻(一两) 真珠母(二钱半)芦荟 柴胡(各半两) 青皮 甘草(各二钱半) 胆星(二两) 雄黄(一钱半) 乳香(一两) 青礞石(硝 ,半两)上为末,甘草膏丸如鸡头大。慢惊参术汤下,急惊薄荷姜蜜汤下。

小儿急慢惊风。

全蝎(四十九个,微炒黄) 辰砂(半两,研极细。和匀)上取蚯蚓十条,洗净,入小瓶内,以温火 蚯蚓化为水,和丸如胡椒大,每三丸,用顺流水化服下。

小儿急慢惊风。

僵蚕(三条) 辰砂(豆大,一粒) 全蝎(一个) 真珠末(一撮)上末,取蓬蒿中小虫儿,每一个研作一丸,如麻子大,每一粒用乳汁下。

〔《本》〕保命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四肢逆冷,眼直口噤,涎不止。

虎睛(一对,安瓦上,以瓦盖之,慢火逼干) 朱砂(半两) 全蝎(半钱) 天麻(一分)蜈蚣(二条,去头、尾,赤脚者) 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大豆大。瓦罐贮之,又入脑麝窨定。急惊,薄荷蜜汤化下;慢惊,薄荷汤化下,各三丸。

〔钱〕温惊丸(一名粉红丸)。

南星(为末,入腊月牛胆中阴干百日,为末,四两) 朱砂(一钱半) 天竺黄(一两) 坯子胭脂(半钱)龙脑(五分,另研)上用牛胆汁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小者半丸,砂糖水下。

抱龙丸 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惊风潮搐,及蛊毒、中暑、沐浴后并可服。

壮实小儿,宜时与服之。(丹溪云∶抱龙丸,心肺肝药也。)南星(如无牛胆者,只将生者锉,炒熟用四两) 天竺黄(一两) 雄黄(水飞) 辰砂(另研。各半两)麝香(另研,一钱)上为细末,煮甘草膏和丸皂荚子大。温水化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儿一二丸,大人三五丸。

亦治室女白带、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汲水送下,腊月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一法,用浆水,或新水浸南星三日,候透煮软,三五沸取出,乘软切去皮,只取白软者,薄切焙干,炒黄色,取末八两,以甘草二两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渣,渐渐倾入南星末内,慢研,令甘草水尽,方入余药。

〔世〕夺命散 治急慢惊风,诸药不效,此药随手奏功。

白附子(三钱) 黑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急惊不用) 南星(炮,一两) 天麻(三钱)辰砂(另研,二钱半) 防风 半夏(各半两) 全蝎(去毒,七个) 蜈蚣(炙,一条) 麝香(半钱)僵蚕(炒,慢惊不用)上为末,三岁儿半钱,薄荷生姜自然汁,加好酒、沸汤各少许调服。急惊加轻粉、脑子各少许。

〔汤〕治慢惊甚验。

赤脚蜈蚣(酒涂,炙,一条) 白僵蚕(炒,七条) 辰砂(另研,一字) 全蝎(用薄荷叶包,炙,七枚) 青州白丸子(三十粒)上为末,入麝香少许,慢惊人参麦门冬汤调下;急惊加脑子、牛黄各少许,金银薄荷汤调下。

〔罗〕天麻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及大人中风涎盛,半身不遂,言语艰涩,不省人事。

半夏(七钱) 天麻(二钱半) 甘草(炙) 茯苓 白术(各三钱)上用水一盏,入瓷罐内,煮令水干,将老姜三钱同煮,候干,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姜枣汤调下。

〔《经》〕治惊风坠涎。天南星一个重一两者,换酒浸七伏时取出,新瓦上炭火炙干烈,地上去火毒,捣末,入朱砂一分,研为细末,每服五分,荆芥汤空心及午时各调下一服。

〔田〕天麻防风丸 治小儿惊风,身热喘粗多睡,惊悸搐掣,神昏,涎痰不利等症。

天麻 防风 人参(各一两) 蝎尾(去毒,半两) 甘草 朱砂 雄黄 牛黄 麝香(各一钱)僵蚕(炒,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朱砂为衣,每服薄荷汤下一二丸。

〔云〕七味羌活膏 治急慢惊风壮热。

羌活 独活 天麻 全蝎(去毒) 人参 僵蚕(炒。各半两) 乌蛇肉(酒浸一宿,焙干,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皂子大。每两作五十丸,每服一丸,荆芥汤下。

〔《经》〕治小儿惊风。全蝎一钱,不去头尾,用薄荷叶裹炙干,同研为末,作四服,汤下。

〔《衍》〕治小儿惊风。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炮过为末,每服一字,姜汤调下。

〔罗〕小儿惊风酿乳方。用白羊头一个,丁香同熬至熟,乳母空心尽食之。

〔丹〕孙女因胎中受湿热,日午发搐,唇黑面青,每日作一次,未半周,难与药,且酿乳饮之。

白术 陈皮 半夏 芍药 青皮(各五分) 人参 川芎 木通(各三钱) 黄连(二钱) 甘草(炙,一钱)上分八服,姜五片,与乳母煎服。

小儿急慢惊风,发热,口疮,手足伏热,痰热、痰喘、痰嗽,并用涌法。重剂用瓜蒂散。轻剂苦参、赤小豆末,酒、酸齑汁调服之。后用通神散,蜜丸服之。间以桑牛阴干研末调服,以平其气。

〔《本》〕褊银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积痼。

青黛(三钱) 水银(一皂角子大,同黑铅、锡炒砂子) 寒食面 黄明胶(炒焦。为末。各二钱)轻粉(炒,豆许) 雄黄 粉霜 朱砂(各一两)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 脑麝(少许)上研细,滴水为丸,如麻子大,捏褊曝干,瓷盒盛之,一岁一丸,随意加减,煎枣子汤送下,不得化破。

〔《博》〕治急慢惊风。乳香、甘遂各半两,同研细,每服半钱,用乳香汤调下,或用童便调下尤妙。

上二十方,通治急慢惊风,盖谓虚实两见,急慢互出,故有通治之法。合而言之,急慢虽异,皆本之于痰,故礞石、星、半之属,通能治之者也。分而言之,礞石之属泻痰,青黛之属泻木,朱砂之属泻火,皆治气实之剂;参、草之属补土,天麻、全蝎之属补木,乌、附之属补火,又皆治气虚之剂。故补泻兼施,虚实通治之法也。

〔《山》〕小儿惊风。猢狲粪烧存性,碗覆出火毒,生蜜调灌少许。

〔海〕心神不安。四君子加辰砂半分,枣汤调下。又有一症,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或发搐搦,此非惊风,当用发散药。

〔阎〕惊风或泄泻等症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

〔《明堂》〕急慢惊∶印堂(灸,急惊泻,慢惊补。)急惊∶支正、下廉。小儿慢惊风∶灸尺泽二穴(各七壮,在肘横纹内正中,炷如小麦大。) 睡中惊掣∶厉兑(一壮。) 睡中惊,目不合,灸屈肘横纹上三壮。

〔钱〕切牙甚者,发惊。目直面青身反折者,生惊。呵欠面青者,惊风。呵欠面黄者,脾虚惊。目赤兼青者,发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