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4924400000233

第233章

〔钱〕惊痫发搐,男发搐,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相胜故也。更有发时症。(洁古曰∶男为木,故左视木位无声,右视金位相击则有声。女为金,故右视金位无声,左视木位亦相击有声。)李寺丞子,三岁发搐,自卯至巳,目右视,大叫哭。钱见曰∶此逆也。男为阳,本发左视无声则顺,右视有声则逆。所以然者,左肝木也,右肺金也,逆则二脏相战,金木相击而有声也。治宜泻强补弱。假令女发搐,目左视,是肺来乘肝,肝不能任,故叫哭也。当泻其肺,后治其心,续治其肝,若病在秋(日西时同),肺兼旺位,当大泻其肺。若病在春(早晨时同),此肝旺之时尚不能胜肺,是肺强而肝木弱也。当补其肝肾,大泻其肺。

若男发搐,目右视,是肝来胜肺而叫哭,当泻其肝心。若病在春夏(早晨、日中时同),肝心旺时,当大泻其肝。

若病在秋冬(日晡时同),此肺旺之时尚不能胜肝,是肝强而肺极虚也,当补其肺,大泻其肝。所以言目反视者,乃肝主目也。凡搐,则是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外见于目也。今此病男反女症,故稍易治于女也。先泻其肺,以泻肺汤主之。二日不闷乱,知病退也。后用地黄丸补肾。三服后,用泻青丸各二服,以泻心肝,五日而愈。又肺虚不泻者。何也?曰∶假令男目右视,木克金,肝旺胜肺,而但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故当补其肺,慎勿泻也。

〔汤〕凡搐,男左女右为顺,易治;男右女左为逆,难治。

心脉急甚为螈 。(全文见延医法。经云∶急者多寒)。脾脉急甚为螈 。

〔陈〕惊风不治证∶搐而不休,休而再搐;惊叫发搐;汗出足冷;痰满胸喉;口开目直。

〔阎〕治小儿急惊方搐,不用惊扰,此不足畏。慢惊虽静,乃危病也。急惊方搐时,俱扶持之,不可擒捉,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或至手足成拘挛也。

肝主风

惊痫

惊痫即急慢之症。但惊痫发时,仆地作声,醒时吐沫。急慢惊则不作声,不吐沫也。

阳痫初作时,病先身热,螈 惊啼叫啖而后发,脉浮者为阳痫,乃急惊也。内在六腑,外在皮肤,为易治。若病先身冷,不惊 ,不啼呼而作,脉沉者为阴痫,乃慢惊也。此病内在五脏,外在骨髓,剧者难治。

〔钱〕凡治五痫,皆随脏治之,每脏各属一兽,宜以五色丸主之。犬痫,反折上窜,犬叫,肝也。羊痫,目瞪吐舌,羊叫,心也。牛痫,目直视,腹满,牛叫,脾也。鸡痫,惊跳反折手纵,鸡叫,肺也。猪痫,如尸吐沫,猪叫,肾也。

五色丸朱砂(研,半两) 水银(一分) 雄黄(熬,一两) 铅(三两,同水银熬) 真珠末(研,一两)上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银薄荷汤下。

〔洁〕如有客痰发热而有声,煎大黄荆芥汤下五色丸。潮热有时,积热也,桃枝丸主之。壮热不退,当用地骨皮散下五色丸。风热,当用防风黄芩汤下大青膏。身温不热,当用白虎汤加苍术下五色丸。

〔《本》〕雌黄丸 治小儿癫痫欲发,眼暗,螈 ,声恶,嚼舌。

雌黄 黄丹(各一两) 麝香(研,一钱)上为末,拌令极匀,用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入前药末杵三五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热水下,一日三服。此方得自名医之家,极有神效。

〔汤〕蛇黄丸 治惊痫。

真蛇黄(醋 淬,三个) 郁金(三分,一处为末) 麝香(另研,一钱)上为末,粳米饭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服。

〔海〕古镜,味辛无毒,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疾。煮取汁,和诸药煮服之。弥古者尤佳。

治痫方 治太阳阳明二经为病。

荆芥穗(四两) 白矾(为细末,二两)上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次三十丸、四十丸,又次五十丸,俱食前。

〔罗〕沉香天麻汤 魏敬甫之子四岁,从长老摩顶授记,众僧念咒,因而大恐,遂发惊搐,痰涎壅塞,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一时许方醒。后每见皂衣人辄发,多服朱、犀、龙、麝镇坠之药四十余日,前症犹在,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予诊其脉,沉弦而急,《黄帝针经》云∶心脉满大,痫 筋挛。

又云∶肝脉小急,痫 筋挛。盖小儿血气未定,神气尚弱,因而惊恐,神无所根据,又动于肝,肝主筋,故痫 筋挛。病久气弱,小儿易为虚实,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其气,故添动作如痴。《内经》云∶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阳之脉所发,阳跷附而行也。又云∶癫痫螈 ,不知所苦,两跷主之,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治阳跷、申脉,夜发治阴跷、照海,先各灸两跷,各二七壮,次处∶沉香(二钱) 天麻(三钱) 羌活(五钱) 防风(三钱) 益智(二钱) 川乌(炮,去皮脐,二钱)甘草(炙) 当归(各一钱半) 半夏(汤泡,三钱) 独活(四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姜屑(一钱半)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举痛论》云∶恐则气下,精怯而上焦闭。又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以羌活、独活苦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气上行,又入太阳之经为引用,故以为君。天麻、防风辛温以散之,当归、甘草辛甘温以补气血之不足,又养胃气,故以为臣。黑附子、川乌头、益智仁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寒客伤胃。肾主五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痰。

《十剂》云∶重可去怯。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怯安神,故以为使。气味相合,升阳补胃,恐怯之气,自得平矣。

〔汤〕牛黄丸 治因惊中风,五痫天吊,客忤潮涎灌壅。

白花蛇(酒浸,取肉) 白附子 全蝎 真川乌(一枚,半两者,生) 天麻 薄荷叶(各半两)以上六味,先为细末。次入雄黄(五两) 辰砂(三钱) 脑子(另研,半两) 牛黄(三钱) 麝香(一钱)上为一处和匀,麻黄去根二两,酒一升,煎麻黄至一盏,去麻黄,用酒熬药得所,勿至焦赤,众手疾丸如芡实大,密器盛之,一丸作五服,煎金银薄荷汤磨化,大能发散惊邪。

治五痫得效方。

露蜂房(焙,一两) 石绿(一两) 桂心 远志(去心) 人参(各半两) 朱砂(一钱)上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世〕治小儿惊痫。

胆星(二两) 全蝎(去翅足,炒,半两) 白附子(一两) 薄荷(半两) 僵蚕(炒,一两) 川芎(一两)上为末,粥丸,青黛为衣。每服一二丸,姜汤下。

治小儿痫。用甘遂末一钱,猪心一个,取三管头血三条,和甘遂末,将猪心批作两片,入药在内,以线缚定,外湿纸包裹,入文武火煨熟,不可过度,取药细研,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猪心汤化下。再服,另取猪心煎汤,此方神效。

〔汤〕断痫丹 治痫瘥后复作,连绵不除,服之有验。

黄 (蜜水涂,炙) 钩藤 细辛 甘草(炙) 蛇蜕皮(各半两) 蝉蜕(去土,四个) 牛黄(另研,一字)治远年惊痫,心血不足,神验方。蝎虎一枚褐色者,用剪子取下四足爪,连血细研,入生朱末、麝香、脑子各少许,同研细。薄荷汤调下,作一服。须先用夺命散控下涎,次服之,能夺造化,虽数年癫痫,亦能治之。

此药所以神效者,盖痫皆心血不足,此物名守宫,其血与心血类也,取下如室女之红铅,服之于心,故能补也。

(此乃怪虫,去其足而复能行,又再生而活也。蝎虎即 蜓。夺命散方见惊搐门。)〔《肘》〕小儿多患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痫。当归末小豆大,乳汁灌之,日夜三四服。

〔《本》〕治小儿卒得痫。用钩藤、甘草炙,各二分,水五合,煮取二合,服如小枣大,日夜三大服。

〔《广济》〕及《崔氏方》,治小儿惊痫,诸汤饮皆用钩藤皮。又,野猪黄,味辛甘平,疗癫痫,水研如枣核,日三服,效。《衍义》云∶野猪黄胆,世不常有,间得之,能治小儿痰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