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志二十八卷清嘉庆十一年刊本(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残本)
清邢澍修,钱大昕、钱大昭纂。澍字雨民,号佺山,甘肃阶州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嘉庆元年任长兴知县。大昕字晓征,又字及之,号竹汀,一号辛楣,江苏嘉定县人。乾隆甲戌进士,官至詹事。大昭字可庐,国学生,大昕之弟,兄弟均精考证之学。长兴《谭志》止于乾隆十二年,草率不精,故延大昕重纂。是时嘉靖《顾志》犹存,邑人视之为县志圭臬。大昕之纂此志,故定例谨严,志凡二十九门,附类者凡八,为其晚年精心之作,世称善本。按其所定疆域、风俗、物产、帝王四门,备极详谨,疆域下附形势,以明邑境之扼要。记风俗,则重在蚕桑俗礼。物产则详于土著,长兴产煤、产茶、产酒有名,三者记之特详。其物产小序云:“逞博炫奇,类于茶经、蟹志、牡丹、荔枝谱之体例,《琴川志》尝讥之矣。”衍其义,故述物产绝无炫博空谈。帝王一门,则皆证史传核实也。此外有杂识一门,兼及考证;而又别立辨证一门,视若重复,然其泾渭分清。考证则正显著之讹误,辨证则不妄推前人议说,而引经据典,直斥无当。余阅此志,每叹大昕考据之精微,兼通志例深识,但于沿革之辨证,谓:“颐尚书失之讨论沿袭。”而起众议之诽。长兴沿革,邑人顾应祥纂县志,据《史记正义》谓县为秦鄣郡、会稽二郡间地。而大昕《辨证》,以《顾志》沿革与郡志两相矛盾,乃引沈约《宋书·州郡志》长城令:“晋武帝太康三年,分乌程立县。”《辨证》谓:“当太康建县之始,长城(今长兴县)与故鄣并为吴兴郡属县,而故鄣为秦、汉旧县。志但云分乌程立,不及故鄣明乎,故鄣与长城无涉也。休文武康旧族,以本郡人修国史,而所言凿凿。此所谓南山可移,此案必不可动者矣。”大昕指出《顾志》之误;由是长兴沿革,群起争论,百余年不决焉。沈登瀛(乾、嘉时考据地理家,乌程县人,著有《深柳堂文集》作《原乡考》(《恽志》卷三十二引全文)谓:“钱大昕《长兴县志·辨证》以孝丰为原乡旧地,强于限断,则惑之甚矣。原乡以今长兴之原乡山得名。安吉、原乡二县,同分于故鄣,安吉在先,原乡在后,安吉在南,原乡在北。”登瀛以先后之分,方位所在,驳斥大昕妄罗《吴兴掌故集》之谬,用以强辨,以孝丰为原乡旧地之误也。嗣后朱镇纂《长兴县志拾遗》及《拾遗补》(即《故鄣考》)谓:“顾应祥志沿革引《史记正义》,其后论者转以为非。谓先贞观之世,安吉并于长城,至麟德初复立安吉,则故鄣城改归安吉矣。不知《唐志》言复立安吉,所复者原并之地,谁谓并故鄣城入之哉。”此指出大昕谓故鄣与长城无涉之误也。沈登瀛又作长兴《邢志条辨》《邢志订讹》《邢志辨讹》等文(沈登瀛《深柳堂文集》收),皆驳斥大昕《辨证》之误。徐元禧作《邢志志余》,朱养元作《邢志补志》,皆斥大昕纂《邢志》之缺失。以大昕之才纂县志,而不免众议之诽,以知修志之难也。
长兴乡土述昔不分卷稿本(纂人家藏,长兴县文化馆藏清稿)
严育三纂。育三长兴县人,石矿职工,于一九八一年疾卒于上海,年八十三岁。育三自少留心于乡邦文献,经十余年之搜罗,纂成是书。其书编例,分二十门,凡三十三篇,约五万言。纪载自句吴始僻太湖西地,迄清末际止,于金、元、清入侵,及太平军等地方史实,附及邑人钱江事迹,纪述甚详。其次则为农业、工业、特产、赋税、茶贡、太湖水利、历代灾害、人物传记等。其书取材,以参考旧文献外,大抵经纂人实地调查,访问民间传说,具有批判概括之乡土叙述。
吴兴入东记一卷清刊《范声山杂著》本(上海图书馆藏)
梁吴均纂,清范锴辑佚。均字叔庠,故鄣(今长兴、安吉二县间地)青山人。《梁书》有传,《南史·文学传》有传。锴字声山,乌程县人。入东为故鄣东境地,晋废故鄣,西南境地归入安吉与原乡,东北境地归入长城,故曰入东。长城今名长兴,均居青山,青山在长兴县和平区,今其地犹有入东乡。按长兴《谭志·艺文志》著录:梁吴均撰《入东记》,注谓:“吴兴太守柳恽召补主簿,均始入东境,乃作《入东记》,以辨山川故实。”按《入东记》为长兴乡村志书之始焉,清道光时锴始辑佚成书,名曰《吴兴入东记》。锴辑佚仅十二条,编为一卷,按十二条大抵选录于《湖录》,又仍用《湖录》体例,以为统记吴兴郡事,未辨入东为乡地名。据长兴《谭志》寺观引《顾志》(佚)“县西南六十里佛川寺,宋元嘉元年建,梁吴均《入东记》云:是时有石佛自川中涌出,因建寺名佛川。”又《舆地纪胜》载:“吴均《入东记》云:昔宋元嘉元年,有石佛自水涌出因名。”又长兴《张志》云:“佛川在县南六十里,佛川寺梁吴均故宅。僧德乾重建《佛川寺碑记》云:此地梁吴均隐居之地也,衰草寒溪,不知几许。”又《艺文类聚》引吴均文:“故鄣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此段似六朝人文气,且记入东地情也。嘉靖《安吉州志》卷三山川东晋山条,引梁吴均《入东记》云:“东晋欲于此立城郭故名。”兹补辑数条,聊以增锴辑本之未备也。
小溪口农村改进会报告书不分卷一九三四年油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里人雷震主编,周浩如编辑。震字儆寰,长兴小溪口人,其先祖河南人,清同治时黄河决口,豫人避河患流亡江南。江南兵戈之后,田园荒芜,长兴县西南百数十里间,渺无人烟,良田万顷,悉生楛榛。豫人避河患来此垦植者,集五万余人。震祖父挈全家来此,遂定居于小溪口,至震家境较裕。其母里人称“四伯娘子”者,颇有才能,卖开垦之田给震读书,震毕业于湖州三中学堂,即赴日本留学,考取帝国大学法政科,毕业后归国,于杭州谋业,有密告于督军署指震为“赤党”,震被捕下狱,督军孙传芳下令处于死刑。其母多方求救,因同邑周凤岐向传芳求免,得保释归里。北伐战后,震始出任南京考试院编审,时戴传贤任院长,潘廉琛为秘书长,王世杰、朱家骅、陈立夫皆在院任编审。时国民党政府之人事工作附设于考试院,潘廉琛极为反对,辞官归田,相继震与王世杰亦免职。震回里种田,后潘廉琛荐为湖州三中校长,及王世杰任教育部长,聘震为总务司长。抗日战起,震至重庆,当时所称“考试院四编审”者,王、朱、陈皆得势,惟震寥落于仕涂,王世杰荐为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政治协商会秘书长,是后世人始知其名。协商破裂,震心不安,时胡适之创言中国学术自主,震疾声应和。适之如京,驱车访震,由是相识。后震至台湾,与适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震登载《我的母亲》一文,被台湾当局判刑十年,适之闻“雷案”,啣恨病亡,而震不知所终。浩如江西崇义县人,江西公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曾任上海郊区农业改进会主任。震聘为小溪口小学校长,兼小溪口农村改进会主任。是编向小溪口里人之报告书,犹如旧方志《襄阳必告录》之类也。是编叙述小溪口之农民组织、防卫、教育、医药卫生、农贷、经济诸事,开辟新村镇志体裁。长兴村镇山川杂志,远源悠久,自梁吴均《入东记》以后,见于史书艺文志,邑志著撰志著录者,有唐陆羽《顾渚山记》,宋朱辅世《茶山录》,明熊明遇《罗芥茶记》,清方文《罨画溪记》,皆承吴均《入东记》一脉相传,以记山川故实,自成一体。至近人雷震此书,始更前辙,新创体裁。
德清县志十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明郝成性修,陈霆纂。成性江都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任德清知县。霆字声伯,号水南,德清县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官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六安州判,改知休宁知县,瑾诛擢用刑部,官至山西按察司签事,兼提督学校事,遂致仕归里,所著有《水南集》。汉、唐之时,德清尚未立县,为乌程县之余不乡;宋嘉熙间章鉴撰《余不志》,是为志乘之始。按是编序称:“邑志则始自正统间肇创。”此志成于嘉靖乙酉,继正统志重修。其书分舆地考、宫室考、食货考、官制考、职官考、选举考、治行传、人物传、艺文志、杂志十门。按正统志已佚,以此志为最旧之本,兹书亦仅存之孤本耳。
仙潭志八卷明正德十一年修,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陈霆纂。霆字声伯,号水南,里人,进士,官山西提学佥事、刑科给事中。按此志霆序谓:“幼喜从先生长老访求其故,老归志之。”此志为霆忆故旧之作,分三十六门,附五,为见闻纪述之书。仙潭为德清县新市镇之别名也。镇又名陆市,仙潭者,镇有潭,仙人之所游泳也。自宋南迁临安,镇为水路通江、淮门户,镇内多水街,可舣船数万。此志载镇内有桥四十四,今镇内之桥不止此数焉。按序此志为镇志首创,后修之志皆名新市,《仙潭志》为镇志源始也。按新市自陈霆此志以后,明有胡道传、潘谷,皆纂镇志未成。至明末沈戬谷纂成《仙潭后志》,按其自序云:“前读水南先生《仙潭志》,心向往之,已而得怀川翁《续志》,遂考其与前志异同。”按此则自陈霆此志以后,又有怀川之《续志》,戬谷之《后志》。其后程之彭又辑《仙潭文献》十卷;清嘉庆间沈赤然纂《新市镇志》八卷。新市属德清县,德清原为乌程县之余不乡;自宋《余不志》以来,则历承修纂,而不袭取府县志书,自成乡镇志书之一体。
武康县志八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
明程嗣功修,骆文盛纂。嗣功字午槐,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任武康知县,后官应天府知府,修有《应天府志》。文盛号两溪,武康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文盛为人孝弟力学,以经济名,时严嵩秉政,能引身独善。丁内艰,服阕不再仕,结屋石城山麓读书其中,所著文见万历间邑人杨鹤所刻《武康四先生文集》,文盛其一也。武康之有专志,始于宋刘瞳撰《余英志》,明弘治间知县易纲修《武康县志》,倣年表体,分部体例,檃括称当。是编仍其体例,分邑纪、星野表、疆域表、秩官表、人物表、山川志、风俗志、食货志、学校志、祀典志、艺文志、名宦传、儒林传、卓行传、宦业传、文苑传、隐逸传、列女传、寓贤传、杂传凡二十门,是为文盛及邑生魏实、李森诸人纂辑。山川志纪莫干山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地近三桥埠镇,明时已颇称盛,山有莫干剑池及磨剑石,传为干将、莫邪从此铸剑,磨以其山之石,淬以其池之水,则銛利倍常。莫干山于明时虽无今日之盛,而为当时富商宦达避暑之地矣。食货志载武康产丝紬著闻,县城设织造府,岁产局丝三百三十三觔。而今湖属诸县产丝皆以两计,不言斤数,明时则以觔计数,以此可以考古今市场货物计数之变迁也。
武康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冯圣泽修,骆惟恭纂。圣泽字沛衢,顺天蒲阴人,由内番译官授知县,康熙七年任武康知县。惟恭武康人,事迹未详。是编乃康熙壬子圣译官武康时聘惟恭据明嘉靖间骆文盛所纂县志体例重修。先是顺治间邑人骆仁埏考旧志,有前溪钓叟抄本,康熙乙巳、丙午间知县吴定远,复为搜录遗事,成《武康县志藏本》,此志乃集其成。其书体例,为纪、表、志、传四纲,凡八卷。卷一邑纪,卷二星秩、疆域、秩官、人物四表,卷三山川、风俗、创设三志,卷四食货、学校、典祀三志,卷五艺文志,卷六至八,人物传。每篇之后有附跋,大抵仍沿用骆文盛旧志,有维恭及邑庠生张复旦题识,皆言简意详。
武康县志录要不分卷旧抄本(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
是编为选录清道光九年疏筤修《武康县志》。筤号龙眠,道光二年进士,官武康知县时,延陈殿阶、吴敬义纂县志二十四卷,自咸丰间兵燹之后,版帙焚尽,流传绝少。是编节录疏筤之志,称曰《录要》。按其编次,分为地域、建置、秩官、选举、艺文、列传、杂志七类,已非《疏志》原例。艺文内金石一目,有周罐、汉铜洗、铜官钱范、宝相寺神钟等十数器,只抄附考,图像未有描绘。节本方志,始见此书,而未详出于何人之手,观其所录事物,皆典核有用,可资参考之价值。
安吉州志十六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五至八,天一阁藏存卷一至四,卷九至十一)
明伍余福纂修。余福字君来,一字畴中,苏州吴县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任安吉知州,历官刑兵二部郎中,镇远知府。按此志,嘉靖三十四年余福官安吉时所修,见《澹生堂书目》《千顷堂书目》《脉望馆书目》《万卷堂书目》著录,皆作十六卷。同治《安吉县志》载此志序及凡例十四则,凡例一云:“安吉自改州以来,无有志者,虽有《古桃志》抄本,残篇断简无可考。”考安吉立县始于后汉光和之未,析丹阳郡故鄣之地建县,曰安吉;明正德元年升州,州志肇自此志。兹书为残本,存课贡、户口、军役、公署、学校、祀典、关津、古迹、丘墓九篇,刻本久佚,此本外,天一阁所藏亦为残本,存卷一至四,卷九至十一。
安吉州志十卷清康熙十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曹封祖修,朱进纂。封祖辽东人,荫生,康熙八年任安吉知州。进字广文,一字方城,海宁县人,顺治举人,康熙六年任安吉州学正。安吉州志肇修于知州伍余福,后或议其浮华无实。其后二十年知州江一麟重修州志八卷,又或评其简略不详,以知修志不易。此志为封祖官安吉时与属官朱进议例重修,以正旧志之失。其例参《江志》体例,定为三十一目,书中文辞仍袭用《江志》旧文者甚多。是时安吉虽仍为州而不领孝丰,此志所不同以《江志》者,书中尽削孝丰事不载。按此例亦非修志者之善法,未分前之事,不可不载;既分后之事,固当不载,如此方能分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