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极恶嫡妇
512900000530

第530章

一个俯视天下的人,必定要掌握一切。

这一路上,她越来越理解皇上了。

如果是她,她也会这样做。

吏部派来的官员,最快也要20天,皇上每天悠闲的游山玩水,两个女子累到吐血,福娘恨不得沾枕头就睡,她在福州的时候,也没有接过这么多的诉状。

好在,因为在福州处理公务的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处理起来,并无多大困难,只是,她想不到,王坦之在永州城只手遮天,一些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他们一定以为皇上是在纵容他们吧?呵呵,福娘笑了笑,若是他们猜到皇上真实的意图,会怎样呢?

现在,无论是谁想保住王家,都不可能了,这些罪状,就算是太上皇活着,也保不住王家,没有人会为了区区一个王家,得罪皇上,这些政客,最会见风使舵。

福娘庆幸自己是无私的,同时,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后代,绝对不能让他们走上王家一般的道路,还有文家,也是一样,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恃宠生娇。

每天的诉状在减少,王家的事情,知府的罪状,一一罗列清楚。

从王家宅邸里查抄出来的金银珠宝,房产地契等无计其数,这是永州城近十年多收的税赋。

皇上命人将这些东西全都罚没入国库,并下旨,永州城所有百姓商户等免去税赋一年。

免去一年的税赋,也不能挽回他们从前的损失,但是,永州城却轰动了,他们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王家身上,福娘暗赞,皇上这招收买人心之计,着实高明。

免去一年的税赋,也不能挽回他们从前的损失,但是,永州城却轰动了,他们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王家身上,福娘暗赞,皇上这招收买人心之计,着实高明。

吏部派来的官员很快到任,同时,昭云公主和甘泉公主微服私访的事情,已经传遍大晋,有人甚至怀疑,久不上朝的皇上,也在其列,只是,没有人敢证实罢了。

永州的事情告一段落,已经是四月底,五月初。

皇上没有坐船,而是找了马车,提前走了。

福娘和昭云公主在永州城的百姓依依不舍的欢送下,出了永州城。

这件事,给永州城的官员敲响了一记警钟,最起码,十几年内,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贪污,欺压百姓,擅自提高税赋。

昭云公主感慨地说:“民意不可违,民意大过天。”

出了永州城,让他们不敢和皇上联系,直到第五天,才在南石县一个农家小院找到了皇上。

皇上说,他要等小麦收割完以后,再离开南石县。

这倒无所谓,皇上在哪儿,他们在哪儿,只是这一大帮人骤然出现在一个小村庄,难免惹人怀疑。

这个村子,距离南石县城大约有五六里路,所以,福娘和皇上商量,他们住在县城一部分人,跟随皇上的,除了福娘和昭云公主,只剩下三名鹰卫。

晚上的时候,城里的鹰卫会出城,轮班值守。

对于这个提议,皇上没有反对。

他们以一家三口的名义住了下来,皇上还煞有介事的向村民收购杏子,现在,正是黄杏大批上市的时候。

他们住的房子,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儿,主人家原来是这个村子的秀才,后来带着妻子儿女进了城,房子就空了下来,一排五间大瓦房,前后院都是菜地,一口辘轳井,显示出主人家的身份,不是谁家都有钱打井。

出来的时间长了,皇上也习惯了。

村子后面有一条河,是从南石县城流过来的,河水清澈,两岸风景迤逦,初夏时节的艳阳天,坐在柳树下,赏景,钓鱼,很是惬意。

另外,这个村子还有一项特殊的手艺,人人都会编织芦苇席,农闲时节,他们会编织芦苇席,这也是他们额外的收入,正因如此,会有很多客商前来,见惯了生面孔的村民,对于皇上等人的到来,并不觉得突兀。

皇上还真收了不少黄杏,然后让人运走了。

这东西,根本放不住,几天就坏,所以,福娘想,皇上若真是做买卖,肯定会把大晋都赔掉,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不见得是一个出色的商人。

附近的村民得知小南庄有收杏子的商人,且不挑剔,一手银钱一手货,很是高兴,纷纷前来送货,皇上什么都不说,只要有人来送,就让福娘过称,昭云公主给钱。

两人忙的团团转,福娘还要给众人做饭,因为只有她做的饭,皇上还能下咽。

眼见着出来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福娘的体重迅速下降,昭云公主都有一点不好意思了,担心一年以后,无法向姚之麟交代。

这天早上,皇上吃过早饭,随从拎着木桶,跟他去钓鱼,这几天,皇上一直在钓鱼,福娘都想求他别钓了,天天吃鱼,纵然是再鲜美,也觉得腻烦了。

庄户人家,都很朴实,今天这个人给一把菜,明天那个人送你一壶酒,皇上都笑眯眯的接受了,周围没有水井的人家,皇上还让福娘上门告诉人家,可以到他们家打水。

皇上很快就和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熟识了,从他一出门,一直到河边,无数的人跟他打招呼。

这两天正是农忙的时候,皇上让人买了绿豆,然后,福娘熬了绿豆汤,还放了冰一糖,熬好了以后,皇上会带着人,赶着牛车,到田间地头,送给每一个人。

福娘和昭云公主都猜不透皇上的真实意图,皇上也不和他们解释,甚至还亲自到打麦场上和村民一起劳作,每天回来,都是灰头土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