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家庭第一:创建完美和谐的两性世界
5276600000025

第25章 幸福守则之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把握现在(1)

人们往往都是如此,得到的东西不懂得珍惜,一旦失去后才知道珍贵。于是,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喟叹: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这段感情;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够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时间不会倒流,机会只有一次。对于这点,上帝对我们是公平的,所谓的“如果”只是人们的假想,是一种不能实现的愿望,生活中不存在“如果”。倘若你不想让生命中充满遗憾,倘若你不想在“如果”中虚度此生,那么就珍惜现在,把握现在吧!把握现在,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没有几个。人们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重视身边的事物,总觉得没有得到的东西是那么的美好,于是当我们拥有一份感情、一个爱人或一个家庭时却不知道珍惜,只有当我们失去了以后才知道他们的可贵。而把握现在就是在这些东西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就好好地珍惜它,不要失去了才后悔。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接受过去的不公平,接纳已发生的事实,勇敢地面对那些伤痛,不要抗拒它。自怜,当然是一种很容易运用的情绪,它让我们有理由去逃避、去拒绝,却无法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我们不应该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毕竟“牛奶被打翻”已成事实,我们无力去扭转,我们应该学会尽快地走出悲痛,走向未来。有这样一对年轻夫妇邀请了一些至亲好友,在家中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告别仪式。他们的独生子小明原本是一个充满活力,相当受人欢迎的小孩。然而在一次落水意外后,这孩子脑部严重受伤,说话和动作都非常迟缓,虽然治疗后情况已渐好转,但他再也不是以前活泼好动的小明了,那些以往他认为简单,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动作,如今都成了十分艰难的挑战。“我们必须对以前的小明说再见,如此才能放开胸怀,真心真意地接纳现在的小明。”这对夫妻含着泪向在场的亲友说道。只有告别过去,才能使我们有勇气活在现在。如果不能忘记过去的伤痛,总为已打翻的牛奶而哭泣,那么你的生活将变得一团糟。有个家庭的独生女儿,被不具医护资格的人打了几针葡萄糖及抗生素,又遭到医生错误的诊断,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这个五岁小女孩的死亡。这对年轻的夫妇在极度伤心下,先生花了九年时间打官司,将相关的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誓言官司未了永不剪发。9年下来,他的头发已长到及地。他甚至辞去了工作,把全

部精力放在打官司上,太太也结束外面的工作,在家做裁缝,勉强维持生计。夫妻两人有志一同,刑事官司打完了,还有民事官司要打。有人问他们为何不生一个孩子继续过日子呢?他们异口同声说,孩子的死已使他们伤心透顶,所以不愿再生了。人最难从自己的过去走出来,明明活在现在,心绪仍被绑在过去,常常是不过去也过不去。我们都必须努力学习向过去说再见,耶稣的使徒保罗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这是个对疗伤止痛非常有效的药方。有人对自己的过去一直没有好感,因为那是一个不愉快的回忆,可能是一些伤害和羞辱所组合的,只要想到就是一阵绞痛。当我们将过去的不愉快归咎父母、老师、童年、成长的环境……可能会产生一种报复的快感,然而这样的代价却十分可观,这些过去藕断丝连的缠累,经常影响到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及自我的肯定。

童年悲苦、家境贫困、身体缺陷、痛失亲人……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只是哀叹埋怨,不但于事无补,于己无益,反而会让过去拖垮了我们的现在,牵绊住我们的将来。为何不再给自第二次机会?试着在内心重新经历过去不堪的遭遇,在闭目默想中,回到你的受伤之地,将那时心中所受到的委屈和难过一一说出来。然后向那些委屈、怨气、痛苦、伤害说声再见,正式挥别过去,为你不堪的过去举行一个简单隆重的葬礼。你可以把那些过去带给你伤害的事件逐一写下来,并为它们做一个告别。“我向过去的委屈告别,我向过去的伤害告别,我向过去的痛苦告别,我向过去的不堪告别……”举行告别仪式后,将所写的字句撕成碎片,再揉成一团,烧掉或扔掉。坚定地告诉自己:“我已经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都埋葬了,我不会再为它而哭泣了,它也不能再捆绑我的心了。”

没必要记住的,就要忘却

有个问题问你:“学习”比较难还是“忘却”比较难?大部分人在一开始都会回答是学习比较难,忘却比较容易。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让人们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们忘却旧观念!”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去劝说某人的时候,某人总是抱着一个旧观念不放,怎么也听不进你给他讲的新观念。“Forgetit!”的意思是:“忘记它!”如果把这个单词拆分一下就变成了“Forgetit!”——“忘记它是为了得到它!”迪伊·霍克是维萨信用卡网络公司的创办人。早在1997年7月份的美国《优秀企业》杂志上,迪伊·霍克和几个精英人物共同提出: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学习而是忘却!就好比一个电脑,如果你对它内在的程序、内在的文件资料统统都不满意,而电脑的空间已经满了,你准备怎么做呢?是不是要先删除旧的程序、旧的文件?然后才能够再装入新的程序、新的文件,是不是这样?所以问题永远不在如何使头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如何从头脑里淘汰旧观念!旧的观念不除去,新的观念很难根植发芽。别忘了:Forgetit!——忘记它才能得到它!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道:“创新起始于舍弃,它不在实施新措施,而在于舍弃的是什么。”所以请你就在此刻写下你最需要舍弃的三件事项,也许是你过去的某个最想改善的习惯又或者是……请你对上面写下的三条画上一个大大的“×”!并且大喝一声:Forgetit!要知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主动舍去那些经常困扰着你、对你却没有任何用处的烦恼或无用的知识,让你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识占据你的心灵吧。有这样一个小笑话:丈夫对朋友说:“我对妻子的记忆力非常担心。”朋友不解地问:“为什么?她很健忘吗?”丈夫回答:“不,刚好相反,她对我过去的事情都记得太清楚!”忘却有时是件好事,有些事情记得太清楚,反而让大家日子都难过,偶而神经粗一点,不必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苦。有些做太太的,念念不忘丈夫当年的婚外情、不忠……到了年纪一大把还在算旧账。许多人宁可让痛苦随着岁月一起成长,也不愿轻言饶恕,惟恐便宜了对方,但这只是让自己继续成为受害者,徒然丧失现在就可以拥有的喜乐和自由。忘掉背后带来的是释放,一个常常回头看的人,就没有机会向前看,当我们辛苦拖着一箩筐的愤怒或不谅解时,如何能努力向前奔呢?把一些痛苦当成垃圾丢掉吧!当你愿意把那些根深蒂固、甚至盘根错节的记忆一一放掉时,你将会经历轻松和得胜。因为苦的重担放下了,所以你会轻松;因为你不再被仇恨所辖制了,所以你会得胜。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忍受痛苦则是一种选择

生命的主题就是“失去”。我们每天都需要做好准备,因为我们每天都可能失去一些东西。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应该善待万物。我们每天都应寻觅那些可爱美的事物,如同生命会延续一百年。在悲伤的时候,这种习惯会帮助你坚强起来。我们必须努力克制自己,让自己接受那些我们不可能改变,也不可能推动的事情。当痛苦的伤口开始愈合并且重新生长时,我们就能够战胜痛苦。我们应该更深地领悟到:你此时此刻所拥有的东西不会重现。如果你认真地生活,你就能充分珍惜眼下的时光,而不会漫不经心地对待每件事。你现在所拥有的也许就是最好的。可以想一想,生命的流逝也许会让你失去某样东西,或者失去某个人。也许死亡会让你失去爱人;也许你会失去健康;也许你的房子会毁于洪水或火灾;也许你会遇到意外,失去行走的能力;也许小偷会偷走你的艺术收藏品或是首饰。我们不可能紧紧抓住身外之物不放手,但是我们却可以欣赏我们所爱的人和所爱的事物。你对生活中现在拥有的切都要怀有真挚的感情。你能够去深深地爱他们,这是你的荣幸,你应该对此心存感激。你所拥有的一切为你提供了美好的生活,如果你对此有深切的理解,那么当你失去一些东西时,你将能够坦然接受。当你有了新生的孩子,你会对他无比地欣赏和喜爱。时光飞逝,你发现那个纯洁的婴儿变成了一个蹒跚学步的淘气包,你也许还会有些伤感,因为你再也没有抱在怀里的小宝贝了。其实,这只是孩子不断成长的第一阶段,他会继续走向成熟、独立、自主。要努力以超脱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这样你才能看到生活的全貌和所有的精彩细节。你不要总是盯着生活阴暗面,而要看见丰富美好的事物。当孩子对你微笑时,这是美好的。当你坐在书桌前,而爱人走到你身后,用手按摩你的双肩时,这是美好的。当你看到美丽的日出,你会很高兴自己的生在延续。让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充满你的身心。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漫不经心。即使你眼下正在失去什么,你也能体会到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神圣,多么美好。爱决不会把任何东西全部带走。万事万物只不过是在轮回转变。只要你愿意寻找,美好可爱的事物就在你眼前。当你经历失去的痛苦时,那些哭泣的人,说错了话的人以及情绪消极的人会使你难以摆脱痛苦。尽管如此,你也要原谅他们。在我们痛苦的时候,社会、宗教、家庭和朋友虽然想努力地帮助我们,但不会有多大作用。人们往往都会变得消沉而抑郁。怜悯肯定于事无补,不要相信过多的同情会有什么帮助。对于别人的爱、理解和同情,我们总是要及时表示感谢。人们的有些表示是善意的,但却会对你产生坏影响,你要拿定主意,不受它们干扰。你不需要别人提醒你的损失有多么可怕。你正重新恢复,你正在用生命中的所有力量,为自己塑造新的未来。你可以离开人群,不必有什么心理负担。你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接待络绎不绝的访客。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要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以使你精神振奋。去参观博物馆,去茶楼喝茶,或者驾车出游。如果你和家人呆在家里,那就做一些点心和家人共品。你可以在屋里摆放花草,擦擦餐具,放你喜欢听的音乐。让孩子们呆在你身边,他们知道怎么让你开心,怎么让你破涕为笑。理解自己,也要理解别人。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只是方式不同、原因不同而已,正因为如此,所以你也要帮助别人摆脱痛苦。他人的损失也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别人曾告诉我们,要忍受痛苦,与痛苦相伴。但你尽量不要被别人左右,要相信时间会治愈你的痛苦。不论你在心理上、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感到痛苦,你都要放开心胸,全面地看待生活。要反省你的情绪,看看究竟是什么使你痛苦。你是不是真的因为损失、灾祸或可怕的事情而感到痛苦,或者你只是因为别的人、别的事感到焦虑,而这些人和事又与眼前发生的事情有关系。也许在你母亲去世之前,你不知道她病得有多重?也许是你不愿正视现实?也许有些迹象被你忽视了?也许你觉得内疚,因为你觉得自己本来可以为死去的亲人做更多的事情?你是否经济上的担忧?你总是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场损失会让你直接面对这些问题。你要找出让你痛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要回避,也不要抵制。你要努力理解眼下发生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开始治愈痛苦。要明白,即使发生了不幸,你仍然是你。所以,我们要努力平静而安详地面对痛苦。这样,你在体会人生经历的过程中就会有非常平和的心态。你可以为自己和别人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尽可能在痛苦的时候过着正常的生活。要从“失去”的痛苦中有所收获,而不是沉湎于痛苦。生活不是被痛苦左右的。生活的完整性将随痛苦而诞生。你要让痛苦的痊愈期早日到来。不幸和挑战总是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们正是通过这种途径来了解自己的美德和内心世界。要善待自己,做那些让你感觉良好的事情。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告诉我们:人生必然要经历欢乐和悲伤,只要我们心中对此不再迷茫,便能从容地面对世间的沧桑。

找一点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