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30

第30章 弥心有招,将他置于被动境地(2)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无论做什么,尽量别吃亏。”其实,吃亏并非都是坏事。有些时候,糊涂处世,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吃亏”也许只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不少好朋友,抑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结果是大打出手。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将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他,就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自己合作。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才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很多时候,吃亏是一种福,是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合作伙伴也罢,你主动吃亏,而旁边的人接受了你的“谦让”,他不仅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而且会因为感谢、感激,不断寻找机会还你人情。

曾经有一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故意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因为感激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不过,“吃亏是福”不能只当套话来理解,应在关键时候有敢于吃亏的气量,这不仅体现你大度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赢家。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出人头地,就要学会适度糊涂,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主动让别人占便宜,你就等于给对方放了一份人情债,那么他对你日后的请求也就不好拒绝了,甚至你无需请求他都会主动来帮助你。

点石成金:

现实生活中,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那些没有“手腕”的人,都怕便宜了别人,可吃亏的却往往是自己。

恰到好处地恭维,让他在得意中顺服

恭维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若能将恭维说得自然、令人信服、恰到好处,只需几秒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不同。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虚荣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暗暗为自己的优点得意,并希望别人注意和赞美自己的优点。拣别人爱听的、想听的话说,迎合他的虚荣心,自然可博得对方欢心。恭维便是这其中的关键所在,恭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它能在瞬间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任何人都希望能被人恭维或赞美,高帽子人人都爱戴。

袁枚是清朝著名的才子,他少年成名,刚过二十岁就被任命为某地知县。赴任前,袁枚去老师那里告辞。老师问他:“官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年纪轻轻就做上了知县,有什么准备啊?”

袁枚说:“并未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带了一些高帽子,准备见人就送一顶,因为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啊!”

老师一听,不高兴了:“为官要正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书,怎么也搞这一套呢?”袁枚马上回答:“老师的话很对,可请老师您想想,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又有几个呢?”

听到袁枚这么一说,老师马上就转怒为喜。于是,师生欢欢喜喜地告别了。

袁枚从老师的家里出来后,感慨道:“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还没到任,就已经送出去一顶了。”

的确,高帽子人人爱戴,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和肯定,而高帽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欲望。高帽戴得好,便能将别人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适时地给人送上一顶高帽子,可以赢得对方的友谊与好感。

在现实生活中,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耻笑,主要是因为那些品味低俗、令人生厌的伪劣“马屁”随处都是,以至人们早已习惯将恭维、赞美与“马屁”混为一谈。其实高帽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质地。上等品被称为“赞美”、“赞扬”、“赞许”、“称颂”等,下等品则被贬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

可见,如何送出高帽子,既要达到目的,又要不流于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送的方式也是有讲究的。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处差错来,就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和珅和其他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样做比当面奉承乾隆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和珅这个马屁拍得不着痕迹,让乾隆浑然不觉却又浑身舒坦,因而大讨乾隆欢心。

看来,恭维的确是一种艺术,关键之处在于根据人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和斟酌自己的话语,让自己无论怎么说,别人都爱听。恰到好处的恭维,能使双方的感情和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进,还会调动其交往合作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将恭维话说到最好呢?

1、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