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31

第31章 弥心有招,将他置于被动境地(3)

2、背后称颂效果更好。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赞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最有效果了。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内心一定是极为舒坦。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远没有间接听来的这般悦耳。

3、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才可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有的人也许不吃这一套,乱套高帽可能弄巧成拙。

点石成金:

恭维就是美丽的谎言,有的时候,把这种谎言说得巧妙一些,动听一些,不仅能博得他人的好感,甚至还可能会让人生的路变得更加顺畅通达。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笑里藏刀,将他杀于无形之中

所谓“笑里藏刀”,就是使敌人相信你,而安然无防,这样可以暗中图谋他也;凡事准备好才能行动,不要使敌人早知有变。这就是外柔内刚的取胜之道。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并不如看见的那样风平浪静。很多人在表面上微笑和善,但暗地里却在谋划自己的事情。就像《孙子兵法》写道:“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全句意为: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其安下心来,丧失警惕;暗地里你却另有图谋。要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采取行动,不要使得敌方发生意外的变故。这就是外表上柔和,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

所以,那些花言巧语、满脸堆笑地对人,极有可能是内藏杀机的外在表露。说得好听的,唱得好听的,一切都未必出自真心。或许,他们正在计划怎样害你。外表看来显得很温和谦恭,面带微笑,很是大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中有气量狭小的,有喜欢猜忌的,有阴险狠毒的。总之,有些人利用此计,目的是想让对手服从自己,在自己设计好的圈套里行事,以此达到自己繁荣昌盛,发财的真正企图和目的。

春秋时代,郑卫公打算吞并胡国(在今安徽省),但他军事装备差,条件有限,不敢直攻,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为妻。这样,郑胡二国联姻,结成了亲家。这仅仅是开头。为了进一步使胡国丧失警惕,制造假象,郑卫公召集大臣商议,他问:“我打算用兵兴国,你们看,攻打哪个国家最有利?”大臣们纷纷发表议论。关其思坦率地说:“依愚之见,攻打胡国最合适!”卫公一听,马上脸色一沉,愤怒地说:“啊!你居然建议向已经同我们结亲的兄弟国家胡国动武,这是什么意思?”马上把关其思给杀了。胡国国君知道此事后,认为郑国对自己非常亲善友好,就再也不对郑国有什么戒心了。可是,就在此后不久,郑国对胡国发动了突然袭击,胡国警戒很松,没有作什么抵抗,就被灭亡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郑国都是势力强盛的国家,直到公元前37年才被韩国灭掉。

不难看出,“笑里藏刀”的特点是,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词、举止作为假象,掩盖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传说在楚王身边,也发生了一个有些类似的故事。

魏王送给楚王一位美人,楚王非常宠爱。楚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欢这位新来的美人,于是也装出十分喜爱这位美人的样子,待她犹如亲姐妹,无论是衣服玩物、居室卧具,都选最好的给她,甚至有时表现出爱她胜过爱楚王的意思。

看到这些,楚王对郑袖非常满意,他高兴地说:“妇女侍候丈夫,是靠美色,有时妒忌,是因为爱情。现在郑袖知道寡人喜欢美人,于是爱她还胜过爱我。犹如教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啊!”

郑袖一看时机已到,有一天便以很体贴关怀的口吻对那位美人说:“大王对你的美赞叹不已,但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他觉得你的鼻子不太漂亮,如果你以后和大王在一起时,略微掩饰一下子就好了。”

于是,这位美人听从了郑袖的建议,每次一见到楚王,便用袖子掩住自己的鼻子。

楚王觉得奇怪,便问郑袖说:“美人为什么见到我,总爱掩住鼻子呢?”

郑袖面有难色地说:“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我不能说出来。”

楚王更加迷惑:“有什么事,居然连我都不想告诉?”

郑袖故意压低嗓子,凑近楚王说:“她是讨厌大王身上的臭味。”

楚王一听,气得七窍生烟:“太可恨了,把她的鼻子割掉,我不想再见到她了!”

可怜这位美人,至死都没有明白她遭此厄运的原因,是那位待自己亲如姐妹的郑袖的妒忌。最可怕的人,并不是面目凶恶的人,而是那些笑里藏刀的人。平时和你“甜哥哥”、“亲姐姐”地叫着,待到你放松戒备的时候,在暗处狠狠地捅你一刀。

不过,若反过来想,当你想狠捅别人一刀时,不妨将刀藏于笑中,这样你不仅容易下手,而且更容易取得最佳效果。

点石成金:

兵书中有言:“敌人态度表现的卑恭屈膝一定是暗中在加紧战备,还是向我发起攻击的假象……没有具体条约文字而来请求媾和的,一定是另有阴谋。”所以,面对对手成花言巧语时,一定要看到其背后暗设的杀机。

“请君入瓮”,再能辩也得哑巴吃黄连

论辩场合,“请君入瓮”法可置对手于张口结舌,无力回答也无法回答的境地,从而彻底摧垮对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在论辩中,“请君入瓮”是指言在此而意在彼,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诱使对方说出或同意与你尚未说出的、准备坚持的观点相类似的观点,然后伺机运用类比、二难推理等方法,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前言与后语相悖谬之处,使对方陷入圈套之中而无法争辩的雄辩方法。使其无言以对,俯首认输。

作为一种论辩技巧,“请君入瓮”的关键就在于巧设圈套和伺机点破,使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无言以对,俯首以输。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在一个晚会上,独自坐在一旁想心事。一位美国富翁非常好奇,便走过来说:“萧伯纳先生,我想出一块钱来打听你在想什么?”

显然,这位富翁不但干扰了萧伯纳先生的思绪,而且还浑身散发着一股铜臭味。他的话不仅俗不可耐,而且完全是对萧伯纳人格的侮辱。

对富翁庸俗的做派,萧伯纳决定给予反击。他抬头看了一眼富翁,说:“我想的东西不值一块钱。”

这下更引起了富翁的好奇,他急不可待地问道:“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东西呢?”

萧伯纳笑了笑,叹了口气说:“我想的东西就是你呀!”

萧伯纳的回答可谓典型的“请君入瓮”。富翁问他在想什么,如果他直接回答的话,必然兴味索然,达不到反击的目的。而他所说的“我想的东西不值一块钱”,自然就勾起了富翁的好奇心,使他不知不觉地上钩,非要对“不值一块钱”的“东西”问个水落石出不可。萧伯纳见“蛇”已“出洞”,便抓住玄机揭“谜底”。于是道出了“我想的东西就是你”。语言虽然简短,但却巧妙地给了富翁当头一棒。

使用请君入瓮这一论辩技巧,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点石成金:

使用“请君入瓮”法的目的在于揭穿论辩对方的横蛮无理和狡猾奸诈。运用此法时,一方面要机敏而不失自尊,另一方面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然,此法有时也用于比较平和、友善的论辩之中,如是,则要注意分寸,论辩语言不妨诙谐、幽默、和善些,以免激怒对方,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收不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