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40

第40章 商战中的心理操纵术(1)

没钱,那就借钱生钱

会用力的不费力,会借力的能省力。商战中,没钱寸步难行,但懂得借钱生钱,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藏书量之大,之丰富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大英图书馆不得不进行扩张和改建。不久一座新的图书馆就建成了,但是当图书馆要搬家,问题来了,因为从旧馆要搬到新馆去,光搬运费就要几百万,严重的超出了预算,怎么办呢?这可难倒了馆长,后来有人,向馆长出了一个点子,结果只花了几千块钱就解决了问题。

原来,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10本书。广告一出,众多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大家要还到新馆来。就这样,大英图书馆借众人之势,没掏一分冤枉钱,巧妙地搬家了。

俗话说,会用力的不费力,会借力的能省力,借天下之势,发天下大财。懂得借力发力的人,才能以小搏大,以势生钱。

《三国演义》中,曹操挥军南下,准备一举歼灭刘备,刘不得不联吴抗曹,诸葛亮巧舌说黄盖,吴刘两家暂时结盟,一同对付曹操。

周瑜下令要诸葛亮三天之内打造10万支箭,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技术、人才上都不具备这样的效率,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诸葛亮却轻而易举的做到。

在一个大雾蒙蒙的早上,诸葛亮派出几千艘木船,千帆齐发,船上扎满了稻草,当船驶到河中央的时候,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杀声震天,佯装攻打曹营的样子。曹操站在城墙上一看,江面上朦朦胧胧地有很多船只向他驶来,曹操以为周瑜真得要攻城了,于是,就命令所有的弓箭手万箭齐发,结果箭一支支射到了船的稻草上。不到一个时辰,诸葛亮就满载而归,收到曹操送来的10多万支箭。

是“巧妇”就不怕没米,没米也可以借米,关键是你要懂得怎么“借”。既然三天之内造不出来10万支箭,何不去“银行”借呢?只要有“曹家钱庄”在,就不怕“贷不到款”。可惜,“曹家大门”不是给你一个人开的,更何况你跟“曹家”还是世代仇家,他怎么会会把钱借给你呢?这就要靠计谋了!你要肯动脑子,会使伎俩,这样才能使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商战也是如此,你没钱就要学会“借”这一招。你可以亲戚朋友借,可以向银行和曾经的老板借,不要一谈到借钱就害怕,怕付利息,怕亏不起、还不起。或者有人心里会想:“我这个人最不喜欢借别人的钱,如果一天没还上,我就吃不香、睡不着……”。一个人要想创业就要有魄力,有胆量,有意志,有信心,敢想敢做。如果连借钱都不敢,还谈什么驰骋商场!正所谓:会花钱的,花别人的钱;不会花钱的,花自己的钱。

但是借钱也是有学问的,不是随随便便人家就会借给你的。要想别人接你钱首先你要会说话。借钱时,说话一定要真诚,坦率,不隐藏,把现实情况和自身问题讲出来获得对方的谅解和同情。同时,跟人借钱一定要说些对方爱听的话,对方心情好,你借到钱的概率才会更高。

另外,跟别人借钱一定要讲信誉,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信誉不好的人,只是一次性交易,以后的发展和合作将会步履艰难。别人无法信任你,遇到过于讲原则的人,再不借钱给你;遇到稍微变通的的人,也要时刻提防着你,搞出许多条条框框,许多条约协议来让你签,本来凭信誉就能搞定的简单事情,现在却变得很复杂和麻烦。

点石成金:

“借钱生钱”在商战中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运用时要把握好分寸。如果你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张,而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部依靠银行贷款,甚至到后来把用于流动资金的银行贷款也挪用到固定资产投入中去,一旦遇到风吹草动,便会无路可走。

巧妙迂回于他人之间,空手套白狼

商战中,在没有使用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单用一根最原始的绳子就可以把一只价值不菲的“白狼”套住,即小投入高回报的妙处。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如今,创业之势发展越来越猛,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导致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另谋出路,选择自主发展、自己创业。然而,在竞争激烈而又残酷的商战中,创业起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创业首先你必须有钱、有人、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还要有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不用钱也能当老板,空手也能套白狼。

何谓“空手套白狼”?意思就是在没有使用任何先进武器的情况下,单用一根最原始的绳子就把一只珍贵的白狼套住了。也就是小投入高回报之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零投入”是如何换回高回报的呢?这里靠的就是计谋和智慧。

据《战国策》记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曾经在楚国生活时,非常不得意,穷困潦倒,吃住常常没有着落,连仆人都受不了,不得不跟张仪说自己宁愿辞退回家。张仪不答应,“我知道你是嫌衣着破旧,所以想往别家去。我不拦你,但是,如果你愿意再等几天,待我去见过那些有钱人后,在决定去留不迟。”

于是,张仪带着他那套纵横之术去面见楚王,可惜楚王对张仪的主张毫不感兴趣。无奈之下张仪心生一计,说:“既然大王目前没什么地方需要在下,请您派我到晋国去吧。”楚王说:“也好。” 张仪说又问:“您需要从晋国带点什么回来吗?”楚王说:“金银财宝我楚国都有,再没什么需要的了。”

张仪笑了笑,说:“大王想要美人吗?”楚王问,“怎么讲?” 张仪说:“晋国的美人皮肤白皙,身材姣好,要是没见过的,还以为是仙女下凡呢!”楚王悠然神往:“那你速去速回,一定要为本王带些晋国的美人回来。”于是,楚王叫人拿来珍珠美玉,即刻就要打发张仪去北上寻芳。

当时,宫中楚王最喜欢的两个女人,一个叫南后,一个叫郑袖。她俩还没听完此事便香汗淋漓。于是,立刻请来张仪。“听说楚王派你去晋国寻芳。我俩特地给您备了点儿盘缠,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一个拿出千两金子,另一个也送上五百。很显然,南后和郑袖是不想让张仪给楚王寻芳,担心动摇自己在楚王心中的地位,故意贿赂张仪。

张仪不想得罪南后和郑袖。次日,他去向楚王道别,面带悲色:“大王,外面路途险阻,关山难渡。我这一去,不知哪年才能再见到您。”楚王颇为感动,连叫摆酒。酒过三巡,张仪说:“大王,这里如此冷清,您何不把家人一块叫来呢?”楚王便把南后和郑袖叫来。张仪一见,马上向楚王跪倒:“在下该死,在下该死!”楚王一头雾水:“你这又是为何?”

张仪说:“天下之大,在下从未见过这么绝色的美人!先前我说去晋国找美人,没想到天下最美的人就在您身边!大王恕罪!”楚王哈哈大笑,说道:“那你就不必挂心了。我本来就认为天下的美女谁也比不上她们两人。”

就这样,张仪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楚王面前玩了一回空手套白狼,白得黄金千万两。这里的“空手套白狼”并不是坑蒙拐骗的一套伎俩,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白手创业,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

日本角荣银行的董事长田式美在创业之初一穷二白,但他想出的一套空手套白狼的营销方案——“预约出售”,凭借此方案,让他“没有资金却赚了大钱”。

这个方法说来很简单,比如,有人要买房,他就四处去找有意向的卖主,先谈妥价钱,然后告诉买方:“那栋楼约值100万日元以上,但主人现有80万就脱手,请你买下它,保证两个月可赚一成!超出一成利润时,超出部分由我得,若赚不到一成,我赠你一成利润。”等劝服买主买下来后,他便代其销售,往往以高出买价许多成的价格售出。

对买主来说,两个月就有一成利润,比银行存款利润高很多,而且安全可靠,何乐而不为?田式美本来一无所有,但照样“空手套白狼”顺利地做成了这项不要本钱的生意,后再经10年奋斗,竟成了日本有名的建筑企业家。

“空手套白狼”是要我们打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死循环的心理定势,巧借外力,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来赢得成功。如今,在这个全世界都陷入一片愁云惨淡的金融海啸的乱世之秋之际,机会的有的,只是看你善不善于把握,只有真正会运用自己智谋的人才能成为“乱世英雄”。

点石成金: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窍门其实并非徒有虚名, 它是真真正正活跃在商界中的一种资源整合法,只要学会了如何利用你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性、学会了这种打破传统的思维方法,那么你就不会再为没有资金、没有人际关系、没有投资项目而发愁了。不过,在运用过程中,千万不可忽略国家法律,要在守法的基础上去套你想要的“白狼”。

他人忽略的地方,藏着你的超额利润

只要你肯动脑子,肯在别人忽略的细节上下功夫,你就一定能最先尝到别人还没发现的那块市场蛋糕。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张瑞敏先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初涉者更是醍醐灌顶的。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难,难的是每天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只要每一天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你就会变得不平凡。

对于一个商场中人来说,选择在什么地点做什么样的生意,投资什么项目,投资多少都是业务大方向的问题;决定了发展方向后,就是具体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问题,是卖盖浇饭还是牛肉面,是特价商品概不负责还是所有商品一律售后微笑服务…… 但是,做好前面所有的环节只是打了个地基,一个成功的商人要想业务上、收入上超过别人,最重要的是你要在细节上比别人做的更好,硬件上难分伯仲时,在软件上寻求出路。

某地,有两名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

其中一个报童很勤奋、很卖力,每天起早贪黑,沿街叫卖,嗓门也极其响亮,可是有时候,思路不对,再勤奋也是徒劳,这个报童每天虽然很卖力,但是卖出的报纸却并不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另一个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想出一招“先读后收费”的营销方案,他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给人们分发报纸,过一会儿再来收钱。结果地方越跑越熟,熟客也越来越多,自然报纸的销量也越来越好。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卖出去的报纸卖越来越多,抢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第一个报童无奈的每况愈下,最后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同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的报纸,同样的时间内,为什么第二个报童能比第一个赚取更大的利润呢?原因就在人们所忽略的那些细节上:

第一,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想称霸一方,就要先下手为强。所以,在一个固定地区,读者是有限的,谁能先发出报纸,谁就能先抢占客户,我发得越多,对方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第二,报纸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商品,你要找准对象再叫卖,一击即中。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它的购买比较随机,价格便宜,一般也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所以,采取“先给他阅读再来收费”的方式,人们一般不好意思看了你的东西还拿这点小钱为难你,毕竟看报的都是些识字的讲道理的人。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关系。因为报纸这商品没损坏还能二次消费,再则他已经习惯看你发的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他还是你的潜在客户。

另外,还有一个卖粥的故事:

甲乙两家卖粥的小店。二者的地理位置、客流量、粥的质量、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差不多,按理说,两家的生意应该一样红火。然而每天晚上算帐的时候,乙店总是比甲店多赢利很多。而赢利的砝码就在服务小姐的一句简单的问话中。

当客人走进甲店时,服务小姐盛好粥后会问客人:“加不加鸡蛋?”有的客人说加,有的客人说不加,大概各占一半。而当客人走进乙店时,服务小姐同样盛好一碗粥会问:“您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客人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乙店就会比甲店多卖出很多个鸡蛋,营业收入和利润自然就要多一些。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沉锚”效应:在人们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它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