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43

第43章 宴会应酬中的心理操纵术(2)

吴勇也不好意思再劝了,小君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小君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弱点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缄口。

3.坦白求“从宽”

赵波去参加一个宴会,王刚好久没与他见面了,坚持要和赵波痛饮三杯,赵波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吃药,好久已是滴酒不沾,只好请老朋友你多多关照了。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

此言一出,宾客们纷纷赞许,王刚也就只好见好就收了。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表明自己的苦衷,再配上得体的语言,那就能取得劝酒者的谅解,使他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4.夸大后果,争取谅解

饮酒当然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风,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的大忌。作为被动者,当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时,就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

如此开脱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5.女将出马,以情动人

媛媛陪丈夫去参加聚会,酒席上丈夫的好朋友们大有不醉不归的架势。但丈夫身体不好,嫒媛担心生性内向的丈夫会一陪到底,而不会适时拒绝。等丈夫三杯白酒下肚,嫒媛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对酒席上丈夫的朋友们说:“各位好朋友,我丈夫身体不好,两周前还去过医院,医生特地嘱咐说不能喝酒,可今天见了大家,他高兴,才喝了那么多。既然都是好朋友,你们一定不忍心让他酒喝尽兴了,人却上医院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敬各位一杯,我先干为尽!”

说完,一杯酒就下了嫒嫒的肚子。丈夫的朋友们,听她说的话挺在理,又充满感情,再看她豪爽的架势,也就不再劝她丈夫的酒了。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如果女人能帮着丈夫拒酒,不就是帮丈夫解围了吗?当然这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贸然代替丈夫拒酒,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丈夫不豪爽,反而有损丈夫的面子。

6.设下陷阱,请君入瓮

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

“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

“是的。”“酒仙”随即说。

来宾又问:“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

“酒仙”答:“不错。”

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这一招叫“巧设圈套,反守为攻”,就是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回绝。

当然了,这一招最为关键的是“巧设圈套”,这需要设局者跳出当时的处境,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事情本身。这时,往往会有“闪亮”的圈套跃入思维。酒场上最忌的是“直白”、“粗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是酒场的轴心。

点石成金:

在拒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生硬拒绝的话,如“我偏不喝,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没准就会和劝酒者发生争吵,而趁着酒疯,一旦争吵起来,很可能就会丧失理性,使喜庆的宴会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拉开架势的话,如“你逼我喝?好,我今天豁出去了,谁怕谁?”本来是想拒绝,经这么一说,反倒成了挑战,实在是事与愿违。有漏洞可钻的话——“不用了吧,咱俩谁跟谁?”没准对方会说:“就是,咱俩谁跟谁?我的酒你能不喝吗!”

《150》《宴道——中国式宴请细节全知道》《局之道》《应酬之道》

主随客便,彬彬有礼操控他

成功的宴请,要让客人感到像在家一样放松和愉快,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甚至是饮食的不同口味等得到尊重。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宴请是针对别人进行的,就要最大化地满足别人的需求与方便,所以宴请的时机与地点就要尽可能地遵守主随客便的原则。

在决定社交聚餐的具体时间时,主人不仅要从自己的客观能力出发,更要讲究主随客便,即要优先考虑被邀请者,尤其是主宾的方便,切勿对此不闻不问,勉强从事。如有可能,应先与主宾协商一下,力求两厢方便,达成一致。至少,也要尽可能的为之多提供几种时间上的选择,以显示自己的诚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宴请时都没能做到这一点,而因此造成的求人不成、办事无果的例子有很多。

有一次张经理因为一件事想请另一个公司的孙主管帮忙,于是就和妻子商量着要请孙主管吃一顿饭。张经理想到市郊新开了一家韩国饭店,那里的烧烤做得不错,就决定请孙主管到那家饭店吃一顿。妻子想了想觉得那家饭店市区太远,交通很不方便,孙主管能欣然赴宴吗?张经理却始终想要去那家,最后妻子也勉强同意了。

第二天,张经理一再万分诚意邀请孙主管吃饭,没想到孙主管很干脆地就拒绝了。他告诉张经理,烧烤的确不错,但是自己最近很忙很累,所以不能去那边吃饭了。

结果可想而知,张经理没能邀请到孙主管,也没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你在宴请时一定要做到主随客便,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就断定别人会喜欢你的安排。大多数情况下,正式宴请的具体时间遵从民俗惯例。比如在国内外举办正式宴会,通常都要安排在晚上进行。因工作交往而安排工作餐,大都选择在午间进行。而在广东、海南、港澳地区,亲朋好友聚餐,则多爱选择饮早茶。

另外,在请客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尊重对方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比如请回族的朋友吃饭,就应该到清真饭店请客。

点石成金:

宴请是针对所请之人进行的,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客人的需求,宴请的地点和时机应尽可能让客人感到方便。主人可在宴请前征求客人的意见,以便充分准备。

宴会结尾应酬好,让他成为长线鱼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宴会也不例外。结束的时候,你若将客人应酬好了,他很可能成为你今后的长线大鱼。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有些人认为,宴会结束了就可以彻底放松下来了,不用再顾虑什么。其实不然,宴会的结尾应酬很重要,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使得自己之前费尽心思在宴请对象心里保持的良好形象瞬间崩溃。因此,圆满地结束宴会也是要花费心思应酬的。

1.宴会结束的时间

一般说来,当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或者从餐桌旁站起身来,即表明宴会结束。只有看到这种信号以后,宾客才可以把自己的餐巾放下,站起身来。

正餐之后的酒会的告辞时间按常识而定,如果酒会不是在周末举行,那就意味着告辞时间应在晚间十一时至午夜之间。若是周末,则可晚一些。除非客人是主人的亲密朋友,否则一般都不应在酒会的最后阶段还坐在那里。

2.离席的先后顺序

当宴会结束,离开餐桌时,不应把坐椅拉开就走,而应在自己走出坐席后再把椅子挪回到原来的位置。作为男士,要抓住这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你可以帮助身边的女士移开坐椅,然后在她离开以后再把坐椅放回餐桌边。要注意,有些餐厅比较拥挤,贸然起身,或使手提包、衣服等掉落在地上,或是碰到人,打翻茶水、菜肴,出现这样的情况,常常会让人觉得失礼又尴尬!所以在离席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小心,不要在最后的时候还闹出这种不应该发生的“小插曲”。另外离席时一定要让身份高者、年长者和女士先走,贵宾一般是第一位告辞的人。

3.热情话别

当宾客离去时,宴会主人应像迎接宾客一样地站在门口与他们一一握别。当宾客成群离去时,也应送至门口,挥手互道晚安,并应致意说:“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真谢谢你们把宴会的气氛维持得这样好。”或者为了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宴请,也会直接表达说:“感谢您的捧场,有您在,给大家增添了很多的欢乐,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跟您一起进餐。”等等。

在宴会结束以后,很多宴会主人会诚恳的挽留客人。可是,这样做也是要把握好分寸的。除非你知道对方在宴会之后没有其他的安排,并且不介意再多留一段时间,否则你千万不能这样说:“现在还早得很,你绝不能这么早走,太不给我面子了!”尤其是在隔天还要上班的时候,这样做更是不礼貌的。要知道多数人次晨都要早起。

对于迟迟还不离去的客人,他们明显地热爱这气氛,这时你可停止斟酒或停止供糖果瓜子等,以此暗示客人该是离去的时候了。

有的主人为每位出席者备有一份小纪念品。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能拿走。

点石成金:

当宴会进行到适当阶段后,主人应把握时机,宣布宴会到此结束。当然在宴会结束之前,应征求多数客人特别是主宾的意见。当宴会宣布结束后,主人应站在门口准备送客。送客时,要依依不舍地与客人亲切话别,并感谢众宾客的光临。如有礼物互赠时,应认真处理,当众赠送的礼物,应统一规格,以免产生误会。

《瞬间读懂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