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44

第44章 谈判中的心理操纵术(1)

找对话题,降低对手警觉性

谈判开始时,虽然双方人员表面彬彬有礼,内心却对对方存有戒备心理,如果这个时候直接步入主题,进行实质性谈话,就会提高对手的警觉心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谈判开始的话题最好是松弛的、非业务性的,要善于运用环顾左右、迂回入题的策略,给对方足够的心理准备时间,为谈判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环顾左右、迂回入题的做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且有效的入题方法。

1.从题外话入题

谈判开始之前,你可以谈谈关于气候的话题。“今天的天气不错。”“今年的气候很怪,都三、四月了,天气还这么冷。”也可以谈旅游、娱乐活动、衣食住行等,总之,题外话内容丰富,可以信手拈来,不费力气。你可以根据谈判时间和地点,以及双方谈判人员的具体情况,脱口而出,亲切自然,刻意修饰反而会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2.从“自谦”入题

如对方为客,来到己方所在地谈判,应该向客人谦虚地表示各方面照顾不周,没有尽好地主之谊,请谅解等;也可以向主人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说明自己缺乏谈判经验,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建立友谊等。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让对方有亲切的感觉,心理戒备也会很快消除。

3.从介绍己方人员情况入题

在谈判前,简要介绍一下己方人员的经历、学历、年龄和成果等,让对方有个大概的了解,既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又不露锋芒地显示己方的实力,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暗中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

4.从介绍己方的基本情况入题

谈判开始前,先简略介绍一下己方的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提供给对方一些必要的资料,以显示己方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坚定对方与你合作的信念。

5.投石问路巧试探

投石问路是谈判中一种常用的策略。作为买家,由此可以得到卖家很少主动提供的资料,分析商品的成本、价格等情况,以便作出自己的抉择。

投石问路是谈判过程中巧妙地试探对方,它在谈判中常常借助提问的方式,来摸索、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某些实际情况。

如当你希望对方得出结论时,可以这样提问;

“您想订多少货?”

“您对这种样式感到满意吗?”

……

总之,每一个提问都是一颗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过了解产品质量、购买数量、付款方式、交货时间等来了解对方的虚实。面对这种连珠炮式的提问,许多卖主不但难以主动出击,而且宁愿适当降低价格,也不愿疲于回答询问。因此,在谈判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投石问路”的方法,你就会为自己一方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点石成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要在谈判中尽快降低对方的警觉性,谈判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你最好先了解和判断对方的权限及背景,然后把各种条件及自己准备切入的问题等将重点简短地写在纸上,在谈判时随时参考,提醒自己。

说话,要看人下菜碟

谈判,主要是靠语言交流完成的。因此,欲取得谈判的最佳效果,就要针对不同的谈判对象,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有人戏称谈判是一场顽强的性格之战。因为我们要接触的谈判中的对手可能千差万别,无论经验如何丰富,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谈判对象,可以视其性格的不同而加以调整,采取不同的策略。

1.霸道的对手

由于具有自身的优势,这种人常十分注意保护其在对外经济贸易以及所有事情上的垄断权。在拨款、谈判议程和目标上受许多规定性的限制。与这种人打交道,一般应做到:准备工作要面面俱到;要随时准备改变交易形式;要花大量不同于讨价还价的精力,才能压低其价格;最终达到的协议要写得十分详细。

这种人的性格使得他们能直接向对方表示出真挚、热烈的情绪。他们十分自信地步入谈判大厅,不断地发表见解。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判,乐于以这种态度取得经济利益。在磋商阶段,他们能迅速把谈判引向实质阶段。他们十分赞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施展手法的人。他们自己就很精于使用策略去谋得利益。同时,希望别人也具有这种才能。他们对“一揽子”交易怀有十足的兴趣。作为卖者,他希望买者按照他的要求做“一揽子”说明。所谓“一揽子”意指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而且要介绍销售该产品的一系列办法。

2.死板的对手

这种人谈判特点是准备工作做得完美无缺。他们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们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确地确定交易的形式、详细规定谈判中的议题,然后准备一份涉及所有议题的报价表,陈述和报价都非常明确和坚定。死板人不太热衷于采取让步的方式,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大缩小。与之打交道的最好办法,应该在其报价之前即进行摸底,阐明自己的立场。应尽量提出对方没想到的细节。

3.好面子的谈判对手

这种人顾面子,希望对方把他看做是大权在握、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他喜欢对方的夸奖和赞扬,如果送个礼物给他,即使是一个不太高级的礼物,往往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热情的对手

这类人的特点是,在业务上有些松松垮垮。他们的谈判准备往往不充分又不过于细致。这些人较和善、友好、好交际、容易相处,具有灵活性,对建设性意见反映积极。所以要多提建议性意见,并友好地表示意图,必要时做好让步。

5.犹豫的对手

在这种人看来,信誉第一重要,他们特别重视开端,往往会在交际上花很长时间,其间也穿插一些摸底。经过长时间、广泛的、友好的会谈,增进了彼此的敬意,也许会出现双方共同接受的成交可能。与这种人做生意,首先要防止对方拖延时间和打断谈判,还必须把重点放在制造谈判气氛和摸底阶段的工作上。一旦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就可以大大缩短报价和磋商阶段,尽快达成协议。

6.冷静的对手

他们在谈判的寒暄阶段,表现沉默。他们从不激动,讲话慢条斯理。他们在开场陈述时十分坦率,愿意使对方得到有关他们的立场。他们擅长提建设性意见,做出积极的决策。在与这种人谈判时,应该对他们坦诚相待,采取灵活和积极的态度。

针对以上6种人,我们总结出9种经典应对策略:

1.对凶悍派特别有效的方式是引起他们的注意,必须把他们吓醒,让他们知道你忍耐的底线在哪里。其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你忍耐的极限。

2.指出对方行为的失当,并且建议双方应进行更富建设性的谈话,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也会收敛火气。这时最重要的是提出进一步谈话的方向,给对方一个可以继续交涉下去的台阶。

3.对于逃避派或龟缩派,要安抚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恐惧的原因,然后建议更换时间或地点进行商谈,适时说出他们真正的恐惧,让他们觉得你了解他们而有安全感。这种方法对凶悍派也有效,只要他们产生了安全感,自然也不会失去控制。

4.坚持一切按规矩办事。凶悍派、高姿态派、两极派都会强迫你接受他们的条件,你应拒绝受压迫,而且坚持公平的待遇。

5.当对方采取极端立场威胁你时,可以请他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极端的要求,可以说:“为了让我更了解如何接受你的要求,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6.沉默是金。这是最有力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对付两极派,不妨可这样说:“我想现在不适合谈判,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7.改变话题。在对方提出极端要求时,最好假装没听到或听不懂他的要求,然后将话锋转往别处。

8.不要过分防御,否则就等于落入对方要你认错的圈套。在尽量听完批评的情况下,再将话题转到:“那我们针对你的批评如何改进呢?”

9.避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辩解,应多问问题。只有问问题,才能避免对方进一步的攻击。尽量问“什么”,而避免问“为什么”。问“什么”时,答案多半是事实;问“为什么”时,答案多半是意见,就容易有情绪。

点石成金:

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兰·勒贝茨先生指出,谈判时最怕碰到的5种人。第一种是凶悍派,常用语言或肢体暴力威胁对方。譬如,“这是什么话”,或“我现在就要……”,或者“你要是不……我就……”。第二种是逃避派,采取的是避而不见或拖延战术。他会说“明天再说吧”,或“我没时间”。第三种是龟缩派,通常采取的是逃避策略。他常说“我不懂”,或“这不通”。第四种是高姿态派,习惯于用极端的要求吓倒对方。他会说“我只等到5点”,或“中午以前一定要交”。第五种是两极派,根本不谈,只逼你做要还是不要的决定。

扼制他,用你嘴说出他的反对意见

谈判中,应当事先预测对方可能会提出哪些反对意见。你若抢在对方前将这些意见说出来,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扼制住。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把方案带到客商那里去的时候,应当事先就料到对方会提出哪几种反对意见。如果坐到谈判席上,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遭对方的反驳后再支支吾吾地招架,则有失体面。

事先估计到人家会反驳,但只准备一些应答的对策还不够,仍容易被对方打败。在争论中占据上风并不是谈判的根本目的,充其量不过是谈判形势的走向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对待意料之中的反对意见呢?

当估计对方会予以反驳时,有这样一种对付的办法:在他们还没有说出之前,你让同伴将预料中的反面意见说出来,然后将其否定。

首先与同伴进行磋商,列举几条意想中的反对意见,事先布置好:“估计对方会以此为理由攻击我们,你先主动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在谈判中,当同伴讲出了这个意见以后,你马上指出:“不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此这般,将这些反对意见一个一个地化为乌有。同时,你方的几个人之间还可以故意发生争执。这样做不会在对方面前露出什么破绽,反而会在保全对方面子的情况下使其接受你方的方案。

反对意见多种多样,有的可以从理论方面回答,有的无法用语言去解释,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对方提出的意见可以用道理来说明的部分很好处理,至于那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最好还是用内部争吵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数落自己的同伴:“你总是提出这类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有点出息呢?”只有这种语言才能处理好这种反对意见。

坐在谈判席上,总是有意识地将与会者分为说服的一方和被说服的一方,这种想法要不得。对方有3个人,你方也有3个人,我们应当把这看做是与会的6个人正在共同探讨着同一个问题,而不是3比3的对话。

所以,你方的与会人员有时最好也处在相互敌对的关系上。因为如果总是保持一致对外的姿态,对方就会产生一种随时有可能遭到你方攻击的顾虑。把既成的事实强加于人,这是被说服一方最厌恶的一种做法。

当你方内部互相争论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一种在场的所有人都在议论的气氛,结论也仿佛是在对方的参与下得出来的。于是在大家的思想中能够形成一种全体参与、共同协商的意识。

但是,若只有你一个人在场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