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5279800000025

第25章 不要听别人的话 堀场雅夫(日)(3)

6.用反诘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7.用推托表示“不”

有人想找你打球,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培训班,改天行吗?”

8.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自己处于不利态势,为了寻找转机,加强己方的立场,也需要找借口拒绝对方。这时,如果你能灵活机智地用对方的话来拒绝对方,就能使对方不再坚持,从而达到自己拒绝对方的目的。一个女演员倾慕于萧伯纳,就主动向他求婚。

“我们的结合,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结合,将来咱们生了孩子,他一定会有像你那样聪明的头脑,同时有像我这样好的身段。”女演员说。

萧伯纳不喜欢这桩婚事,就回绝道:“如果孩子长得头脑像你,身段像我,那就糟了。”

9.用外交辞令说“不”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

还有一些话可以用来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很难说”,等等。

徒劳地解释不如直接接受 “作业全都做完了吗?”新来的班主任王老师严肃地看着全班人,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完了。这次为了给新来的班主任留个好印象,每个人都完成得特别认真,不完成作业?这几乎是太阳从西边升起的事情。

见大家都很认真,王老师清了清嗓子,说了声:“我很失望,有一位同学并没有完成作业,其实大家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无法完成,这些老师都能够理解,但我希望他能够主动地站起来,去承认,如果这样,我并不会责怪他,相反,我会觉得他很有勇气,可是他却隐瞒不说,这样的行为老师很难谅解。”

王老师的严肃在她还没有来之前就在同学们之间风传了,但这次是直接目睹,看着老师锐利的眼神,大家忍不住嘀咕起来!

半晌,老师没说什么,教室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下课铃响起来,老师收拾了一下课本,目光在班里环视一圈后,停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陆小东,下课了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忽然之间,陆小东觉得所有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自己的身上,他万万没有想到老师说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他张了张嘴,脸涨得通红!

“怎么可能?”陆小东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平时总是贪玩,成绩只是中等偏上,但他向来都不会因为贪玩而不做作业!他的心咚咚地跳着,他的自尊心像是被狠狠地伤害了,他低着头,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忽然,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个镜头,他禁不住一激灵!原来,那天记完了作业,见一起回家的同学等得不耐烦了,陆小东就急匆匆地把书和本子塞进了书包,临走时,好像有一张小纸条飘到了地上,而他的作业一般都是记在小纸条上的,没做的那部分作业正巧记在那张掉在地上的纸条上......

“那么,老师也不算错怪我,我一定要跟老师解释一下!”

他一面迫切地想见到老师向老师解释,一面又犹豫难堪,终于到了办公室前,他鼓足了勇气,敲了三下。

王老师的眼神盯得他浑身不舒服,他结结巴巴地解释了大半天,老师一言未发,表情僵硬,显然,老师是不相信他。

他忽然住了口,老师的表情让他觉得此刻他就像个小丑,如果想证明自己不是故意的,为什么不用行动来证明呢?

此后,正如预想的一样,王老师看他时眼神总是怪怪的,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也像发生了变化,陆小东什么也不说,而是更加努力,他要让所有人改变对他的印象。

果然,此后的整整一年时间,无论是作业、练习还是测试,陆小东全都完成得工工整整,他的学习态度也认真了很多,到了期末,他的成绩居然一跃到了年级第五名、班级第二名!

当迎着老师略带愧疚而又欣赏的眼神时,他终于在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故事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周围,类似的事情常有发生。有时是误会,有时真的是事出有因。比如,迟到了是因为头一天晚上太累了,第二天没听到闹钟的声音;比如,没准时参加活动,是因为记错了时间,或者临时遇到急事,来不及联系对方等。

有时,尤其当事情很重要时,很多人觉得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对方原因,而不是自己没有责任心,只是这时往往会出现故事中类似的情形,那就是别人已经给你机会去想那个出现失误的人是不是自己,而你的解释又不足以让人相信,这时,解释再多也是徒劳的。

很多人总是习惯于解释,当不被别人信任就仇视他人,怨恨世界,最后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只有聪明的人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我是对方,这样的解释我会相信吗?那又如何让对方相信呢?”明白了这种情况,他便不会去解释,虽然失望、委屈、难堪甚至是愤怒的情绪让人难以抑制,但他最后还是会鼓足勇气,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因为他知道只有行动才能重新换回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只有事实才能让他人相信你。

所以,不要一味地解释,因为解释未必容易被接受,关键在于证明自己,最后让别人接受那个真正的自己,所有的一切让事实去说话吧!

每天对自己说“yes,I can ”

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要经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不管是遇到困难,还是遭遇失败,我们都只有经受得住失败的考验,最后才能迈向成功。很多人经常会给自己鼓励,比如著名的新东方学校的张少云。新东方学校有一个出名的“扫地王”——张少云。他来自贫穷的农村,在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读了两年非正式的大专英语,毕业后就在新东方看教室、打扫卫生,但他发誓“扫地也一定要扫出出息来,扫出前途来”!他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确定了在新东方教书的目标。她在家里挂了一个小黑板,模拟课堂,一遍一遍地讲,一遍一遍地写,坚持了一年多。到了2002年年初,他把这小黑板带到新东方大楼,直接给招聘主管老师模拟讲课,一举成功。现在,张少云已经成为新东方学校最优秀的讲师之一。

巴尔扎克的事例也值得我们深思。

巴尔扎克听从父亲的意愿做了法律系的一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文学方面做得更出色,于是他放弃了父亲对他做的安排,毅然拿起笔搞写作。为此他的父亲非常生气,以至于父子关系十分紧张。不久,恼怒的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而他写的那些作品又不断地被退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我一定能够成功!”看着退回来的稿子,巴尔扎克非但没有放弃努力,反而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写作上。

最困难的时候,巴尔扎克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很乐观,每当就餐时,他便在桌子上画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巴尔扎克花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这句气壮山河的话传递除了巴尔扎克内心强大的自信,也正是由于这句话的支持,巴尔扎克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最终,他成功了,跻身世界大文豪之列。

不要害怕困难,困难恰好是我们意志的炼金石,是潜力的催化剂,只要我们善于从艰难困苦中攫取力量,便不会被生活击垮。

比尔·盖茨在接受世界八大财经媒体之一的《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我有过颓丧和胆怯,微软公司在每次起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一次比一次大,从技术难关、竞争对手的围攻到政府的指控,如果我不是最终以勇气和毅力战胜颓丧和胆怯,恐怕早就被市场竞争的浪潮淹没了。”

大多数的成功者出身贫寒或学历较低,他们白手起家创业,赢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他们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不经失败和挫折就获得成功的。

帆船利用帆来决定前进的方向,人生也是经由你的思想来决定幸福或不幸。

只要坚信“我能够”,胜利便非你莫属!

告诉自己:“Yes,I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