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5279800000024

第24章 不要听别人的话 堀场雅夫(日)(2)

首先,克拉一句话没说,而是耐心地听乌托把话讲完;其次,当乌托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克拉开始反驳他们,帮乌托说话,他不仅指出了乌托的领子确实是因为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并且直接对乌托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办。”

9分钟前乌托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乌托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会不会再染脏领子?能否想点什么办法?”克拉建议乌托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他说。

乌托满意地离开了商店。7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乌托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堀场雅夫告诉我们:“许多人没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们不善于注意听对方讲话。他们如此津津有味地讲着,完全不听别人对他讲些什么。”

〖JP3〗事实证明,许多知名人士都是重视注意倾听的人,而不是只管说的人。

所以,适当地关闭“嘴巴”这扇门,适当地竖起耳朵听一听吧,这对你将大有益处。

忠言逆耳利于行

“凭什么这样说我!”好朋友指出你的缺点,你很不服气,于是心里窝着火,一幅怒气冲冲的样子。

“我怎么做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来管。”别人一番好意,你却不领情。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相当于忠言,它能够帮助你改正错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当错误被别人指出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反而有利于我们发展,但如果一听到批评就心生不满,甚至生气发火,那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向你献忠言呢?

堀场雅夫说,每个人一天起码有五分钟不够聪明,智慧似乎也有无力感。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想办法从中学习。与其等待对手来攻击我们或我们所做的事情,倒不如自己主动接受批评。事实证明,从反对自己、批评自己的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所以不要再一味地抵触别人的批评,大大方方地接受吧!

林肯的军务部长爱德华·史丹顿曾经大骂林肯愚蠢不堪。如果你是林肯你是不是会立即火冒三丈?然而林肯并没有这样做。史丹顿因为受到林肯的干扰所以非常生气。

为了取悦一些政客,林肯签署了一次调动兵团的命令。史丹顿不但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还指责林肯签署这项命令是愚不可及。有人告诉林肯这件事,林肯平静地回答:“史丹顿如果骂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笨,因为他几乎总是对的。我会亲自去跟他谈一谈。”林肯真的去看史丹顿了。史丹顿当面指出他这项命令是错误的,林肯就此收回了成命。

林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我们也应该如此。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连罗斯福总统都说希望自己能在四次里面,有三次是正确的。而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坦承他的结论99%都是错误的。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曾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受事实。”这句话非常中肯。

大家都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在被人批评的时候,如果不提醒自己还是会不假思索地采取防卫姿态。也不必为此感到懊恼,每个人都会如此,不管别人的话正确与否,大家总是讨厌被批评,喜欢被赞赏,因为我们并非逻辑的动物,而是情绪的动物。

那如何做到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呢?

听到别人谈论我们的缺点时,让自己不要急于辩护,甚至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如果让他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只怕他还要批评得更厉害呢!”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当别人的批评并非善意,而是恶意攻击,这时,你不妨告诉自己:“等一下……我本来就不完美。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都是错误的,也许我起码有80%的时候是不正确的。这个批评可能来得正是时候,如果真是这样,我应该感谢它,并从中获得益处。” 一位香皂推销员,常主动要求别家给他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担心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

他这种态度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想知道他的发展吗?他后来升任高露洁公司总裁,他就是立特先生。

批评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促使你不断进步,所以,就算在听到批评时,心里掠过一丝不快,也让心沉静下来,认真地接受别人的批评。

巧妙地说“不”

“我实在是不想去,可是怎么说呢?”受人邀请,你不太想答应。

“又向我借钱?”你不愿意借钱给对方。

“这件事情我也无能为力啊,可是他不停地求我,我又很心软,我该怎么办?”可能这件事情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

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你要学会巧妙地说“不”!

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拒绝中度过的,但在拒绝对方时,一定要采用合适的语言技巧,否则很容易伤害对方,引发怨恨和不满,有时甚至会引起各种纠纷,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麻烦境地。即使不至于闹到很严重的地步,拒绝他人也会使对方不愉快而长时间耿耿于怀。

我们避免不了拒绝的发生,却可以在拒绝时采取适当的语言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拒绝而树敌。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合说能让被拒绝的人所接受的话。

1.诚恳地说明原因,取得理解

在拒绝对方的同时,不妨将拒绝的理由及自己的难处一并向对方陈述,只要是真诚的,对方多半能予以理解和谅解。但同时也应主动理解对方,可对对方的处境表示同情,也可帮对方想一些其他办法或提一些建议。这样的拒绝不仅不会伤和气,而且有可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这种方法对交往深或交往浅的人都适用。

2.答非所问,转移回避

有许多问题不便直接表态,必要时可来个答非所问,先行回避一下。比如当遇到某人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过分的要求时,既不能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便可采用这种方式,来个“顾左右而言他”,避实就虚,将问题回避开。这种方法对于提出的问题不便作答又不想将关系搞僵的人比较适用。

3.不说理由或沉默

在有些场合对某些人说明拒绝的理由,有可能会节外生枝、事与愿违;为了减少麻烦,可以不说理由或保持沉默。如遇到曾经借钱不还的人又来向你借钱,你就可以明确表态:“实在对不起,我恐怕帮不上您这个忙。”如果他继续纠缠,就再重复一遍,他就会知难而退。

朋友问你:“喜欢看‘超女’吗?一起看吧。”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这表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4.诱导对方

这是通过巧妙的诱导使对方否认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做法就很值得仿效,当他被好朋友问及新建潜艇基地的情况时,他就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回答是:“能。”于是,罗斯福笑着说:“我也能。”对方就不好再问了。

5.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