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5279800000023

第23章 不要听别人的话 堀场雅夫(日)(1)

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你想提高自身能力吗?如果是,那么请翻开《不要听别人的话》。作者会向你提出这样的忠告:即使我们的工作或生活陷入窘境,但只要找到适合个人的做法、适合个人的想法,我们就会迎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本书的作者堀场雅夫被誉为“日本励志教父”,他是日本堀场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医学博士。他的著作有:《不想做就放弃!》、《有能力的人、没能力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事!》等等!

《不要听别人的话》是一本为亚洲人量身定做的励志书。连续5个月位居日本畅销书排行榜榜首,3个月狂销韩国60万册。

“听”,不能盲目地听

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不能听信不相信我们的人的话,相信我们的人的话也不能完全听信,这样一来就可以连根拔除盲目听信中产生的危险。”意思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只要你留心,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飘荡着各种各样的“杂音”,散播着种种“小道消息”。有的人甚至专门以经营此道为生,整日对此津津乐道。人多嘴杂,以讹传讹,事情的真相就会被掩盖。如果不加辨别,必将上当受骗。

有的对此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但有的人却不加辨别,于是轻信上当。生活中,大至国家大事,小到个人私事,总有一些毫无根据的谣传,倘若你轻易就相信,最后只能给自己凭空增加烦恼,甚至造成更大的灾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1983年底,我们国家为改善国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决定大幅度降低化纤品的出售价格,同时提高一些棉织品的价格。这对人民群众塞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可是,不久流言就传出来了,说棉织品一涨价,别的农产品也要提价。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这是毫无根据的谣言。但不少人仍然信以为真,居然大肆抢购各类农产品。如此一来,不少人便因大量积压农产品而吃尽苦头。

盲目轻信别人的话,会使自己上当,最后后悔不及。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出自《列子·贪爱》,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秦惠王准备伐蜀,但蜀道艰难,进攻不易。有个蜀侯,生性贪婪而且轻信,秦惠王听说蜀侯有这个特点,就凿了一条石牛,在石牛身上放满了金银珠宝,并宣称这是石牛屙出来的,准备要把它送给蜀国。蜀侯竟然信以为真,便派人修通大道,迎接石牛。于是,秦国大军得以长驱直入,一举灭蜀。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并不像你听到的那样,等你警觉时,渐渐地总结,你不难看出,事情原本很简单,只是因为流言而变得复杂,于是便有了真假之分,有了现象和本质的讨论,有了明处和暗地之分。

有人把笑话说成真话,有人把真话说成笑话,也有人为了说笑话而说笑话,更有真话假说或假话真说,事情错综复杂,倘若你轻信,你又知道你信的究竟是什么,又是否值得相信?

就拿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来说,有的人听甲说:“乙说了你的坏话。”马上就确定不疑,于是上门讨理,或者又听乙说:“我在领导面前为你美言了几句。”于是立即对乙感恩戴德。

在这些人的身上,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从来都不动脑筋去想一想别人所说的话是否合乎道理,是否符合实际,更不去说去做一番调查去一辨真假了。他们完全失去了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好像脑袋长在别人的肩膀上,一切都按别人的指挥办事。如此一来,哪能不吃亏呢?

别人的话不是完全不能信,但是,绝不能盲目地听信,否则,你就很可能吃亏上当。这也是雅夫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可做,在众多事情当中,你一定要清楚地了解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为了种种原因,他们最后逼迫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最后往往后悔莫及。有一位机械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他已经学了二十几年的机械,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的工作,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不喜欢,却无法抛开累积二十多年的机械专业知识。他想改变,但又甩不掉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于是他陷入了痛苦之中,他常常叹息着说:“如果当初我选择喜欢的事情就好了。”

生活中,像这位机械师的人很多,不管是学习或是工作,他们大多都在做着自己讨厌的事情,又不得不逼迫着自己去做好这些事情。不断挣扎中,他们往往失去了动力,当遇到学业或事业的瓶颈时也无法突破。他们也想过要改变,为此还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可最后还是很少有人试着去改变。

这其实是一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做出离开的决定。与其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不如把精力投入在喜欢的领域。也许你担心无法适应或开拓一个新领域,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必定充满了力量,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只要付出努力,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讲过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所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如果想让自己做事更有成效,你就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采取更好的行动。

罗克的故事对你或许会有所启发。罗克一直很喜欢运动和数学,从小到大,他一直是运动健将,不仅担任过体育股长和篮球、乒乓球队长,是校田径队的杰出运动员,罗克曾经想过要如何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也曾经梦想成为世界冠军。

但罗克在思考后觉得:“靠体力过生活,并不是我真正喜欢过的生活,虽然我非常喜欢运动。”

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罗克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也曾经想过,要当一位数学教授。但罗克发现,当一位数学教授,也并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于是他继续寻找另一个可以当成他终生事业的工作。

17岁的时候,罗克接触了汽车销售业,因为他很喜欢车子,他想自己应该可以做得不错;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之后,他发现这个行业有非常大的特色,但是他的个性似乎并不适合,于是,他又转行了。

从16岁到21岁,罗克陆陆续续换了18种不同的工作,每一处,他都想着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不断地思考,最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个伟大的发现,那就是他身上的一个特点:他从小到大一直很热心,很喜欢帮助别人,同学数学不会,他很喜欢教他;别人篮球打得不好,他会自告奋勇过去教他。因为罗克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别人一定也做得到。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罗克参加了一个激发心灵潜力的课程,它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罗克发现,自己上了那么多的课程,学习了那么多的资讯,却没有任何一个课程比得上他的老师安东尼·罗宾,在短短的8小时当中,所分享给他的那么多。

罗克想,假如他以后也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对人们有帮助的资讯,不管用何种渠道,书籍、录音带、或是录像带,然后分享给想要获得这些资讯的人,那该有多好。投入这项工作之后,罗克终于找到了那个他最喜欢的工作,这就是他毕业所寻找的方向。经过了七八年的坚持,他终于可以在心理学崭露头角,让非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体的帮助。

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做喜欢做的事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一个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充满激情,所以,突破现在的自己吧,积极行动起来,去做喜欢喜欢的事情吧!

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去打猎。他们来到森林。

“你看到了什么呢?”父亲问老大。

“我看到了猎枪、猎物,还有无边的林木。”老大回答。

“不对。”父亲摇摇头说。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我看到爸爸、大哥、弟弟,猎枪、猎物还有无边的林木。”老二回答。

“不对。”父亲又摇摇头说。

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

“我只看到了猎物。”老三回答。

“答对了。”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

老三答对了,是因为老三看到了目标,而且看到了清晰的目标。

“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这是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告诉我们的话。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就意味着要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

有这样一种现象: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目标就好像是没有罗盘的船只,不知道前进的方向,而目标明确和具体就如同带了罗盘的船只,方向明确,自然便会奋力前行。那么,在茫茫的大海上,为了使自己不再漂泊,没有方向的船只就只能紧跟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博恩·崔西曾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顶尖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美国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如下: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那3%的人,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目标是每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没有了方向如何能通向彼岸?所以,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有目标。

那么,该如何设定目标呢?目标的设定也是有技巧可循的,以下几点原则可供大家参考:

(1)目标要具体。无论是学习目标还是健康目标都要具体。

(2)目标可量化。如设定学习目标,每月平均成绩提高10分,就要说10分,而不能说提高分数。

(3)目标要具有挑战性。目标是用来超越的,而不是用来达成的。没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不了你的热情,达成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4)目标要大小结合,长短结合。即要设定长远目标、大目标,又要设定短期目标、小目标。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般而言,短期目标、小目标比较容易完成,完成任务能增加自己冲刺下一个目标的信心和动力。完成了所有的短期目标、小目标。长远目标、大目标自然也就能够完成。

(5)目标要有时间限制。设定目标如果不设定时限,那是没有意义的。人都是有惰性的,人都有拖延的习惯。没有时限的目标,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先学会听,别人才会听

“陈笑,你听我跟你说啊!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了……”虽然你讲得的确很有趣,但每次都是你在滔滔不绝,完全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再耐心的人也会不忍受不了的。所以,你惊讶地发现,你刚说了两分钟,陈笑脸上就有流露出不悦了,她找了一个借口就走了。

“朱然,你知道那件事情吗?你觉得他做得对吗?”你神秘兮兮地拉着同桌的衣角,还没等同桌开口,你就接着说:“我觉得他那样做是不对的……”每次,你似乎都成了绝对的发言人,别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大家越来越远离你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要表达自己的欲望,于是,你很希望别人能够听你说,但是,你惊讶地发现,似乎别人并不愿意听,问题出在哪里呢?

你应该知道,不仅你愿意表达,别人也同样如此,但倘若自始至终都是你自己在口若悬河,别人会有怎样的心理反应?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对方一直说个不休,你会怎样想,而如果对方一直耐心地听你所,你是否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你是否会觉得内心很舒畅?

所以,想让别人听你说,就必须要先学会倾听,这样你不但可以得到了解对方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让你掌握主动权,让你的说服更具感染力。乌托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领子染上了色。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的经过,可没做到。售货员总是打断他的话。

售货员声明说:“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

他的语气似乎表明:“您在撒谎,您想诬赖我们。等我给您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过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乌托先生叙述这件事时强调说:“我气得差点跳起来,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快气死了。我准备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克拉出来了,他及时制止了这场无休止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