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107

第107章 摇摆源于拒绝不了的诱惑(6)

小李是某家大型外资企业的职员,他能力超群,为公司赢得了很多的客户,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在同事中并不受欢迎,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躲避他,甚至还有人私底下挖苦他,叫他“机器人”。他在公司里没有一个朋友,经常独来独往,很是寂寞,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有一天晚上,苦闷的他独自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睡过了头,他急匆匆赶到公司时已经迟到了一个多小时。他以为老板会因此责怪他,同事们会瞧不起他,他甚至做好了辞职的准备。然而,令他惊奇的是,老板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大加赞赏,同事们也从此开始对他笑脸相迎。他不知道,他的无心之过帮助了他,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丰满起来,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机器人”。

事事完美、能力超群却被同事讽刺为“机器人”,喝酒迟到犯了错反而赢得广泛认可。小李的遭遇就是典型的“犯错误效应”。

心理学上对犯错误效应提出了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的角度阐释的。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充当“绿叶”的角色,如果对方能力超群,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都是给他的,自己跟他站在一起,只能衬托他的“威仪”,显示自己的卑微。时间久了,换做谁都不会喜欢这样一个时刻提醒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这样的人也越来越被他人当做没有“人气”的机器,从而不愿与之往来。相反,一个犯小错误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既因为能力出众吸引他人的欣赏,又因为一些小毛病小问题而充满亲切感,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第二则是,人们都喜欢结识一些品行能力都很优秀的人,但是如果他们表现得过于完美,没有一丝瑕疵,又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高、大、全的人物更多的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和虚拟的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一种保持距离的敬而远之。如果他们有些小错误、小瑕疵的话,反而可以“走下神坛”,获得大众的亲近和认可。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试图在猪湾侵入古巴,结果计划惨遭失败。消息传来,全国一片哗然。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猪湾事件”非但没有使肯尼迪的声望降低,相反,他的声望却大大提高了。心理学家阿伦森曾为此写道:“肯尼迪年轻,英俊,潇洒,诙谐;富有魅力,行动敏捷;他是个求知欲很强的读者,杰出的政治家,战争英雄,……他有一位漂亮的妻子……两个逗人喜爱的孩子……和一个天资高、亲密团结的家庭。一些难免的错误可能使他在民众中更人性化,因而更可爱。”

犯错误效应同样得到科学的证实。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咖啡,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咖啡。实验结果表明:才能出众而犯了小错误的人被视为最有吸引力;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二位;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由此可见,人无完人,一点小瑕疵、一些小错误并不会破坏整个形象,反而会让看似完美的人更加饱满鲜明,更受欢迎。不过这个实验结果也告诉我们,这些受欢迎的人必须得有足够的才华和魅力,而且他们所犯的是无伤大雅的小错误。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整容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身体与内心是一体的。在性格没有完全塑造成形的幼儿时期,孩子们的身体感觉代替了自我的内心感受,并且在建造独立空间的同时,对“身体形象”的自我认知也逐渐得以强化。

三十年来,经过47次较大型的整容手术和其他数不清的小手术,辛迪·杰克逊终于成为芭比娃娃的现实版代言人! 今年已50岁的她性感迷人,看起来依然像20多岁的女孩。 这位彻头彻尾的“人造美女”也因此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世界实施整容手术最多的人。

1956年,辛迪·杰克逊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农场。1988年,辛迪的父亲去世,给她留下一小笔遗产。从此之后,整容成为伴随她一生的一大爱好,并为此花费10万多美元;从1988年到现在不到18年的过程中,辛迪做了不下47次较大的手术,其中包括两次上下眼睑整容手术、数次唇部胶原质注射手术、两次腹部、大腿吸脂手术,此外还有下巴整形、膝盖整形、隆鼻、隆胸、面部化学脱皮、脸颊填充、头发移植、牙齿美容、臀部整形、半永久性化妆……除了这些较大的手术外,其他的小手术更是数不胜数。

当我们母体脱离开始,区分“我”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开始,一边感知着自己的每一个身体动作,一边确认着自己的模样。到了两岁半左右,孩子的脑海中便会形成自我的身体形象认知。因此,照镜子的时候,孩子就会知道镜中的人便是自己。如果在孩子的脸上贴上纸条,并让他们坐在镜子跟前,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脸上的纸条摘下来。因为当站在镜子跟前时,他们总是会试着找寻自己的形象。

《白雪公主》中,王后是个忧心忡忡、没有自信的女人。从卑贱的身份一跃成为王后,对非亲生女儿的美貌怀有深深的嫉妒,当她听到魔镜说:“白雪公主是最漂亮的。”她对自己身体形象的信心顿时崩塌。在她看来,若是魔镜不说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她就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

从这种角度判断,王后企图杀死白雪公主的动机并不是出于最根本的邪恶,而是对自我的身体形象的评价下降而产生的仇恨心理。因此,让她的精神世界恢复原状的唯一途径,便是夺回“最漂亮”这样的评价。于是,杀死白雪公主成为她唯一的目标。

对男人们而言,接受男科手术也可以从类似的角度去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与外国精神科医生在性会诊中更注重性能力的治疗或咨询相比,韩国的性会诊绝大多数都是男科医生们主刀的生殖器官手术。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希望达成的目的,而不是需要长时间的咨询和相伴行动疗法的训练。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韩国的传统童话中,都含有对变身的幻想,比如变身为美丽公主的灰姑娘的故事,还有在鸭子群中受到蔑视却在不知不觉中变身为漂亮天鹅的丑小鸭的故事。想变漂亮的欲望,想变瘦的欲求,想变得更强大的渴望,这些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我们有必要对其方法进行一番考虑。接受整形手术、短期内瘦身训练或诊疗,还有男性们的生殖器官的扩增手术,都是满足人们对瞬间变身的幻想行为,就是一次性变身为另一个人的华丽幻想。这种变身幻想的根深蒂固,超乎想象。

整形手术和减肥的热潮成为变身幻想的救世主,但是变身幻想中潜伏着不想浪费时间和不想付出努力的想法。很少见到人们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并通过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憾。尽管总是很在意他人的目光,为了成功和生存,对较好外貌的欲望变得越来越迫切,这就导致了对目前外貌的满足度日益下滑的趋势。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不满,都被归结于外貌,两者几乎成了等比的关系。但实际上,没人会时刻注意你;心想人生会出现重大转机,不过苦闷暗淡的现实却总被一层阴影笼罩着。

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是悟出非现实性,寻找另一条出路。如果这么做的话就万幸了,可惜现实并非如此,大部分人情愿以手术没成功或存在不足之处为借口,再次接受手术来完善自己的外貌。整形外科医院和肥胖会诊、性会诊虽然在同一个领域相互竞争,但是依然盛行的原因,就是那些希望再次接受手术的成瘾消费者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和真诚的人交往

无论是工作还是交友,首先一定要把坦诚放在第一位,心中没有太多秘密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用,一切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必须把“诚”视为处世成功的基础,投机取巧和巧言令色的面具总有一天会被揭穿,虚情假意永远逃不过人们的眼睛,只有城市本分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人人都喜欢与真诚的人在一起,没人会愿意和那些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交往。别再耍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有些人是比较好骗,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白痴,触类旁通,当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也一定要表达出你的诚实与热情,这样才能真正地感染人,让别人跟你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沟通要成功,第一个策略,就是要让人家感觉到你的热心和诚意。只要是真实可信的说话内容,加上热心诚恳的说话方式,说话交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

人与人相处,除了道德和伦理上的意义之外,更需要热情和礼貌,出现在公关人员面前的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人,只要是他的顾客,就应该对他们讲信用,用真心为大众解决问题。

曾经有一个平凡的业务员,干了十几年的推销工作后,突然对长期以来的强颜欢笑、编造假话、吹嘘商品等招揽顾客的做法感到十分厌恶,他觉得这是生活中的一种压力,为了要摆脱这种压力,他决定要对人无所欺。因此,他下定决心今后要向顾客“讲真话”,即使被解雇也在所不惜。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觉得心情轻松多了。

人际沟通上的“诚意”,不仅在商场上能产生奇效,在政治领域中也同样有效。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年轻的参议员尼克松是他的副总统搭档。正当尼克松为竞选四处奔波时,《纽约时报》突然报道尼克松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丑闻,消息不胫而走,给共和党的竞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摆脱困境,共和党花了数万美元让尼克松利用媒体,向全国选民作半个小时的公开声明。

很显然,能否澄清事实,取得选民认同,此举是关键。当时,全美国有64家电视台、700多家电台把镜头、麦克风对准了尼克松,先是公布了他的财产,再公布他的负债情形。

就这样,尼克松争取到了选民的同情,接着他就详细地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连同怎样花掉每分钱都如实地告诉大众,这几乎是每天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听来那么熟悉,那么真切可信。

诚实的语言不仅能带来成功,甚至带来神话般的奇迹;反之,如果一个人不遵循在语言上“诚能感人”的原则,就会失信于众,轻则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声誉,重则危及组织的前途和生存。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弄得人去寻找诚信的机会和条件。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

人总有自己的优劣势、强弱点和长短处,在今天的人事面前,说诚信,怕是有点难度,甚至不知去说。更不会去理解诚信的优劣、强弱和长短。真可谓说是说,做是做,因人而已、因事而已、因玩笑而戏弄诚信。在失缺了道德的人群里,还能听到它的声音,看到它的旗子,总算对一些受骗者有了交待,或许对诚不诚、信不信的人是一种安慰。

为什么“郎才女貌”是对异性伴侣互补吸引的最佳诠释

在人际交往中,不仅特征相似的人会相互吸引,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人也能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这就表明人不仅有认同的需要,也有从对方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这就是互补性。互补性是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相互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或满足需要的途径刚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彼此就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即A所具有的长处正是B所不具备的,而B所拥有的优势正是A所没有的,他们对对方的互相倾慕造成A与B的相互吸引。因为A和B各自都能满足对方的缺憾,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的互补性是以交往双方都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那些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如高雅和庸俗、庄重和轻浮、真诚和虚伪,等等。所以,互补性是有条件的,它不是绝对的。能否实现互补吸引还需要看它们是由哪些人格特质构成的,因为互补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罗伯特·温奇研究了已婚和已经订婚的若干对伴侣的个性特征后发现,人们往往选择那些能够补充自己人格特征的人作为朋友或伴侣。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和被动型的人相处得很好,能够建立和维持密切的友谊关系;独断专横的人和优柔寡断的人会成为好朋友;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的伙伴。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要求。所谓“郎才女貌”、“男刚女柔”,正是对异性伴侣互补吸引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