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111

第111章 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1)

第三十七节 偏颇吸收:为什么我们会一条道走到黑

为什么男人坚持马桶座要掀起来

女人和男人生理机构有差别,导致女男小便姿势不一样。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男人小便之后仍然坚持马桶座要掀起来,他们几乎从不把马桶座放下去。

在每个家庭中都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场景,妻子指责丈夫总是将马桶座掀起来后又不放下去,或者是指责丈夫使得马桶座或厕所地板上有尿急,作为丈夫的或是以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妻子的指责,或是对于妻子的指责表示强烈的不满。

一位男性读者写信给一家报纸,信中描述了他与妻子关于马桶座的争议:

“结婚28年了,我老婆现在开始训练我。我再也不能像个男人那样站着小便。她要求我坐下来,说这只是付出了一点小代价。要不然如果她半夜起来上厕所,要是坐到被尿弄湿的马桶座上,或是因为我没放下马桶座而掉进马桶里,她绝对会杀了睡梦中的我。”

女人需要了解的是,这不能全怪到男人头上。我们知道她们是关心厕所的清洁卫生,但是有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这不是我们的错,这是自然之母(Mother Nature)的过失。如果有自然之父……那就不会有问题了……

男人小解时都继承了祖先的习性,必定是在矮树丛里或是面对某样东西,所以很少看见男人在空旷的原野上小解,通常是面对某样东西,比如说墙啊,或是树木,站着小解让男人觉得这是男子气概的体现,而且就像动物一样,这其中也有划分地盘的意味。所以男人从不坐在马桶上尿尿,他们会掀起马桶座,站着小解,因此引发了马桶座的掀起和放下的问题,也引发了妻子与丈夫之间的争执。

如今各地的公共厕所,都是采取男女分开制,坐式马桶是女用的,靠墙的尿斗是男用的。现在的房子在设计时多半都会尽量让男女感到同样舒适;但男人仍然是不爽的一方,因为家中的厕所还是比较适合女人。在家中,男人要把马桶座掀起来,才不会弄湿马桶座,女人才能坐。但是如果他忘了放下来,就会遭到严厉的指责。许多男人憎恶这种情形,他们想,为什么不反过来,要求女人替男人掀起马桶座呢?

实际上男人并不在乎马桶座是掀起的还是放下的,但是如果女人不是好言相劝,或干脆自己动手,而是粗暴地命令他放下马桶座,那么就真的会惹恼他了。

要求男人坐下来小便,通常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有问题发生。如果男人拒绝,不要激动,但是态度要坚定,告诉他这样并不会有损他们的男子气概。

假如这样还说服不了他,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重订家中的规矩。从现在开始,清扫厕所就是他的工作。也就是说,每 天要把地板上的水渍擦干净。男人可能很快就会重新考虑要不要坐着上厕所……

假如经济许可,可以考虑买间有两间厕所的房子,一间男用一间女用;不然就是重新装修房子,多做一间厕所。这样你就能享受符合自己清洁标准的厕所,不用承受别人的压力了。

为什么步入婚姻殿堂的多为同学恋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时代同班同学谈恋爱的现象非常普遍,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同学恋人”也大有人在。这类恋爱就属于“友爱恋爱”。

心理学家认为,恋爱中有一种“友爱的恋爱”——异性之间在友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恋情。最初,异性朋友之间只有友情,甚至并没有特别在意对方的性别。但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彼此了解的程度逐渐加深,相互间产生了好感,慢慢就变成了喜爱之情。

科学家通过对人们恋爱心理的研究,发现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是成正比的。人更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好感,甚至发展为恋情。有研究人员曾对情侣们的相识场所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排名靠前的几个场所分别为“职场或与工作相关的场所”、“学校”、“打工场所”等。在问卷调查中,初恋对象最多的是学校同级学生,占69.6%,其中51.2%是同班同学。这种人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好感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接近因素”。不信您留心观察一下,公司的同事、学校的同学,都是距离比较近的关系比较好。

从高中就开始谈恋爱的小嫣和小谦当时是某中学的同班同学。从高二起,两人从认识到互有好感,此后便渐渐成为了心照不宣的男女朋友。“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我们是在不同的学校,但是家里住得比较近,所以感情一直很好。”小嫣说,虽然有时候两人也有口角,但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小嫣的家人都在国外,所以小谦对她倍加照顾。大学快毕业时,小嫣在上海的监护人因病去世,于是小谦理所当然地担负起照顾她的责任,一毕业就结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至今,年纪轻轻的他们结婚已经快三年了,“现在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再过两年生个宝宝。”小谦表示,因为两人相处已经快10年,彼此非常了解,所以日子过得很平稳,“我觉得挺幸福的,将来还能比许多人提早过金婚纪念日呢。”

人有一种基本需求叫做“亲和需求”,即追求友善及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求。通俗地讲,就是想和他人在一起的需求。人在独处时,常会感到不安;当有朋友陪伴时,就安心多了。而且,有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很多。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因此,人在无意识中会寻找同伴、朋友。结识到异性朋友时,一开始会相敬如宾,通过交流发现彼此的共通之处后,会相互产生好感。渐渐地,便想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开始依赖对方,并想被对方依赖,甚至牺牲自己帮助对方。最终,产生了想独占对方的感情。这便是恋爱感情。这种由友情到爱情的转化过程也很自然,双方了解也比较深,最后结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实际上,男女对“友爱恋爱”的看法也存在有趣的差别。女性把友情和恋情的界线划分得很清楚。而对男性来说,与女性长时间的亲密友情,都有转变成恋情的倾向。男性对于恋情、好感、友情、爱情等感情划分得并不是那么清楚。“男女之间存在真正的友情吗?”这曾经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女性倾向于“我认为男性和女性存在着真正的友谊,只是看双方怎样去把握尺度的问题。同性之间友谊的界限比较好找,但异性友谊的界限往往难以明确,朝前发展一步,就是爱情了”。而男性则“我认为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当然,我的前提是,什么叫友谊?抛开那些职业性和功利性的两性交往,如果是那种心灵和情感交杂的异性友谊,我觉得往往有基本的性的吸引因素在里面”。但不管是从哪一种性别维度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友谊是极易转化为爱情的。距离上的靠近则更有助于这种转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同学恋人会比较多的原因。

而且,从同学发展到成为恋人也有比较牢固的感情基础。校园环境相对于社会来说比较单纯,男女间相互产生感情也大多排除了物质的干扰,更多地建立在彼此吸引和相知相爱的基础上。同时,校园又是大多数人青春时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时代也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同学恋人因为彼此的熟知、个性的长期磨合也更易于走进婚姻的殿堂。

蝎子的天性就是刺人

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经常听到有些老人们在评价某个年轻人说:“那孩子从小就这样,忠厚老实,对人热心”,“那人本性并不好,只是……”、“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每当听到诸如之类语言,我们也许会质疑,难道真应了他们所说那样,一个人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这些持续稳定的品性,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也是每个人基础心理因素的体现,即人的个性。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它会伴随人的一生。这一点,每个人在心里可能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一旦自己形成某个想法,别人是很难改变的。

据说在一个小河边上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正在河边玩耍,看到不远处站着一只小蝎子。青蛙看到蝎子愁眉不展的样子,问它怎么了?蝎子说:”我很想到池塘的另一边,但是我不会游泳。亲爱的青蛙先生,你可以把我带到池塘的另一边吗?”

青蛙听到这里,赶紧回答说:”如果我帮你,只有把你驮在我背上,可是当我背着你过河的时候,你很可能会用毒刺扎我,那我不是死定了。”

蝎子忙保证说:”这个不放心,你帮了我,我怎么还会害你呢?再说我在你身上,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会被淹死的,我怎么能刺呢?你就放心地带我过河吧。”

青蛙听了蝎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蝎子尽管狠毒,但是它的性命却在自己的身上,如果它要想刺自己,除非自己也不想活了。

于是,青蛙也没有过多考虑,就答应蝎子背它过河。蝎子伏在青蛙的身上,开始横渡这个河,走到一半的时候,蝎子伸出了它的毒刺,狠狠地刺了青蛙一下,受伤很严重的青蛙大声责问蝎子:”你怎么能刺我呢,你也不想活了吗?这样对你有什么好处?”

蝎子一边下沉一面说:”我也不想刺你,但是我是蝎子,我必须要刺你,这是我的天性。”

蝎子使用它的毒刺,这就是它的天性。人的性格也是一样。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这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一旦获得,就不易改变。

人的心理特征也是很复杂的。它是一个人多方面特征的综合。人的性格就像是个球体,没有具体的方向,但是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就是个网,无论怎么转都不会改变圆这个事实,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一个领导身份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喜欢以上级的身份对人说话,一个再富有的乞丐,他的行为方式也无法表现出绅士的特征。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总是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就会不自觉地想要改变对方。例如在夫妻关系中,都希望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都在试图改造或者改变着对方,但是这种改造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味地想改变对方的性格,最终可能导致婚姻的失败或者出现巨大的裂痕。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一个人想改造另一个人,想把他变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可能收效不是很大。因为人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以及观念,这些都是不愿意让人改变的。如过对其强行改造,就会造成感情上的冲突,甚至是不欢而散。谁想改造谁,谁想占有别人的思想,最后只能是失败的,无意义的。

年轻男女们在开始谈恋爱也是如此,总是期待对方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完美的一半,当然,另一方是不愿改变的,往往会刺激对方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产生矛盾,于是两人开始闹别扭,争吵不断。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些人明白了对方的本性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能接受的话,最后可能就走到了一起;而如果有些人觉得无法接受,就选择了分开。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如果我们想拥有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我们就要从小注意自己性格的培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包要尊重别人的性格特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处事风格,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个被人欢迎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即使想要改变对方的一些恶习,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而不能强制改变。

良心到底值多少钱

在判断什么人可以信任的时候,请牢牢记住,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伤害他人或是做出过分的行为,却又经常装可怜博取你的同情,那么你就要小心,他极有可能就是没有良心的人。

不值得信任的人不会穿着特别的衣服,额头上也没有做记号。而我们总是不得不根据猜测作出很多跟别人有关的决定,这又迫使我们经常采取许多很不理性的办法,我们需要一条清楚的规则,甚至是一条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则,因为“知道什么人得提防”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但上述这些办法涵盖范围太过广泛,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更糟糕的是,这些办法很容易让我们感到焦虑和痛苦。

除了“日久见人心”这个办法之外,还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决策规则或立竿见影的检验办法来辨识一个人能不能信任,而接受这个事实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个事实或许会让人感到害怕不安。

当我们看到有人做出这类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不禁要问: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时候,他们是精神错乱,或是处于某种强烈情绪的压力之下,但这种情况很罕见。有时候,他们是权益被剥夺的弱势群体,或是滥用毒品的人,或是追随邪恶领袖的人。但通常情况下,这些人都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人。更确切地说,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些人就是没有良心的人,他们是反社会人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