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128

第128章 世界充满危机,你要内心强大(6)

余则成看起来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但任何一个人又都无法真正了解他。因此,即使怀疑他的人和排挤他的人,不断在背后调查他,也难以找到确切的证据,反而被他巧妙地反客为主。在竞争副站长的过程中,余则成利用自己对马奎、陆桥山及李涯的了解,抓住他们的弱点,略施小计挑拨离间,让他们相互争斗,最后自己渔翁得利。而这几个人虽然一直伺机报仇,却总是抓不到余则成的把柄。因为在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关系中,表面老实木讷的余则成从不过多地透露自己的事,使得对手对他的身份真假难辨,捉摸不透,这样也就难以找到“挖掘”他的突破口。

该剧热播的同时,也引起了热议,其中一个热议话题就是“办公室人际”。从剧中错综复杂的敌我关系、明争暗斗的权谋较量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职场人际关系的“攻略”,用于指导自己在职场中处理人际关系。

身在职场,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的同事相处、打交道。在性格各异的人聚集的职场,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同事之间关系相处得好坏,不仅仅影响个人情绪,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甚至决定了职场的生存状况。

因此,不少职场人士都曾纠结过或正在纠结着一个问题,就是与同事之间是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做熟悉的陌生人?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没有那么危险,人心也没有那么险恶,无需处处防范敌人,斗智斗勇。但职场是一个小社会,我们要想更好地生存,仍然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人际关系原则。

可以做熟悉的陌生人,但不要拒人千里之外:

如果跟身边的同事观念不同,志趣相去甚远,也没必要勉强成为朋友。但保持距离并不意味着要生硬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尤其是那些心眼小、诡计多的人,不妨保持距离,除了工作上的正常交流,私底下可以少往来,做熟悉的陌生人。在同一个职场环境中,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个体之间难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果跟同事的关系过于疏离,不但会给人冷漠、不近人情的感觉,还会给正常的工作交流带来障碍。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职场是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恶性竞争也难以完全杜绝。一个职场环境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在充满竞争的复杂环境中,审时度势、选好立场也是职场生存的必要。虽然我们不应该存有害人之心,但防人之心还是应该保留,为人处世多留心,谨慎一点,以防被他人利用或陷害。跟同事,不管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熟悉的陌生人,都应该保持恰到好处的度。

可以跟同事做朋友,要掌握分寸:

同事之间,每天从事同样地工作,往往有着相似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背景,每天相互接触至少八个小时,之间的交往是避免不了的,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交个朋友也未尝不可。如果能跟同事成为朋友,工作上的合作将会更加的顺利和默契,更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的。

需要注意的是,同事之间毕竟不是毫无利益冲突和瓜葛的。因此,在与同事做朋友时,注意把握分寸,把握度,私底下聊天的时,要分清什么问题应该谈论,什么问题应该回避。更不要聊彼此的隐私,以防一旦隐私泄露,既影响彼此的关系,又让自己的隐私变成“公开的秘密”。

因此,在跟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警惕,时时注意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该说的话,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要三缄其口;不该有的行为,即使是跟关系最好的同事,也要有所克制,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环境保持清净,专心工作,顺利发展。

巧开口让老板为你加薪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价值,希望所得报酬、薪资合情合理。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业绩都在别人之上……总之你有把握让老板知道你值得加薪,就不妨大胆地把你的要求提出来,但是一定要注意提出的方式,以成功说服老板。

升职加薪对员工来说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特别是对一些一心想在公司发展,而且工作有努力认真的员工来说,适当的鼓励是必须的。但是老板们怎么也不愿意傻乎乎地自己主动开口说给员工升职加工资。因此想要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还得主动出击,合理提出待遇要求。不过职场上,对于薪酬,很多人都是含蓄的,即便对自己的工资不满意,也不敢直接提出来。其实,提请加薪虽然是一招险棋,弄不好会因此而被“扫地出门”或者被赶出去,老板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但是,如果你善开“金口”,向老板提出加薪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周慧到南方一家公司打工,本来谈好了过了试用期两个月就给涨工资的。但是三个月过去了,她的工资仍然没有任何变化。于是,她趁向老板送材料的机会对老板说:“老板,有件事,我一直想问您一下。”老板说:“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她说:“我发现自己的工资与试用期期间没有变化,想问问是不是我的试用期已过而正式聘用的相关手续还没有办妥?”其实,她知道人事部门已经给她办好了手续。老板听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而是认真地回答说要帮她问问。

第二天,老板就找到她,对她说:“真是不好意思,其实你的工资上几个月就应该加上去了,只是财务上一时没办好手续,以后有什么事如果我忘了可以提醒我一下,不要有什么顾虑,按劳分配嘛。”

在你明明该得到加薪的时候,老板没有给你加薪,这时候,不管是老板一时疏忽忘记了,还是故意忘记的。你都不妨为老板找一个台阶,让他下来。让他既有机会,又有面子地给你加薪。专家提醒,要说服老板,不仅需要你底气十足,还要掌握一定技巧。

成功说服老板为你加薪,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理有据。

说服老板给你加薪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万一操作不好,就有可能破坏你在老板心中的良好形象,影响日后的工作。

因此,在开口向老板要钱时,最好先制定一个谈话要点,然后有理有据展开。当他意识到给你加薪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还能憧憬到不久就能收获到滚滚财源时,你的目的才能达到。

2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如果你选择公司遇到麻烦,老板心情正郁闷的时候,向老板提出加薪,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选择时机非常重要。

最好的时机是当老板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或是他的家人有什么喜事而使他轻松愉快的时候,你向他提出适当的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

3.了解公司的加薪时间。

大多数公司是从第四季度开始做下一年预算,因此会在第二年的年初加薪。但不管什么公司,一般不会在年终加薪,所以在年终向老板提出加薪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根据经验,夏天也不是提出加薪的好时机。如果在春天没有获得加薪,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要努力工作,取得理想业绩,这样到了秋天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加薪要求了。

4托人“传话”。

作为一般员工,你也许不会经常直接和老板打交道,但部门经理会对你了解得更多一些,而部门经理则是老板经常要召集开会的人之一。除此之外,老板身边也有比较亲近的人,通过他们转达你的加薪要求有时比你直接开口效果更好。当然这里你得把握好一个“度”,即能替你传话的人一定是了解你、理解你、同情你的人,这样他在传话的过程中就能把话说得婉转些、圆满些,即使遭到拒绝,面子上也不至于太尴尬,因为你毕竟没和老板“正面交锋”。

5.静听老板不为你加薪的理由。

当你提出加薪要求而老板并没有同意的时候,老板肯定会解释暂时没有给你加薪的理由。这时,你要心平气和地倾听,然后再寻找突破口。切忌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或者闹情绪,甚至与之发生争执,一味坚持应该为自己加薪的理由,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策略上看,除非真拿到了另一公司的offer,否则切忌拿跳槽试探老板,以免自断后路。

雇佣会像裁员一样影响稳定

现代企业管理中,如大量无故解雇员工,会引起全公司上下骚动,员工情绪将受到较大波动,影响工作积极性,更严重的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行。同样,过于频繁雇佣员工也会影响公司稳定。

商业是行为的集合。如果离开了员工们的行动,就算公司选取的项目再好,什么事情也都办不成。而往往很多公司忽视这一点,为了达到提高公司业绩,缩减公司开资,采用盲目裁员,频繁进行人事调整,大量雇用新员工等措施,让员工每天生活在担忧之中,根本无法专心工作。有时这些方法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充满了不可预见性,许多公司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从心理上,人们总是存在一些抵制组织变革的因素,因为组织变革的根本所在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强度。这些因素表现为不安全感,心理平衡的破坏,权利或地位的丧失感,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组织中的群体存在一种维持群体处于平衡的心理倾向,企业变革一旦涉及群体,使原来的平衡遭到破坏,便会受到群体的反对和抵触情绪,使其感到工作动力的削弱,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营。

如果由不懂人类行为基本原理的管理者来插手人事管理,就会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如果采用过于极端的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充分领会行为分析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改变员工的行为,就完全可以依靠现有的人员结构达到改变公司面貌的效果。

在美国引起争议的“微观管理”就是极好的例子。所谓“微观管理”,是一种对员工行为细节进行微观管控的方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过分关注员工的行为细节,对员工的一举一动横加干涉。推崇微观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实际上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坚信:为了顺利展开工作,必须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严密管控,必须通过严明的纪律实现管理效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微观管理往往难以见效。其不仅会阻碍员工发展,还会压抑员工的个性,并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企业开始意识到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并非是改变人本身,而是改变人的行为。可以说,日本终于迎来了科学看待行为分析的契机。到目前为止,国民对于行为分析的认识仍不够深刻。这是因为大家至今仍未正确把握改变行为与改变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过去管理公司的行为方式已经落伍了。部分经营管理者已看到问题所在,意识到事态紧迫,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更多的企业管理者还是在片面关注结果。职业经理人的本职工作就是通过管理实现预期目标,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结果上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取得结果前,需要交很多“学费”。并且,充满不可预见性,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

对于企业来讲,重要的不是解雇或是聘用多少人,而是懂得合理分配资源,了解现有员工的特长,充分发挥每名员工长处,达到效益最大化,才称得上是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员工为什么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经常对员工的行为感到不满,例如,“不按照指示办事”、“遇事自作主张,不主动汇报”、“不能按时提交计划书”、“上班总是迟到”、“不管强调多少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布置下去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一点儿也不利索”、“进入角色的速度很快,但是,总坚持不下去”、“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迟迟不见进展”、“同事之间缺乏互动,工作环境死气沉沉”等。总之,员工无法按照我的意愿行动。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雇主,但公司不把员工当做“雇员”来看待,而是视为“合伙人”和“同事”。公司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同事”而不称“雇员”。即使是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在称呼下属时,也是称呼“同事”。沃尔玛各级职员分工明确,但少有歧视现象。领导和员工及顾客之间呈倒金字塔的关系,顾客放在首位员工居中,领导则置于底层。员工为顾客服务,领导则为员工服务。“接触顾客的是第一线的员工,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僚”。员工作为直接与顾客接触的人,其工作质量至关重要。领导的工作就是给予员工足够的指导、关心和支援,以让员工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在沃尔玛,所有员工包括总裁佩带的工牌都注明“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除了名字外,没有任何职务标注。公司内部没有上下级之分,下属对上司也直呼其名,营造了一种上下平等、随意亲切的气氛。这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和上司都是公司内平等而且重要的一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为公司也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