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02

第2章 大脑就爱找借口(1)

第一节 潜意识力量: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真

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成为什么人

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你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便你具有很强大的意志力,你也不会有别的不合这种意识的行为。如果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失败的人,那无论怎样想尽办法避免失败,也必定会失败。

上述的就是“自我意向”这个心理学概念在发挥作用。一个人的“自我意向”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事实。

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向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向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的“荧光幕”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担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的负面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但是,如果你的自我意向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幕”见到一个意气风发、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因而,个人自我意向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负的倾向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

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并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识,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自我意向伴随着自己;就必须能接受自己,并有健全的自尊心。你必须信任自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必须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隐藏或遮掩起来。你必须有与现实相适应的自我,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你还必须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且诚实地对待这些长处和弱点。当这个自我意向完整而稳定的时候,你会有“良好”的感觉,并且会感到自信,会自由地作为“我自己”而存在,自发地表现自己,并会适当地发挥作用。如果它成为逃避、否定的对象,个体就会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创造性的表现也就因此受到阻碍,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机制,且无法与人相处。一个人难以改变他的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圆周上,而不是圆心上。他们所尝试改变的都是环境而非心理。但是,自我心理暗示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左右你的一切行为,所以你必须重视自我意向,这样才能通过不断努力,走向成功的人生。

为何有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控制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是要去尝试,这种现象被称为“注意力缺失”,大多发生在被父母抛弃,或是父母被政府剥夺抚养权的孩子身上,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阴影。

泰瑞莎和马特是一对不孕的夫妻。泰瑞莎是小儿科护士,在医院认识了大卫和丹尼这对双胞胎兄弟。“在急诊室就看得出来他们的母亲无法照顾他们。当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兴奋地爬到我身上。于是,收养了他们。”

泰瑞莎说:“他们活力充沛、冲动、不肯睡午觉,随意拿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他们在外面想爬到两米高的杆子并从上跳下来,虽然他们才四岁,但他们绝不会犹豫。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任何控制力。”

“大卫和丹尼就是那种不肯控制自己的孩子。大人越是这样限制他们,大卫和丹尼就越反抗。他们回家会说今天谁又流鼻血了,因为老师抓住他的时候,他的脸撞到地上。大卫和丹尼常常被抓住压在地上,一个人抓手,一个人抓脚。一年之后,他们比我还清楚怎样抓住一个失控的人。”

“这两个孩子……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说不定早就是小天才了。而那些人让我们相信这两个孩子心理异常,当时他们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我们心想,天啊,我们惹上了什么麻烦?我们得一直养着这两个孩子!我们现在相信,这两个孩子希望无穷,只要他们有兴趣,他们可以做任何事。”

大卫和丹尼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如果这两兄弟的问题始终没有被诊断出来,后果难以想象。作为父母的泰瑞莎和马特极为坚强、肯付出,虽然孩子们的注意力缺失症得到诊断且开始治疗,但问题并不会全部消失。

注意力缺失症不是任何人的错,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当的教育方式会使注意力缺失症的状况更糟,但并不是成因。当一个孩子很聪明、成绩又很好时,我们比较不会想到他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但恰恰相反,许多聪明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失症,这些孩子如果没有被诊断出来,他们的聪明会使他们惹上更多麻烦,而不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常有一种心态,就是觉得自己有缺陷,因此老师和家长必须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只要治疗得当,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潜力。注意力缺失原发性症状:分心、冲动、静不下来。许多成人有注意力缺失症却不自知,可能很没耐性、静不下来、易冲动、直觉强、有创意、有始无终以及无法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等。注意力缺失症的症状不会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我们多数时候都在谈注意力缺失症对学习的影响,但是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患者比较不会注意到别人的细微表情或暗示,因此不容易与人相处。

为什么会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

上课不注意听讲,做事心猿意马,对待人和事都不能专注……分心,是环境的错,还是你自己的问题?

46岁的伊利莎白从小就有阅读障碍。直到最近,她才知道自己也有注意力缺失症。“我一直知道自己无法阅读,我不是完全不会读,只是读得不好。我不懂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一团糟。我认为自己很没用。后来我去参加妇女成长团体,知道注意力缺失症是怎么回事,一切才忽然清楚了。我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拖延,为什么没信心,为什么讲话讲到一半就分心了,为什么总是一团糟。我只希望自己早一点了解原因。”

这证明,在分心的情况下,人可以用投入更多的肌肉力量和智力活动来克服分心,适应也能消除分心。

杰克是杂志编辑。他做得很好,但是大家觉得他很粗鲁。他会不打声招呼就突然离开会议、不回电话、不自觉地得罪作者、毫不遮掩他的无聊感觉、讲到一半会突然改变话题或者缺乏人际相处的技巧。一位同事说:“他很聪明,但你很难预料他会做出什么。你可能正在和他说话,当你看一看别处,回过头来,他已经不见了。你还以为你们谈得很起劲呢,他怎么突然就跑掉了?这实在是非常惹人厌。而有时有他在又很好,因为他总是有很多主意和用不完的活力。”

疲劳、身体不适和不稳定的情绪等也可引起分心。分心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排除干扰加以克服,分以下多种情况:

不论成就大小,觉得自己尚未发挥潜力:生活中,我们最常听到的是:“我就是没办法完成任何事。”客观来看,这个人可能已经取得成就,也可能生活与工作一团糟,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很难有组织性:没有父母的结构性,没有父母的督促,注意力缺失症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保持规律性。长期拖延,很难开始做一件事:开始做一件事的焦虑感特别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做不好,于是他们一拖再拖,焦虑感越来越强烈。同时做很多件事,很难有始有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考虑时机或场合是否合宜:心里一有想法,他们会马上就忍不住说出来,也不管时地是否合宜。经常追求刺激:永远在追求刺激的新经历,追求和他们的内在风暴一样快速的外在事物。不能忍受无聊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从来不会无聊。只要他们觉得无聊,他们就会找件新鲜事做。

另外,很多成年人在做事的时候容易分心,无法专注,话说到一半或者书读到一半就会发呆或跑神,但是又能够在某些时候比一般人更专注。但往往具有创造力,直觉强,非常聪明,在缺乏组织和无法专注的一片混乱之中,他们常常冒出惊人的创造力。一般人以为他对权威有反抗心理,其实是他对无聊及挫折的反抗。对他而言,遵照规则行事代表无聊,而新的行事方式则代表兴奋,不能照他自己的意思做事则会产生挫折感,没耐性,很难忍受挫折,任何一次挫折都会让他想起自己所有的失败经历。言行冲动,比如乱花钱、改变计划、开始新的事业。同时,不论生活多么稳定,许多成年患者长年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的世界随时会崩溃。情绪不稳,尤其是和人或事分离时,可能对药物或酒精成瘾,也可能对一种活动成瘾,比如赌博、花钱、吃喝、过量工作等。

生活中,有很多人,尤其是女人,是非多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她们具有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症状。分心并不是谁的错,每个人多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分心症状,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只要正确对待,分心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为什么不爱租房爱买房

房价一路飙升,很多人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一个小阁楼,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房子负担甚至负债累累,为此累并快乐着。

单身在京的张阳买了一个小户型后就开始节衣缩食地生活。她给自己制定的规矩是:从现在开始,不买衣服,不和朋友聚会,不乱逛街……没事就待在家里睡觉!“睡觉是最省钱的活动。”她自动隔绝各种新开的美食店、KTV和酒吧,原来的大牌化妆品也尽量用可代替的超市货。尽管如此,张阳仍然满足于有房的快乐。尽管每月要还银行很多贷款,但是房价涨得也快,短短几个月一平米就涨了5000多元,张阳更乐于看见这种纸上财富的增长。”

是的,正如张阳一样,对于很多人而言,把房子买下了,便是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即使因此做了房奴,也累并快乐着。因为,如果现在不买,也许以后再也买不起了。当我们在嫌房价太贵买不起时,房价却依然自顾自地飞涨。

北京的银泰中心突破10万元/平方米,上海的汤臣一品突破12万元/平方米。有专家语言,过不了多久,房价将图片30万/平方米。30完/平方米,这可能吗?即使再翻一倍也到不了30万。这个也许是专家危言耸听了,但是不能否认现在房价已是畸高,未来涨跌是个谜。前段时间著名演员张国立在紫玉山庄的别墅被炒得热火朝天,当初张国立以1万/平方米买下占地千平米独栋豪宅,目前已翻涨5倍,这不得不让百姓担忧,再过5年房价会不会不止翻涨一倍……房价的涨幅远远比我们工资的涨幅快得多,这让还没有买房的人感到无比恐慌和压力很大。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先租房呢?为什么房子对于我们这么重要呢?

首先,这要追溯到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家”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家是一个被深深刻在中国人心中的烙印般的温馨情结,家承载了一种情怀,承载了一种文化。另一方面,房子是家的物质载体。家是人类特有的感情归宿和心灵慰藉,但这只体现在意识层面,房子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房子俨然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很多人眼里,家就是房子,房子就是家。所以,国人对房子是很钟情的,只要有钱就买房置地,

其次,房子的重要地位以及房价的飙升,也是整个社会期待所造成的结局。相比较西方人,中国人对买房的热切要高出很多倍。对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来说,这种对拥有房子的狂热是他们难以理解的,他们喜欢租房。在法国,人们拥有自主产权的房屋比率不过30%,其他西方国家,这个比率也不会超过50%,而中国人住房自主产权拥有比率已经超过了80%,国人对租房是“不得已才而为之”。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解释说,“这个社会把有没有房作为对年轻人的期待,而不是把有没有租到房子作为社会期待”,更深层的原因是“当有没有房子成为一种标准,成了有符号性质的东西,会对年轻人产生从众压力。包括学术界在讨论社会分层的时候,房子也成为标准之一。房子本身不仅仅承担了居住的功能,还成为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的因素。”

此外,土地资源是社会的稀缺资源,让大家都将房子看做稀缺商品,产生“物以稀为贵”的消费心理。的确,从长期来看,房价的合理上涨是必然。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房价的上涨。可是,不可否认,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炒作的结果。很多专家在预言房价必涨,很多媒体每天报道各地高房价,这让大家变得紧张兮兮,即使房价再高,只要能先付下首付,也甘愿从此背上房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