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35

第35章 给自己上一个阀门(7)

宁可越跌越多,也要死抓跌股不放

炒过股票的朋友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当所持的股票突然下跌时,人们最初往往并不急于抛售,而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当股票一跌再跌,人们这时却决定继续等待,以期待出现高涨的奇迹。

身在局外的我们通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与其让股票继续下跌增加损失,为何不立即抛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财富”变化的有这样一种心理:人们对同样的财富数量的损失和赢利,其“感受”是相当不相同的。一定数量“损失”所引起的“负效应”大于同样数量“赢利”所带来的“正效应”,这种损失的更敏感的现象就是“厌恶损失”。

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实际操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假设现在我们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投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A.确定可以获得800万的机会;B.虽然可以获得1000万的机会,但是只有15%的概率。如果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保险、更明确的能获得800万的情况。但是在与此相反的情况下,人们更喜欢选择风险系数大的情况。A.一定要交出800万;B.虽然会失去1000万,但是因为只有15%的概率,不用交一分钱。

由此看来,当人们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更会选择去获得稳定收益,但是当吃亏的时候,为了避免吃亏,更愿意去赌小概率事件。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在面临同样大小的利益和损失时,来自损失的压力比来自利益的幸福感高出约两倍。

另外,“厌恶损失”心理还会导致一些赌客在输钱的时候,有一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竭力避免损失的心理。抱着这种心理,无法把握自己逐渐丧失的理智,却偏要抓住“已经失利的局面”不放,最后就是越输越多,直到一败涂地。

因此,当股价上扬的时候,我们更愿意选择稳定收益,马上卖出手中的股票,满足于小小的利益。相反,股价下滑的时候,盼望股票再次上涨,放弃稳定,选择风险。人们受到这种倾向的影响,会产生想把遭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心理,但最终却容易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股市里要想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情绪起伏不定面前,以最快的时间做出对自己相对最有利的决策。除了避免“出手涨势股,死抓跌势股”的心理,我们还要了解下面几种不利的炒股心理。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证券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使投资者无法做出适当的权衡,非常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市场上的很多异象都是由投资者的过分自信造成的,最典型的投资者行为是过度交易,推高成交量,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从而对投资者的财富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2.从众心理

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决定要在第二天早上卖出手上的股票。但当他踏入市场后,却又耳闻其他投资人对后势持乐观看法。就在这一瞬间,他马上变卦,反而又买进了新的股票。实际上,即使在一群特别聪明、相当沉稳多虑的人当中,从众的冲动情绪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目前市场就存在着较大的从众心理,这也是造成市场成交量持续于高位的一个原因。这种情况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这也就是所谓基金重仓股和券商重仓股的奥秘,基金扎堆,散户也扎堆,为什么一出现恐慌性抛盘,只要有一个大单砸下,就会引起疯狂的跟风操作。

3.自归因

自归因是指人们总将过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心里特征。投资者通常将投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投资失败归咎于外部的不利因素。例如很多人将自己投资失败,深度套牢归咎于听信某些带头大哥、小道消息的错误,而赚了钱则归功于自己判断准确无误,而下次再出现带头大哥或者小道消息的时候,依然确信不移,继续进入庄家编好的出货套,高位接盘。

4.过度反应

指投资者对最近的公司信息赋予过多的权重,导致对近期趋势的推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投资者过于重视新的信息,而忽略长期的历史信息,而后者更具有长期趋势的代表意义。此为并不对以后个期造成重大影响的消息急速推高估价而又迅速回落。

为什么关键场合我们往往去发挥失常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在高考中屡屡失利,有些实力相当强的运动员却在赛场发挥失常……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人们往往把原因归究于心理素质不好,其实主要原因是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而造成的。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主要起源于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时,他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

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次“失误”呢?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

李小鹏的这种情况就是詹森效应所导致的。加上平时战绩累累,众星捧月般寄予厚望,造成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定势。当一个人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过大时,就可能导致自己的心理变化巨大,从而导致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都比不上平时的发挥。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压力的社会,有求学的压力,有家庭的压力,有工作的压力。于是,压力成为了人们心灵的羁绊,如果摆脱不了这个压力,那么永远获得不了成功。

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菲利浦·戈尔德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没有压力的环境。要求生活中没有压力,就好比幻想在没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行走一样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压力。从事压迫感研究30多年的塞利说:“现代人要么学会控制压迫感,要么走向事业的失败、疾病和死亡。”

要想在生活中崭露头角,不被压力所压垮,那就需要我们反过来把压力变成动力,沉着冷静,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不怕能力上不如别人,怕的是打不垮我们心中的魔鬼。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当中国女排以3∶2反败为胜力克俄罗斯队取得冠军的情景,相信这一场景给看过比赛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刚开始的时候,中国队一上来就负于俄罗斯队两局,如果再失一局那么就意味着屈居亚军。不少人都为此捏了把汗。

中国姑娘们在第三局打得依然有板有眼,并没有出现人们意料中的慌乱,除了其间出现一次12平外,比分更是一路压着对手。当扳回第一局的时候,她们的势头就起来了,就这样,赢回信心的中国姑娘笑到了最后。

对于在这样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我们不得不说是中国女排良好的心理素质赢了。是她们的沉着冷静让中国女排走向了最后的胜利。当在落后两局时,,她们战胜了心中的压力,她们扳回了一局,把压力送给了对手,在最后这场也可以说是心理素质比拼的比赛中,她们赢了,她们既赢了俄罗斯队,也“赢”了她们自己。

由此看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某些关键时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詹森效应呢?

1.认清现状,理性面对

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竞赛”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许多带有焦虑、紧张的人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失败了,我会很没面子。”“如果发挥得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我们奋进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

2.平常心对待

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就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要总是去贪求成功,而是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人生满意的”答卷”。

远离商家的消费“陷阱”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商品的多变化、营销的多样化,消费者掉入消费陷阱、甚至产生消费纠纷的情況愈來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没买什么东西,但银行卡里的钱却转瞬即逝。

其实,消费陷阱诡计多诈,消费危机与日俱增,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总是花上一些冤枉钱,如何提高警觉?如何減少吃亏上当?消费要安心的消费,更要聰明的消费!如何确保自身权益?这就要求我们要熟知众商家的“消费陷阱”,成一个消费达人,在消费时看透他们的伎俩。

为了让帮助消费者识清商家的真面目,透过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看到那些美丽的“消费陷阱”,不妨注意以下的几种消费方式,它也许就是让你囊中羞涩的罪魁祸首。

1.危险的限量销售

在各种各样的广告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限量销售”的宣传。实际上,真正限量销售的比例很少。大多是想让顾客感到这种商品的“稀缺性”, 例如,“每位顾客限购两个”,这就是一种激发顾客购买欲望的策略。

实际上,即使不限定购买数量,真正一次性购买三个以上的顾客也非常少。然而,有了数量上的限制,顾客会认为这是一种畅销商品,会纷纷前来购买。即使自己只需要一个,也会买上两个。让他们感觉过了这个村就可能没这个店了,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之感,从而让我们丧失理性赶快购买。

1.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们经常在一些大型商场或超市看到的广告中看“免费”的字样,实质上商家的最终目的就利益最大化,怎么可能让白白让消费者占便宜,他们不过是利用“免费”借口来带动更大的“消费”。

电视购物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打开电视,您会发现很多频道都在播放购物广告。当电视中的推销人员介绍完商品的种种特性又公布了价格之后,有兴趣的观众就会开始盘算要不要打电话订货。就在这时,推销员会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还有赠品哦……”听到这句话,刚才还犹豫不决的观众,大多数已经决定要了 。

2.价格的蹊跷

现在有很多广告,表面上是一个便宜的价格,可是当我们真心想去消费的时候,就会发现价格会高出一点,而我们却也不愿因为这些放弃购买这个商品或者服务。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时,要记着两个原则:鱼饵可以吃,但不要上钩。

4.网络商务能轻松赚大钱。

很多商务运营网站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客户,都会大肆宣传网络商务可以轻松赚大钱。实际上,如果有能赚大钱的方法,谁也不会到处宣扬的。听了广告中的宣传、看了网络商务的运营模式,我们会感觉“这个生意看起来确实能赚钱”。其实,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性不协调理论”,即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解释一个事物。

5.包月“陷阱”

很多商家总是向消费者介绍某种产品的种种好处,尤其是手机方面最为明显。例如,一些包月的收费项目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所以在放心大胆的消费之前,首先一定要了解好这个包月项目所涵盖的内容,不然拿到账单定会痛心疾首。

如果要订阅手机报和一些网络杂志,在订阅后网站都会让我们更新。有时候我们却因为过期等原因而不得不重新订阅一遍,这又是一笔开销。

6.预付费消费有风险

如今,很多行业推出“预付费式”消费方式,以办理“会员卡”、“贵宾卡”等方式,推出了各种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洗车卡等预付费式消费卡。哈佛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报名参加健身中心可以成为健身者不锻炼最佳的理由。健身者不但不会在跑步机上跑步,每月还得多交29美元。

不仅如此,许多消费者在被“贵宾卡”、“会员卡”绑定之后,也招来了诸多烦恼,被侵权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不少黑心商家借此“圈钱”的事件。

7.网购其实不方便

我们都觉得网上网上购物方便,事实上网购由于消费者不是能直观地感受或体验商品,如果造成视觉偏差或失误,消费者选择退货或调货都要再会路费的。当然网购由于消费者将款预先支付给商家,而能否得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出现消费纠纷后,消费者完全处于被动。出现付款后收到的货不对板,投诉无门的情况发生。

当然,商家们的消费陷阱还不止以上这些,这就提醒广大的消费者在购物时擦亮慧眼,远远离开这些看似美丽实则可恶的“陷阱”。

人真性本善吗

都说人性本善,既然这样,为何人与人之间性格迥异,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人性本善的法则,还是人真的生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