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37

第37章 给自己上一个阀门(9)

一群男青年,在餐桌上谈起自己的老婆,说是总管束得太严,几乎失去了自由,边说边有大丈夫的凛然正气,狂饮如牛,扬言回家要和老婆怎么怎么斗争。邻桌的一位老叟默默地听了,起身问道,你们的夫人都是本分人吗?男青年们点头。老叟叹了一口气,说:“我爱人当年对我也是管得太死,我愤然离婚,以至于她后来抑郁而终。如果有机会,我多希望能当面向她道一次歉,请求她时时刻刻地看管着我。小伙子,好好珍惜缘分吧!”男青年们望着神色黯然的老叟,沉默不语,若有所悟。

一位盲人,在剧院欣赏一场音乐会,交响乐时而凝重低缓,时而明快热烈,时而浓云蔽日,时而云开雾散。盲人惊喜地拉着身边的人说,我看见了,看见了山川,看见了花草,看见了光明的世界和七彩的人生。

一位病人,医生郑重地告诉他,手术成功,化验结果出来了,从他腹腔内摘除的肿瘤只是一般的良性肿瘤,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便可康复出院,并不危及生命。他顿时满面春风,双目有神,紧紧地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幸福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我们在努力寻找答案。其实,幸福是一个多元化的命题,我们在追求着幸福,幸福也时刻伴随着我们。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蕴藏。

有个人不知什么是幸福,他发誓要寻找到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得到的是幻灭;从旅行里找,得到的是疲劳;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

在火车站里,他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走下列车后,径直来到一辆汽车旁,先吻了一下车内的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妻子怀中熟睡的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一家人就开车离开了。

他由此感慨到: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的成分。对于某个人来讲,你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它原本就深植于人们心中,在生存需求的满足中,因而,幸福无所不在。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身处幸福的山中,在远近高低的角度看到的总是别人的幸福风景,往往没有悉心感受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天地。

幸福是一种心态,它不要求物质上占有什么,以及物质的丰富程度如何,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眼前的世界,你是否有一颗不懈追求的心。我们手中没有七十二变的把戏和魔术,生活大多时候,心想的不一定能事成。所以,在我们无法得到或改变结果之前,就静心地完善过程吧。

第十三节 善变:做好了决定为什么又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讲一个笑话让顾客多掏钱

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有一些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常常被我们忽视,因为他们十分隐蔽。有时候,可能只是简单的一个笑话、简短的一段音乐或者报纸上的新闻标题。所以,事实上,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感觉和行为方式并不需要大费周折,要是只需动一下小脑筋。

在一项研究中,法国餐厅的服务生被要求在给客人呈上账单的同时附上一张卡片。卡片的一半内容是当地一家夜总会的广告,另一半则是一则小笑话:

一个爱斯基摩人已经在电影院门口等了许久,可依然看不到女朋友的身影。此时,外面已经变得越来越冷了。又过了一会儿,这个打着哆嗦的爱斯基摩人开始恼火起来,并从大衣里面拿出了一个温度计。接下来他大声说道:“如果她在气温降到15°之前还不出现,我可就真走了!”

那些看到这个笑话的顾客都给逗乐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给付小费时也变得慷慨多了。

也许我们会认为给付小费的多少取决于餐厅所提供食物、饮料和服务的质量,但在全球范围内的酒吧和餐厅内进行的秘密研究显示,真正能够决定小费多少的是一些隐性因素。心情好坏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用餐者的心情非常愉悦,通常给付的小费也比较可观。

研究人员已经反复衡量过心情和小费数量之间的关系。当外面阳光明媚时,甚至当服务生告诉他们外面阳光明媚时,人们都会给付较多的小费。如果服务生在账单底部画上一个笑脸或者写上一句“谢谢您”,或者面对顾客时露出明显的笑容,他们都会得到更多的小费。其他一些研究还发现,如果服务生以名字而非姓氏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客人,小费的数额也会大幅攀升。

此外,触摸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一篇名为《点金术:轻微触摸对餐厅小费的影响》的文章中,艾普瑞尔·克拉斯克解释说,她对两名女服务员进行了培训,教她们在给客人呈上账单的时候触摸客人的手掌或肩膀1.5秒钟。结果显示,与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情况相比,这两种短暂的触摸都会让客人多付一些小费,相对而言,轻触手掌的效果要比轻拍肩膀更好一些。

多给服务生或者酒吧招待一点儿小费是一回事,可是这种微妙的效应也能够让人们付出大笔的金钱吗?

20世纪90年代,来自德克萨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查尔斯·阿雷尼和大卫·基姆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他们在市区的一家酒品专卖店有计划地改变所播放的音乐。半数的顾客听到的是古典音乐,比如莫扎特、门德尔松和肖邦的曲子;还有半数的顾客听到的是流行音乐,其中包括弗利特伍德·迈克乐队、齐柏林飞艇乐队主唱罗伯特·普兰特以及拉什乐队的歌曲。研究人员把自己乔装成了清点存货的店内助理,借此观察顾客的各种行为,比如他们从酒架上拿下了多少瓶酒、他们是否阅读酒品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他们最终买了多少瓶酒。

观察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播放的音乐类型并不会影响人们在酒窖里停留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人们从酒架上所取下酒品的数量,甚至不会影响人们购买酒品的数量,但的确会对顾客行为的一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那就是所买酒品的价格。当播放古典音乐时,人们所选酒品的价格平均而言要比播放流行音乐时高出三倍。研究人员相信,听到古典音乐会让人们下意识地感觉自己变得高尚起来,从而促使他们去选购更为昂贵的酒品。

这些研究无不证明一个道理:我们的决策总会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仅仅一个简单的笑话或者轻轻地触碰,便能决定我们掏多少小费;而一段高尚的音乐,也会让我们买下更昂贵的商品。这些隐藏着的说客,在我们善未察觉时,已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站立位置”决定气场强弱

成语“居高临下”意思是占据高处,俯视下面,一般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有时候也常用来形容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而这个成语也常常与领导、位高权重者相联系。同样地,中文里的“仰望”、“俯视”等词汇也能让人光听这些词汇,脑中就能立刻出现与这些字词相关的场景或对方的形象。

因此,在职场中的“站立位置”也是个人强势程度的体现。

举例来说,当你坐在办公桌前专心工作时,上司走过来关心你的工作进度,并提醒你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时你往往就能感受到上司那股无形的威严。

从双方的位置来看,坐在位子上的你是以“仰望”的角度抬头看上司,对方则是站在上风处“俯视”着你。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上司散发出的威势感会随之提升,而你的自信则会相对地萎缩。

当你站在会议室做一个项目演示时,所有人都坐在下面聆听你,处在这种被“仰望”的位置上,你的自信也会得到膨胀,表现也会更加意气风发。

关于此“位置”与“强度”的相对关系,实际上还有许多更详细的数据能够证明。乔治亚大学贝利席·瓦兹(Barry Schwartz)博士曾准备了32张各种人物的照片,然后请一百位以上的受测者看这些照片,再分别询问这些受测者,照片中的人物谁看起来比较强势,最后再总结所有人物的强势度(支配度)评价结果。

结果如下所示:

位于高处的人占73%,位于低处的人占27%;

站着的人占59%,坐着的人占41%;

位于前方的人占57%,位于后方的人占43%;

位于右侧的人占52%,位于左侧的人占48%。

从结果可知,强势度最高的人,应是“位于高处且站在右侧前方”的位置上。只要牢记此位置,那么你的面面俱到技巧将提升许多。

根据状况来改变你的位置,举例来说,你想向上司提出较难开口的要求(如请假)时,站立于坐在位子上的上司面前提出要求,就可提高成功概率。这个时候,要给上司必要的压迫感。另外,当上司走到办公桌前时,应立即起身,让自己与上司处于同等的位置。

与地位较高的人交换名片时,可稍退一步借此减少自己的强势度。像这样“保持距离”的动作,不但可让双方保有各自的私人空间,同时也能表现出尊敬对方的态度。如果在公司里看见为某事烦恼的新人,千万不要站着,以俯视的姿态去安慰,他(她)会因为你的位置而感觉是被训斥而不是理解,可以放低身段坐到他(她)的旁边,在同样的高度下倾听他(她)的烦恼。

相反地,如果在谈话时经常将身体靠近对方,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压迫感。

25岁的小王,就职于某大型金融公司。每周一,公司都要开例会。小王认为,想被领导委以重任,应该经常在领导面前“晃悠”,增加“曝光率”。为此,每次开会他都落落大方地坐在领导正对面。不料有一次,领导心情不好,不停找每一个部门的茬。小王就坐在领导对面,领导一抬头,刚巧与他目光对视。领导当场就点了他的名字,还数落出他好几个缺点。“自从有了第一次批评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小王说,如今只要领导开会找茬,就会下意识地把矛头指向他。这是因为与人相对而坐,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这是由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由于彼此正面相对,视线强烈,也有一种直视对方心理的攻击性。因此,不管是站立或坐下,水平位置也会产生一些职场问题,适当调整,在开会时选择最好的位子就是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立性,但又不至于没看到你。

改变位置虽然看起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却是面面俱到技巧中能够发挥出惊人效果的诀窍之一。 所以在面对与上司或下属沟通难题时,除了从自身的表达方式、沟通能力方面来考虑以外,也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正确。

总而言之,在面对上司或地位较高的对象时,务必调整自己的位置,以避免带给对方不必要的压迫感,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注意用位置来体现自己的决心及能力。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像冷血杀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那个人看上去就像坏人”、“他长得就一副小偷的样子”等等,我们都知道不能以貌取人,但事实上,相貌却常常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王牌科技类节目《明日世界》直播中,他们播放一段模拟审判的视频,然后请观众充当陪审团,来确定视频中的被告是否有罪。观众可以通过拨打两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进行投票。

不过,电视观众并不知道,研究人员已经把全国分成了两个大组。为了配合这次实验,英国广播公司让发射器传输两种不同的信号,从而让两组观众看到的也就是两种不同的节目。

被告被指控破门而入偷走了一台电脑,所有电视观众看到的犯罪证据都是一样的。然而,两组观众看到的被告是不同的。其中一个被告的脸部特征与人们通常想象的罪犯非常吻合--塌塌的鼻子和深陷的眼窝。另外一个被告的脸部特征则给人以清白无辜的印象--婴儿脸和清澈的蓝眼睛。为了确保实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两名被告穿的衣服是完全一样的,坐在被告席上完全相同的位置,而且都面无表情。

实验结果证明,很多观众的判断都受到了被告脸部特征的影响。大约40%的人认为塌鼻子、深眼窝的被告有罪;只有29%的观众认为蓝眼睛、娃娃脸的被告有罪。很多人忽视了犯罪证据的复杂性,单凭被告的脸部特征就草草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陪审团要做的决定都是很严肃的,所以他们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持理性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在我们尽最大可能保持理性的判断中,面貌的影响因素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明知道不能单靠一个人的长相,便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会违法犯罪,但事实上我们常常无意识地这样做。不仅普通人会受这种长相效应的影响,就连对训练有序的律师、法官,也难说完全不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