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59

第59章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14)

英国东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学生在考试前喝杯水,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更出色。而对于上班族,在压力过大或需要做决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帮助头脑变得清晰。

我们知道,在夏季时,炎热的天气易导致紧张和烦躁情绪的出现,这时如果多喝水,不仅可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并且可以及时调整心情。

一个炎热的午后,丛菲和几位朋友约好了一起喝茶聊天。3点一过,只见一个朋友从屋外风风火火地进来了,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天气热死了,整个人都很烦,今天出去办了点事情,差点就和别人吵起来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类似这位朋友的遭遇,丛菲这段时间可是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如此抱怨。近来天气闷热,丛菲心情开始也烦躁。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多喝水能调节自己的心情,就开始每天定量喝水。

想到这里,她对朋友友说:“我开始也像你一样心情总是烦躁,但由于天气热老出汗,我就刻意地比平日多喝几杯水,以补充体内的水分流失。可没想到我的情绪也开始发了变化,不再那么焦躁不安。你不妨也试试看。”

在炎热的天气中,人很容易出汗,体力消耗较快,我们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喝开水。喝水不仅有利于健康且可消除疲劳。

生活中,有些人总以为不渴就不必喝水,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美国“水健康”网站指出,当人们觉得口渴时,身体已经流失了至少1%的水分。香港卫生署曾做过一项调查,有1/3成年人每天喝水少于6杯。上班族工作忙碌,常常半天也顾不上喝一口水。因此,上班族应该形成良好的喝水和排尿习惯,每1小时喝一次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为吃一顿饭绞尽脑汁,却不会为喝一杯水煞费心思。大多数人觉得,喝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拿起杯子“咕嘟咕嘟”一杯水下肚不就完了吗?

其实,喝水的学问远不止这些,喝水的方式及喝水的时间和时机都会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这里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睡前抿两口

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因此,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

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地入睡。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过多,老年人有起夜的习惯,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偿失。

2.运动后小口喝水

运动过后,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这时胃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如果立即大量饮水,水分积聚在胃肠道里,会导致肚子发胀,影响消化。最好过几分钟,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后,再接着小口小口地喝些温开水。

喝水时,尽量保持速度平缓,喝水的频率最好与心跳频率接近,再间歇式地分多次喝。这样,才能使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进入体内的水分。

3.洗澡后喝水要慢

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会端起杯子一饮而尽。专业医师认为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比平时快些,喝水应特别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否则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4.便秘大口喝水

中医认为便秘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缺少津液,大口喝水能起到迅速补充津液的作用,从而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就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5.感冒时多喝水

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病菌迅速排出。感冒时多喝些水或纯果汁,对于疾病康复很有帮助,因为有助于冲走呼吸道上的黏液,让人感觉呼吸舒畅。此外,如果发烧了,人体出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要自身降温,这时就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代谢加快的表现,需要补充大量水分。

为何和睦的家庭说话时多轻声细语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周围的家庭,就会发生这样一个现象:那些脾气温和、对孩子说话柔声细语的家长们,通常给孩子营造一种和睦、幸福、快乐的家庭氛围;则那么脾气暴躁,习惯对孩子大声呵斥的家人们,通过给孩子带来的是温情不多、对人冷漠的家庭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的许多摩擦与冲突皆源于说话的语调。我们的说话方式事关周围每个人的幸福,其中自身的幸福也牵涉其中。比如,我们扔块骨头给狗,它会去抢骨头。但它只会夹着尾巴走开,没有半点的感激之情。但若以一种轻缓的语调去呼叫它,让其从我们的手中拿走骨头,它就会表现出感激之情。

讽刺、尖刻、怨恨与不满的语调不仅是导致家庭不和睦的原因,因为人们说话的语调中透露出对别人的情感与态度。尖刻的语调,发出的尽是恼怒与不真诚的心理态度,这无疑是让人反感的。有时,当你觉得自己血管喷张、愤怒之火在心中燃烧时,只需人为地压低说话的语调,都是可以缓解头脑发热的紧绷情绪。

容易动怒或是稍有抵触即怒气冲天的人,很少会意识到,若是任由愤怒的火焰肆无忌惮地蔓延,神经细胞将会被烧得短路,这将损害脑部敏感的机制。不久,他们就会难以自控,就像一个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要知道没有比在愤怒时表现出的卑鄙与龌龊的品行更让人觉得羞耻的了。

若是所有家庭的成员都一致同意,在彼此说话之时,绝不提高嗓门,那么,家庭中多少不和的场景都是可以避免的!若是母亲有吹毛求疵与惯于批评的喜好,那么就在你求知若渴的孩子面前,用最富亲和的语调与充满爱意的言辞大声地朗读奇幻书籍上的内容吧。若是身为人夫的,在婚后能像在热恋时期,采取一些相同手段来取悦自己的伴侣,家庭就会和睦许多。

有一位总是保持严肃、冷峻、威严的表情的老妇,邻居的孩子都害怕她这副表情,每见遇到总是远远地避开她。一天,她前去照相。在相机面前,这位老妇的表情还是依旧冰冷。当摄影师看到她这副表情时,从相机后面的探出头,突然说:“太太,请把你的眼神给点光。”她努力着按摄影师说的做。

“脸上更加舒展点。”摄影师轻松地说,带着自信与命令的语气。

“年轻人,你这么对一个沉闷的老人发号命令,让人无法笑出来。。”

“喔,不,不是这样的。这必须是要你从心做起的。再试一次,好吧。”摄影师以平缓的语调回答。

摄影师的语调与行为充满了自信的气息。她再次尝试了一次,这次比上次进步了许多。

“好!不错!你看上去年轻了20岁”。摄影师再一次用亲切而真诚的声音赞叹道。

老妇人带着一种奇异的心情回家。这是她丈夫离去之后,别人对她的首次赞美,这种感觉还真不错。照片冲洗之后,相片中的她仿佛获得了第二次青春,脸上泛起了年轻时期久违的热情。她久久地注视着照片,然后以一种清晰与坚定的语气说:“如果我能做到一次,那么也可以再做一次啊。”

她走到梳妆台上的小镜子前,平静地说:“凯瑟琳,笑一下。”苍老的脸上再次闪现出一道荣光。

“笑得灿烂点!”她用最温柔的语气对自己说道,脸上也随之闪现出一副淡定而富于魅力的笑容。

邻居很快就注意到其中的变化。他们都私下问她说:”凯瑟琳小姐,您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好像年轻几岁了,您是如何做到的?”

老妇人温和地说:“这一切都要说话做起,轻声细语可以让人内心更愉悦。”

老妇人从摄影师那里发现了重获新生的秘密,就是微笑着面对生活,温和而轻声细语对他人和自己说话。从心理角度讲,轻声细语的时候,人的心思一般会很谨慎,时刻处于尊敬、慎重的状态。同时,也会营造一种恭敬、谨慎的氛围。对自己和他人都好。相反,大声地用命令的口吻说话,心思将便会散漫、不再集中,并且还会给人失去理智,有失庄重之感。

另外,科学家发现,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习惯用响亮声音说话,很可能会影响体内免疫系统的运作。而老人一直大声说话,其身体健康影响的程度更为严重。与此同时,习惯低声细语讲话的人,性格通常比较随和。所以这些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其长寿的可能就大。

健康之于身体恰在于各个部位的相互关系的和谐,就是一种最佳的状态。任何一点的不舒畅都会让身体出现失调。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轻松生活,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与人发生争执。因为大声说话会导致心跳加速,并导致一系列潜在疾病的发作。

人为什么要发笑

当人们看到有趣的事物或者觉得开心时,我们会笑。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笑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如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笑”,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与之相关的词语。

笑的种类的确很多种,科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弗洛伊德、康德、柏格森等学者都对”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可惜,人到成年,每人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孩童时代每天笑400次左右少多了。对健康来说,这至少是令人遗憾的损失。

心理学家家们发现,笑是人类与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最近有研究结果表明,经常笑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因此,笑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可是,我们到底为什么会笑呢?据科学家说,地球上的生物中,只有人类和一部分猴子会笑。的确,我们从没见过鸡或鸭子笑,如果有会笑的青蛙,那也怪吓人的。

人的笑来源于主管情绪的右脑额叶。每笑一次,就能刺激大脑分泌一种能让人欣快的激素--内啡呔。它能使人心旷神怡,止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40倍,对缓解抑郁症和各种疼痛十分有益。

美国精神病学家V·S·拉马钱德兰在《大脑?还是幽灵?》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叙述:“当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需要提高警惕的事情时,人会紧张起来;但当弄清情况后,如果发现这个事情对自己并没有威胁,人会笑出来。”

吴波正在走到下班的路上,在一个街角处准备拐弯回家。突然,有一个身穿黑衣、凶神恶煞的大汉站在到他的面前,吴波心头马上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心想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抢钱还是打架?于是,他马上提高了警惕,心跳加速,变得紧张起来。

就在吴波准备拿出手机拨打110报警时,没想到那人忽然面带微笑说:“我想去交通路的蒂湖花园小区,你能告诉我应该坐哪路公交车吗?”吴波听到这句话,紧张的心马下松懈了下来。于是,吴波耐心地告诉他,过前面的路口坐19路车。

那人离开时,竟然用很不标准的英语向他道谢。这时,吴波便忍不住笑了出来。

由此可见,人在感到危险时会紧张,但当发现危险并不存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笑出来。在心理学中,对这种状况的解释是:笑是缓和某种紧张状态的方法,人通过笑可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讨好地笑”和“谄媚地笑”也是缓和紧张状态的方法。

如果我们对着镜子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笑其实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可以释放紧张的情绪,缓解压抑的心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1.笑可以缓解压力

笑是一种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清除神经紧张,使肌肉放松。并且可以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驱散愁闷。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对人微笑有助于克服羞怯情绪、困窘的感觉以及各种各样的烦恼,从而进一步增加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友谊。

2.笑能缓解疼痛

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颈、背、腰肌长期处在固定位置,过分的紧张和收缩容易引起头痛和腰背部酸痛。有这种职业性肌肉劳损的人只要笑口常开,无疑会从这种特殊的运动中大大获益。

因为笑可使一些部位的肌肉收缩,另一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一张一驰,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实在是一种缓解痉挛性疼痛的妙法。

3.大笑有助呼吸

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不仅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而且对哮喘和肺气肿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人笑伴随的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的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消化功能紊乱的人之所以在笑运动中得到改善和治疗,其道理正在于此。

4.笑有助美容

笑可以美容,因为笑的时候,脸部肌肉收缩,会使脸部更有弹性。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此话应用生物学角度。当你笑的时候,大脑神经会放松一会儿,从而使大脑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脾气来得快,伤口好得慢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时,有的人反应平淡,似乎无关紧要,照常工作;而另外一些人通常会大惊小怪,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有时候哪怕是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为什么相同的伤口,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相差如此大?

医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有些人对疼痛是非常敏感的,这是因为他们的痛点比较低,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美国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里伯曼博士做了一个临床测试:用手挤压位于耳廓正下方、颌角后的位置可以测出测试者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