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67

第67章 拯救伪快乐(6)

人的姿势与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重视自身肢体语言,带给他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1.坐姿要显示出稳重

坐姿的最基本要求。即坐得端正、稳重、温文尔雅。入座时,应轻、缓、稳,动作协调柔和,神态从容自如。人应走到椅子前,转身背对椅子平稳坐下,若离椅子较远,可用右脚向后移半步落座。女子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若穿裙子则应注意收好裙脚。一般应从椅子左边入座,起身时也应从椅子左边站立,这是一种礼貌。

落座后,应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重心垂直向下,双肩平正放松,上身微向前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要并拢。亦可双脚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两臂曲放在桌子上或沙发两侧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坐椅子时,一般只坐满2/3,脊背轻靠椅背。端坐时间过长,可以将身体略为倾斜,头面向主人,双腿交叉,足部重叠,脚尖朝下,斜放一侧,双手互叠或互握,放在膝上。若是着西装裙的女子,最好不要交叉两脚,而是并靠两脚,向左或向右一方稍倾斜放置。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2.立姿要端正

立姿的最基本要求即站得端正、挺拔、优美、典雅。具体要求是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挺胸直腰,上体自然挺拔,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双手中指压裤缝,腿膝伸直,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一种挺、直、高的美感。

男女的立姿亦应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子应站得刚毅洒脱,挺拔向上,舒展俊美,精力充沛;女子应站得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3.走姿要优雅

走姿的最基本要求即行得正确、优雅、轻盈,有章奏感。在行走时,应昂首挺胸,收腹直腰,两眼平视,肩平不摇,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脚跟成一条直线。起步时身体微向前倾,身体重量落于前脚掌,并注意在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伸直膝部;迈出每一步都应从胸膛开始向前移动,而不是腿独自伸向前。

人的形体在运动中构成种种姿势,良好的姿势形成优美的仪态。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秀雅合适的姿势在社会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体姿的端正培养。

助人为乐者更快乐

我们常常认为,拥有便是快乐:拥有金钱和权力,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快乐;拥 有漂亮的衣服,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所以快乐;拥有许多的爱情,可以让众人羡慕,所以 快乐。 其实这些, 往往是没有拥有之前所认为的快乐, 那些正拥有着这些所谓的 “美好资源” 的人们,他们是否快乐呢?快乐的意义在哪里?

一项对金钱与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心理学调查,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即金钱与快乐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而是呈一个倒“U”字的曲线,也就是说,很有钱的人往往快乐指 数是下降的, 更多的金钱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所以说, 拥有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呢?

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助人者最快乐。 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个产量。我们来看佛经中的一个故事:

一天,有三个人凑在一起,他们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快乐,其中一个人提议去请教一位有名的禅师。三人找到禅师说明了来意:“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快乐?”

禅师说: “你们先说说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在世上?”

甲说,他活在世上是因为他一家老小要靠他养活,所以他不得不活着。

乙说,等到有一天他老了,就会看到满堂的儿孙,那时他就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所以他要活着。

丙说,因为他害怕死,所以要活下去。

禅师听完他们三个人活着的理由,笑道: “如此的生活理由,自然不会快乐。”三个人不明白,于是问道: “那如何才能活得快乐呢?”

禅师没有回答,而是又道:“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觉得自己就快乐了呢?”

甲说,我要是有了无数的金钱,就会觉得快乐;

乙说,我要是有了至高的地位, 就会觉得快乐;

丙说,我要是有了完美的爱情,就会觉得快乐。

禅师又笑了: “许多人虽然拥有这些,但活得并不快乐。相反,正是这些带给他们无尽的烦恼和忧虑。让我告诉你们快乐的秘诀:金钱要布施而不是占有才会快乐,爱情要奉献而不是索取才会快乐,荣誉要服务他人而非唯我独尊才会快乐。”

三个人听了之后,此后的生活过得快乐而幸福。

助人是快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帮助别人会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和需要。例如,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盲人过马路时,我们适时地给予帮助,对方礼貌地向我们表达感谢。而此时,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会充斥着我们的内心,由于我们的行为让自己感到了别人对你的需要和依赖,而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就是快乐。

美国一家心理学杂志进行了一项大型的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比不乐于助人的人有更多的快乐感受,他们的生活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比后者要高出 24%。此外,这些人患各种心理疾病如忧郁症等的几率也远远低于后者。 由此可见,助人不仅仅给别人带来帮助,还能为自己减少疾病的困扰,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我们常常说,雪中送炭的美丽要远远超过锦上添花的光彩。在一个人最脆弱,最需要你的时候,我们所给予的一把搀扶,一个眼神甚至一丝微笑都能在他的心里永远留下美好的痕迹。而自己也会因为这些美好而感动,而更为欣赏自己。助人,帮助的不仅是别人,受益的还有自己。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们认为还是助人是一种自我肯定的需要,当你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 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自豪,快乐的感觉。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和消沉的情绪。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叫做”镜像自我”实验。

在孩子的鼻头上点上红点, 然后让他们照镜子,如果孩子们知道镜子中的人是自己,那么他就会去摸自己的鼻子;反之,他 会去摸镜子中的那个影子。这个实验就是”镜像自我” ,通过照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存在。后来, “镜像自我”的意思被引申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别人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们的肯定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表扬。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成就动机,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最基本的成就动机就是自我的价值被肯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不仅仅通过各种成绩和名次来体现,还常常由于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而得到升华。这种心理上的认同,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的生活中总是洋溢着这种对于自我的肯定和欣赏, 无疑你会每天都拥 有阳光般的快乐。反之,抑郁,困惑可能就会不时的光临你了。所以,让我们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尽量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快乐!

为什么嫉妒会让人意志消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人一旦成名或取得了某种成就,接下去就会有很多闲言碎语踏至而来,有时候甚至是人身攻击。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树大招风”的原因吧。这些人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这种“滋味”就是嫉妒心的体现。

嫉妒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是一种消极的情绪。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做最顽强、最持久的情绪了。”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的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还能导致某些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研究显示,嫉妒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甚至生殖系统,引起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情绪低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背酸痛等症状。

嫉妒的心理犹如魔鬼,它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但是被嫉妒的人常常是浑然不觉的,这反而使嫉妒的人更痛苦,这种痛苦使得他再没有多余的精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总是在别人的长处下生活,让别人的长处成为永远遮盖自己发挥优势的阴影。

据说有一个嫉妒心非常强的人,他的邻居生活比他过得好,他就非常嫉妒自己的邻居。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

但是他的邻居一直生活得很好,并且每次见面对他微笑,还主动给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不痛快。就这样,他每天折磨着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不久,他大病了一场。

邻居得知他生病后,前去家中看望他,甚至还劝慰他安心养病,不要想太多杂事。这下,他更生气了,感觉邻居在故意嘲笑他,他决定有机会给邻居点颜色看看。

他病愈后的一天晚上,他在花圈店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感觉无趣,马上走开了。

从此以后,再也不嫉妒邻居了。

有句谚语说:“好嫉妒的人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这个故事中的人就是出于嫉妒,把自己置于心灵的地狱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自己除了大病一场,却一无所得。

嫉妒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还会引发“嫉妒妄想症”。当然,一般的嫉妒心理也并非那么可怕,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正确对待。

生活中我们多少可能都有嫉妒心,当我们面对同学或朋友的不断取得成功时,心里会“隐隐”觉得不平衡,这种“隐隐”的感觉是可以控制和调整的,不但不会影响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还可以将这种情感化为动力。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总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因此说,有嫉妒心理并不可怕,只要微笑着去战胜它,就能数好人生的念珠。在这里,列出几种克服嫉妒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自我评价。

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规划。这将使你变得更积极,情绪更稳定,因为你不再与他人比较,不会再为他有你无的事情心生嫉妒了。

2.要培养洒脱的心态。

嫉妒常常来自于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缺乏”。你觉得嫉妒,也许是因为别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或等待的机会。这种“缺乏感”总是会扰乱我们的想法、感觉和生活,从而引起嫉妒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

培养洒脱的心态在克服嫉妒上是很重要的。当我们知道这世上有很多机会时,便没什么好嫉妒的了。所以,每当我们发现自己又被嫉妒纠缠时,请记得把焦点从”缺乏”转到”丰富”上,这样,也许就能坦然应对嫉妒了。

3.不和别人比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比较会让人变得很消极。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假如当我们有辆很漂亮的车或有份很好的工作时,这种比较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暂时感觉良好。但这种心态会让我们去留意那些比自己拥有更多的人。毕竟,这世上总有人比自己拥有得更多、更好,所以,在这场较量中,我们不可能一直“赢”。与其盲目攀比与自己找别扭,不如不

4.勇于承认嫉妒心理

如果嫉妒的负面情绪已影响了我们的心情,而我们暂时也无法立即摆脱它时,就勇敢承认这个事实。这时,我们要强制自己停止与嫉妒斗争,承认并接受它。心理学家认为假如接受一种情绪,我们便能平静地看待它,停止给它提供能量,这种情绪便会最终消失。

调整嫉妒的心理关键是学会面对自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可以借嫉妒心理的强大力量去奋发努力,升华这种嫉妒之情,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这样嫉妒对我们工作和生活反而有积极作用。

为什么乞丐比富人更快乐

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都在追逐幸福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人们才会感觉真正的快乐。恐怕很多的答案都是富裕的生活,住上别墅,开上豪车,有花不完的金钱。的确,人们总是认为财富与幸福是成正比的。

事实上,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祥、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只有当心灵可以感知到快乐,这种感知能力不是任何机能可以增减,也不是任何环境可以改变的,更与财富无关。

乔治·M·普尔曼 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曾这样说:“除了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夙兴夜寐的劳动之外,现在的我并不比当年那个口袋一分钱都没有的我快乐多少。当年潦倒的我甚至比现在还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