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72

第72章 拯救伪快乐(11)

从初中开始,芸一直发奋读书,芸期望考上好的学校后以自己的能力,向别人证明自己,也为母亲讨好面子。但是尽管成绩再好,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同学仍然看不起她。在学校,她常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给同学的印象,是性情冷僻,不好相处的那种。所以,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有时,她甚至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在私底下取笑自己、取笑母亲。

在这种环境下,她常常感到自卑和绝望,似乎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摆脱不了别人轻蔑的眼光。在压抑与愤怒之中,她便想到了报复。不管是邻居,还是同学,谁看不起她,她就偷掉谁的心爱之物。她发现,每偷盗成功一次,她就从中获得到一种极大的快感。随着这种偷来的藏品越来越多,心情也格外愉悦。直到后来,心情稍有不顺,就开始朝别人下手。

其实,类似的偷盗现象在其他的大学生中也有过,起因也都是无法正确对待周围的眼光,借此来平息自己心中的不满。有关专家认为,社会上的偷窃,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一般属于一种生存行为。而如发生在这名女生身上的这种偷窃,是属于心理不卫生行为。这种盗窃,偷了东西不是为换钱,偷了钱也不自己用。只是从“偷”这种行为中享受一种乐趣,一种快感。

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如发现了暴露癖一样,人们一般都是从道德角度去考虑,很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去帮助。很多时候,事发后,有这样畸形偷窃心理的孩子,无一例外地受到学校严厉处分。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症。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更多心理上的关爱,找到他们心理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及时给予心理的疏导和指引,让孩子回到正确的人格轨道上。作为父母,在事发之后,应避免打骂或羞辱孩子,而应站在孩子一边,给孩子更多理解和帮助,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孤立。而作为学校,建立更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让孩子们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及早形成。

总之,很多孩子犯错并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错,而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失误,在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的同时,自身的人格修炼与健康人格教育,应引起家长、学校、社会深思。

谁最容易被压力打败

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如果你恰好在进行一项耗费工作记忆的复杂的思考工作,或是在解决推理问题,仅仅是焦虑本身就会让你发生思维短路。

演员芭芭拉·史翠珊或是卡莉·西蒙,她们都是对自己和自己的表演有高度的自我意识的典型代表,同时这两人也因为在舞台上大失水准的表现而为人熟知。西蒙曾经这样表示,“我觉得,站在人前,把自己和自己的才能展示给大家的整个经历都是一件十分不自然的事。”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西蒙就曾经因为承受不了过大的演出压力,在匹兹堡的一个演唱会上当着10 000名歌迷的面崩溃过。

挪威籍的运动科学家盖尔·乔尔特对世界杯(1982~2006)、欧洲冠军锦标赛 (1974~2004)、欧洲足球协会联盟冠军联赛(1996~2007)的录像资料中出现的罚球进行了分析。据此,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越是处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越会增加你失败的概率。在这项研究中,他总共分析了298个运动员的366次射门。不足为奇,在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中,射门成功的概率比失败的概率要大得多,总的来说74%的射门成功了。但乔尔特发现射门成功次数最多的往往是我们意料之外的球员。

自我意识水平高的人在压力下实际上不易发生思维短路,因为他们习惯在人们的高度关注下表现自己,高压环境对他们来说并不罕见。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压力下自我意识水平高会让你想得过多,而结果就是你会更容易发生思维短路。

你或许会有兴趣了解,成见在体育领域同样会产生影响。如果消极的成见认为你在球场上或赛场上的能力有限,那么你可能会在压力之下发生思维短路。

米娅的妈妈和爸爸在宜必思高尔夫俱乐部打高尔夫球,当米娅的妈妈准备挥下第一杆时,她的丈夫说了几句话,对男性和女性的力量作了一个大体的评论。他说,女性天生就力量不足。米娅的妈妈对丈夫的评价不屑一顾,她走到球跟前。通常情况下,长距离击球是她的强项,但是因为丈夫随意的评价,她挥出了几年来最差的开局杆。虽然她丈夫并不是为了使她精神不安妨碍她发挥才说那些话,但是米娅的妈妈刚刚就经历了成见威胁。

难道这些无足轻重的评价真的会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练习和比赛产生影响吗?换句话说,这些运动员们根本不买账的评价是如何对他们的表现起到这么大的影响的呢?

在一项调查中,分别让黑人和白人高尔夫球手在室内的高尔夫推杆专用绿地上做一系列的推杆动作。告诉其中一部分人说,现在进行的推杆是“运动智能测试的一部分”,自然是因为推杆是需要思维的一项运动。而对其他高尔夫球手却说这次推杆是“先天运动能力”测验的一部分。

当黑人高尔夫球手被告知推杆是为了衡量运动智能而不是先天运动能力的时候,他们表现得相对较差。白人高尔夫球手表现得则恰恰相反,当他们被告知推杆是为了衡量运动智能的时候,他们表现得比平时要好。正如在任何高压的情况下,当运动员担心那些持续存在的负面预期时,他们就会更加小心翼翼地对待比赛过程中的每一步以确保成功,结果“分析性麻痹”发生了。

可见,很多人都会受到别人话语乃至外界压力的影响,表面上可能不会在意,但是潜意思中已经把这种无形的压力转化为思维,在工作或是比赛中很有可能受到潜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产生偏差。

冥想可以控制忧虑

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忧虑呢?

生活中,有些人会有异常多的忧虑,被称为心胸狭窄或者好做消极思考的人。

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父母多虑,孩子就会随着父母去模仿。即一对多虑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多半也将形成惶惶不安的忧患性格。一个人多虑还有个原因,就是从小形成了对父母一种不稳定的“依赖”。或许,每一个人在幼年时期都曾受到过一定程度的伤害。直到现在,这些埋藏在心底的痛楚还在不知不觉中时不时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为了消除这些痛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自我反省。找不到忧虑的根源所在,永远无法从迷途中走出来,如果恐惧占据着忧虑的绝大比重,就要找到克服的方法,如果是因为小时候的伤处挥之不散,就要治愈它。

那么,多虑的人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这类人经常会因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战战兢兢,往往无法接受的是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也会因无法预见的未来而不能忍受当时的模糊状况和不确定的因素。多虑的人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自己心中的忧虑视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利因素。多虑的人不仅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会被这种忧虑所击败,并且使自己的精神承受了更多的负担。

去年,经美国知名的经济类杂志《商业周刊》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了烦恼是影响业务效率的罪魁祸首,冥想被看做是提高员工士气的重要因素。”韩国国内的雅虎、谷歌、苹果等大型外资企业也将冥想作为公司内重要的教育节目。

但是,每个公司运用冥想教育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减轻剩余员工的业务负担,AOL时代华纳公司自从大幅度裁员之后,就开始在公司内实行冥想教育。

而“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则选择在长时间会议中间休息时间里插进冥想教育课堂,从而使会议效率提高。

《商业周刊》报道说:“通过冥想教育,许多经营者都不约而同地察觉到,公司员工的决断力和共通能力都大有提高。”因此,为了该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地消除员工的烦恼,提高生产效应,美国企业在其经营当中积极运用冥想教育。

冥想的一大优点就是不用向别人求助便能自行解决,而且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往后,有研究结果显示,冥想对于身体和心理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多虑的人主要将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担心某些事情上,因此,他们经常会感到头痛或浑身乏力。而且这些心里充满了忧虑的人,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当中。

冥想,主要分为集中冥想和智慧冥想两种方法。也有种叫法将这两者称为“奢摩他”和“内观”。集中冥想是指集中精神、维持平稳心态的方法;智慧冥想则是指通过感觉身体和心灵上的变化,最终达到一种无常和无我的超然境地。

集中冥想,首先穿着要舒适,需要安静的环境。然后,双目闭合,双腿盘绕,伸直脊椎,放稳心态,开始感受自己的呼吸。

人的身体内一共有七种能量通道,集中冥想时,最好将自己的意识置于鼻尖,或者胸部,及丹田查克拉。

第一次试图冥想的人,就要把意识置于鼻尖。即使突然想起什么事情,也不要接着往下想,要把自己的意识始终置于鼻尖处,一边平缓地呼吸一边集中精神。

另一种方法就是呼吸时反复地背着真言。像时间比较紧的早晨,也可以在床上做简单的集中冥想。在办公室里,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你可以用集中冥想消除工作负担。

都是情绪失控惹的祸

当人处于高压环境中,他们抑制情感和非理性行为的能力就减弱。思维行动都不受控制,很容易才产生失态行为,甚至是使用暴力。

“在激烈的战斗中,我的激情和情感占了上风,结果我没有理性地应对当时的情况。”这段话是由网球选手威廉姆斯在2009年美国公开赛中对着一个司线员(辅助裁判的一种)大哭而导致她失去比赛资格早早出局后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