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95

第95章 外在的非理性也是可以预测的(6)

长这么大,还没人这样否定过她,现在找个心爱的男人,却变得一无是处。她很伤心,也有些不服气:“不是说我不能干吗?我就做给你看,让你瞧瞧!”于是,她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起早贪黑。本来就很聪慧的她自然水到渠成,成了单位的骨干,口袋里的钱也比老公多出许多。她天真地幻想,我现在是“进得厅堂,入得厨房”,不仅模样出众,工作上也如鱼得水。在家里,孩子带得好,饭菜香喷喷,这回肯定是老公眼里的超级好女人了吧?

可让她不得其解的是,老公更挑剔了,从来就不正面肯定她。这使她失望极了,两个人的感情也慢慢出现裂痕。

仔细分析,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一般男人喜欢在自己心爱的老婆面前显显身手,比如“我做事情比较利落,我挣的钱比你多,我处理问题比你强”等等。爱你的男人还忍不住加上一句“你这个笨蛋”,其潜台词是:没有我,你能过上这么舒适的生活吗?

但女人有时听不懂男人的潜台词,聪慧的女人更受不了男人的这种奚落和打击,索性继续奋发向上,不知不觉成了职场高手。长期下去,事与愿违,丈夫不但没刮目相看,还越发冷落了。

由此看来,老公的话有时是要“反着听的”。所以他说你不能干,或许是为了炫耀他的能力;他说你做得不好,也可能只是想显示自己的优势而已。男人爱女人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时不时突出一下自己的优势,以巩固其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彰显丈夫的分量。可惜我们聪慧的女性朋友有时读不懂男人语言背后的含义,结果也就变得越来越能干,可老公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所以,她们一直都在强调,女人要听懂男人的潜台词,才能很好地与他们相处。男人的表达往往直截了当,就事论事。当女人读不懂时,他们会不知所措,不再多说,甚至沉默。而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碰到类似被“贬低”的事情呢。

为什么丑男会让婚姻更幸福让家庭更安定

美女配丑男,婚姻会更幸福。而嫁给“帅哥”的女性最好要提防着点。因为专家发现,认为自己的外表比妻子更具吸引力的男性容易对婚姻感到不满。

男性英俊的脸庞或许可以促进百货商店里男士香水的销量,但其重要性与女性的外貌不可同日而语。帅还是 很有意义的,例如丹泽尔·华盛顿、布拉德·皮特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帅哥形象,有研究发现帅哥平均比不帅的人收入多5%。但在婚恋市场上,帅的价值处于不断 变化之中,因为女人嫁给帅哥不一定幸福。

在家庭肥皂剧中,经常可以见到可爱苗条的老婆唠叨矮胖且相貌平平的老公——电视编剧已经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在外貌上,女人比男人更加“情人眼里出西施”,上述夫妻搭配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男人即使不帅,也可以找到很好的伴侣。相比之下,女人如果偏离美女标准就比较不幸 了。纽约城市大学女皇学院的心理专家让4000多人对多张年轻男女的照片进行1~10分的评分,结果男性对女性的评价高度一致,但女性对男性的评价就比较 多样化,有些女性甚至给看上去很丑的男人打了高分。

这是因为,外貌并非女性心中最重要的因素。女人真正在乎的,是男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资源。这意味着, 她们对一个男人的外观评价是掺和了其他考虑因素的,进而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主观评价。相比之下,女人的外貌对男人来说至关重要,一看就能作出客观的评判, 不会受到她的人品、地位等因素的左右。

女人对男人的评价差异较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对“社会地位”的定义差别也很大,有时甚至跟经济收入无关。有些女性特别欣赏头发蓬乱的吉他手,另一些女性则喜欢西装革履的商务派头。

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一个男人的性吸引力。英国阿伯丁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健康状况与其女性国民喜欢的男性类型存在微妙关系。在人口健康水平高的国度,女性倾向于脸容女性化的阴柔男性,而在人口健康水平低的国度,女性则倾向于选择男性化特征明显的阳刚男人——这些男人雄激素水平高,雄壮有力。也许当生活不安定的时候,光会抱着你哄你的男人恐怕不是你择偶的首选。

女性对男性的看法还取决于她们的需要。只打算短期交往的女人更喜欢帅哥,对她们来说,不帅的男人有钱也不顶用。如果女人想找长期发展的男人,就会考虑帅以外的素质,例如是否愿意并且有能力养育下一代。

女人在感情上选择短期发展还是长期发展,与月经周期有关。处于排卵期的女性更青睐阳刚雄壮的男子,而怀孕期的女性更喜欢阴柔的类型,因为这类男人更愿意关心和保护她们。

不帅老公很少被嫌弃。长得丑的确会影响生活——研究发现,英俊男人比不帅的同事在经济收入上平均多5%。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迈什甚至计算了整个职业生涯的总收入,发现长相好的男人比相貌最不好看的同龄人多赚25万美元。

但是,帅哥在婚姻上并非一帆风顺。帅哥们很容易亲密接触多个女性,这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只是梦想,但帅哥们往往比较难将配偶人选长期固定下来,而且在日后的长期共同生活中,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较低。如果男性的外表更具吸引力,那么他们给予妻子的情感和实际支持往往较少。

美国田纳西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麦克努蒂对一些夫妇进行了调查,让他们评价配偶的魅力,又了解配偶对他们好不好,即夫妻双方有没有积极的互动、温情的关怀等。结果发现,妻子比丈夫外貌更好看的配对在相互支持上做得最好,而这方面做得最差的,正是丈夫很帅的配对。麦克努蒂称,问题的关键是谁更好看——也许娶了漂亮妻子的丈夫想要守住她们,就更愿意付出。相比之下,帅丈夫往往感到自己不能在亲密关系中得到些什么,甚至为错过其他更好的机会而感到懊悔。

相貌在中等或以下的男人则没有这个问题,而且妻子一般也不会为此嫌弃他们,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男人。男人即使秃顶也不必担心女人不爱。而另一方面,大多数聪明而且体贴的女人则常常被老公取笑外貌不够靓女。

很多女性都喜欢找外表帅气的男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很多帅的男人却很花心,就算结了婚自己心理也不踏实;其实不帅的男人可以让自己更有安全感,让婚姻可以更幸福

第三十一节 规范成本:为什么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

为什么孩子不吵闹了

在现实生活,面对孩子们不懂事的吵闹,大人们总是习惯地呵斥、责骂他们。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并不好,面对大人们的指责,孩子就算暂时停止了吵闹,心里却充满了不满,而且容易反复发生此类的事情。因为,大人们的呵斥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从心理上改变什么。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这就是心理上的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阳光花园小区本来是一个环境很安静的小区,但因为一辆烂汽车而显得热闹起来,老人们甚至感到特别闹腾。事件是这样,在小区8号楼的后面,停放了一部烂汽车,每当下午六七点时,家长们在家准备晚饭,而孩子们都会在楼下玩耍。这天,有几个孩子发现这个烂得不能用的汽车后,便攀上车厢蹦跳,声间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尤其是住在8号楼的人们更是为之困扰,却也无奈。

这天,孩子们正发跳到车上闹腾,一个老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有个想法,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并高兴地欢呼雀跃,跳得更起劲了,果然,第一名那个孩子得了一个玩具手枪。

第二天,这位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孩子们见奖品分量减少,虽然不高兴,却也开始蹦跳,但是却没有人使劲全力力气去跳,这样一来声音稀疏而弱小。

第三天,老人照旧又对孩子们说:“今日还是比赛,跳得最高者,奖两颗花生豆。”这下,离子们生气了,纷纷跳下汽车,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孩子们走了,老人却笑了。

故事中老人真是智慧,

故事中,智慧的老人正是运用“阿伦森效应”为自己赢得了一份难得的清净。当得知正面阻止无效的情况,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们自己放弃了吵闹。因此,当家长们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采用奖励递法来教育孩子。

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对于奖励、赞扬总是喜欢越来越多,却无法接受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或赞扬不断减少的人。如果把“增减效应”研究透,就可以有效解决奖惩、激励、批评、恭维等问题,使别人对自己感到满意。

这种“阿伦森效应”,给整日处在人际圈中我们,带来了两点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一,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自己的表现不当,导致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

第二,在观察、评价别人的时候,要避免受“阿伦森效应”的影响,从而对别人形成错误的认识,而是应考虑具体的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

另外,把握好阿伦森效应,有意识地制造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心理曲线,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受欢迎的程度,具体来说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先抑后扬,你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但是要从无伤尊严的小毛病说起,然后再给对方恰如其分的表扬。

2.适当的保留,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当的有所保留,留下一点悬念和空间,更有利于彼此交往的加深。

3.把基点拉低。不要一开始就给予对方过多的肯定,应该将肯定态度的基点放低一些,给后面的递增留有空间和余地。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先否定,然后肯定,有意识地以逐渐递增的方式向对方传递你对他的好感,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有效、更长久地赢得他人的好感。

人往高处走,一定就好吗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鼓舞了很多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有遗憾的年轻朋友,他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这一“跳”。但是跳槽真的能达到加薪的目的吗?如果跳槽没跳好,又该怎么办呢?

曾经有一匹云游四方的骏马,它在旅途中感到有些疲惫,准备找个过得去的驿站休息休息。这时,它看到一头驴子靠在磨盘边上悠闲地嚼着草料,便凑上前去搭讪:“驴老弟,歇着哪!”驴子高高地昂起头,几乎是用鼻孔看着骏马:“哦,是马兄呀!对呀,刚刚忙活完,歇息一下。”

骏马觉得驴子看自己的姿势甚是奇怪,就问:“驴老弟,你为何不睁开眼睛看我,而是费劲地用鼻孔看我呢?”驴子不满地打了个响鼻说:“你见过谁的鼻孔会看人?”骏马更是不解:“那你刚才的行为如何解释呢?”

驴子解释道:“最开始,我家主人怕我拉磨的时候东张西望,不好好干活,所以就在我眼前绑了一个帽檐似的东西,让我只能看到脚下半米以内的地方。这么一来,我要想看什么东西就必须高高地抬起头,否则看不到的!”

骏马同情地说:“哎呀,真是难为你了。只能日复一日地看着脚下的泥土,错过了大好风景,真是驴生之不幸呀!”驴子不以为然地边嚼边说:“这有什么不幸的?我并没有看到风景,所以我心中也就没有风景。它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东西,我没有得到,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人能往高处走,是需要很多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这个过程是自我价值期待的一种现实体现,从期待变成现实也是需要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内因是你的竞争实力;外因是人际关系。如果你没有那么强有力的外因来帮助自己在职场中不断攀升,那就最好积极苦干,增强自己的内在竞争实力,在奋斗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现在的年轻人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我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的。一个连自己都不重视和珍视的人,又谈何去把握外界的任何人或事物。爱自己,就要想方设法了解自己、弄懂自己。做很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真诚,而是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让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