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本市保障性住房所占比例将有所提高。列席2010年“两会”的北京市国土局局长魏成林接受表示,新建小区中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比例将由过去的15%提高至30%。
魏成林表示,近几年,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家庭更是“望房兴叹”。以前本市新建小区中配套的保障性住房比例一直都在15%左右,“从今年起,将提高新建小区中配套保障性住房的比例,使这一比例提高至30%,实现翻倍。”
此次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比例,魏成林表示,主要是为了保障北京市中低端收入人群的利益。而比例提高后,也会对房价起到一些综合调剂的作用。
而对于2010年房价的走势,魏成林称,住房作为商品,价格肯定会有涨有落,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涨跌就都算正常。
虽然现在房价一路走高,购房压力越来越大。但了解了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合理选择,还是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的愿望的。
真正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社会保障体系
曾在广东务工8年的四川农民工肖军也带着被解职的怨气说,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活,为老板赚钱,但金融危机一来,老板就让我们滚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怎么能找到“家”的感觉?肖军是去年因金融危机而失业回乡的农民工之一,一说起这样的经历,就感觉特别委屈。
曾与妻子双双在广东东莞一家工厂务工的四川省金堂县人罗世彬,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被工厂辞退回到老家后就再也没想过回到东莞,尽管他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那边打工,什么保障也没有。”他对记者说,“我在广东务工的地方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厂,在这个厂工作了2年多,一直都是每个月1200元左右,没加过薪、没拿过任何补贴或福利。经济稍不景气,就让我们走人。走的时候,我们真的很伤心。”
这其实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尴尬,只要企业经济部景气,员工就要被逼着滚蛋。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际, 2009年春节期间的农民工返乡潮,曾让西部地区大费了一番周折,想了很多办法让这些农民工就近就业和参加技术培训。2008年年底,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就多次组织县就业局、建设局、农业局、扶贫开发办和一些技术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与送课下乡相结合的办法,对3000多名缺乏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进行木工、砖工、电焊工等专业技术培训。后又根据返乡农民工的从业特点、行业分布、劳动技能等状况,以“自愿、对口、就近”的原则,将1万多名具有相当技能的返乡农民工安置到城乡住房、基础设施等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就业。
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所有国民都在这张网中,社会才能稳步、有序、健康的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六节经济指数
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指标——宏观经济指数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先行指数是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滞后指数是由落后于一致指数的滞后指标合成得到,它主要用于对经济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
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探求经济周期波动规律,西方经济统计学家们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研究工作。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七十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世界各国所熟悉。
宏观经济动向分析方法,是在既有的统计指标基础之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一个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并以此建立各种指数或模型来描述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预测未来走势。由于这套指标的描述和预测功能,我们也称该指标体系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或“报警器”。但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第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第二是因为在经济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利用景气指数进行分析,就是用经济变量之间的时差关系指示景气动向。首先是确定时差关系的参照系,即基准循环,编制景气循环年表;其次,根据基准循环选择超前、同步、滞后指标;最后编制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来描述总体经济运行状况、预测转折点。
经济波动的复苏、扩张、收缩和萧条都不是在某一个月发生的,而是通过许多经济变量在不同的经济过程中的不断演化而逐渐展开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变量参与经济波动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基准点,最后再根据专家建议来确定各阶段特别是峰和谷的转折点日期。峰和谷的转折点日期就构成了景气循环年表。所以,景气监测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编制景气循环年表。根据景气循环年表,我们就可以把一系列监测指标划分为先行、一致、滞后指标。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峰与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峰与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如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利用这些指标可以事先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峰和谷。如机械产品订货、股票指数、广义货币M2(美国)等。滞后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和谷的一种确认。如利息率、库存等。对这些指标进行逆转,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超前指标。这些超前、一致、滞后指标,共同构成了景气指标体系。
经济的周期波动是通过一系列经济变量的活动来传递和扩散的。任何一个经济变量本身的波动都不足以代表宏观经济的整体波动,要反映宏观经济整体波动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变量的波动,景气指数的编制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一方面,它能如实刻画现实经济波动的轨迹,反映当前宏观经济波动所处的位置;另外还能够预测未来经济波动的峰谷。
从亚市早盘说起——消费者信心指数
2009年7月1日亚市早盘,美元指数在经历了隔夜尾盘的止跌回升后,暂时稳于80.00关口上方。由于上一个交易日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没能进一步支撑市场的乐观情绪,特别是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再度回落,消费者对目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以及未来经济和就业前景的看法仍然十分悲观,受此影响,美元再度受到投资者避险买盘的抬升进而走高,不过涨幅有限。
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在上个月3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尤其是对未来6个月经济活动的预期指数出现下降。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9.3,该数据远低于此前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所预计的56.0,5月份修正后的指数为54.8。6月份现状指数由5月份的29.7降至24.8,初值为28.9;6月份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经济活动的预期指数降至65.5,5月份为71.5,初值为72.3。同时,消费者对目前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就业前景的看法也变得更为悲观。受此影响,投资者对美元的避险需求再度被激发,美指也在该时段迅速攀升至80.00位置上方。
什么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为什么亚市的货币汇率会和消费者指数联系在一起?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始建立和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1997年1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开始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初,在省市一级率先建立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制度。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者信心(或情绪)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其家庭收入水平的估价和预期的反映,这种估价和预期建立在消费者对各种制约家庭收入水平因素的主观认识上。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等。一定时期这些因素的变动必然使得消费者信心(或情绪)产生变化,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变化导致其消费决策的改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消费者信心指数就是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感受变化的测度,它是通过居民住户调查搜集资料,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反映消费者信心变动程度的指标。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紧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经济发展形势、家庭收入和就业、物价水平、消费或购买意愿。每一方面由两类问题构成:对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前者指消费者对上述几个基本方面当前整体状况的评价;后者指消费者对几个基本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如半年或一年)发展变化趋势的估计或预期。如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967年开始至今调查问卷只含有5个问题,分别是:对目前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的评价;对未来6个月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家庭总收入的估计。
在调查问卷中每一问题一般有三个答案:肯定的(积极的)、否定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不变),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看法或判断选择其一。指数通常以加权平均法得出,结果以百分点表示。随着具体计算方法不同,指数的取值有两种:一是取值在0~200之间。100是中值,表明消费者的信心(或情绪)是一种中立态度。0表明极端悲观情绪,2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二是取值在0~100之间。50是中值,1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前面提到的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属于第一种取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