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24

第24章 靠亲戚(2)

结果,这笔珠宝买卖及最后的交易非常顺利,胡雪岩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百万两的巨额利润,并如数将先前允诺的本钱与红利一并给了堂伯。

如此看来,在求助于亲戚时,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做出诺言,让对方能够相信于自己,这样,才可能先得到亲戚的“报李”。

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在做出“投桃”的允诺之后,就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诺必践,千万不要做出“小人”行径,暗中坑了亲戚一把,那时“亲情”这两字也将变得一文不值了。

所以,“亲戚亲戚,越走越亲”,这只是一般的原则,在与亲戚的交往中,还必须有诺必践,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才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在今后的社会中,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真是难上加难了。

亲戚交往: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

在与亲戚的交往中,讲究“投桃报李”是应该的,但不要陷入斤斤计较的误区,那样的话同样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

在与亲戚的交往中,讲究“投桃报李”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要陷入斤斤计较的误区,那样的话同样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

亲戚有了困难来向你求助,就应当热情接待,表示出愿意热心帮助的态度。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尊贵而慢待对方,更不应因为亲戚有事相求而表现出厌恶的情绪。

富裕亲戚或者有地位的亲戚应尊重别人。切莫显示出一副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样子。尤其在与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一般比较自卑,对富亲戚或是社会地位较高亲戚的一举一动都很敏感。如果言行稍有不周,便会引起他们的不快。所以富亲戚、社会地位较高的亲戚,一言一行都要检点自己。比如:与亲戚交谈时,要格外认真倾听,不能漫不经心、应付了事。

绝不应自视清高,小瞧对方,不尊重对方。

朱德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对人礼貌有加。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使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礼尚往来极为融洽。朱德在少年时期身体很强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收拾完了。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而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是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忙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过。

有一次,朱德到一个表叔家里去帮忙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特别重又很小气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总是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检查朱德带来存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家里还等我回家吃饭呢!”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不斤斤计较,对待那些过分之人也礼貌相待,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即使被怀疑也不抱怨。如此大度,必然深受亲戚们的赞许,和亲戚们相处得很好。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不喜欢那种将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不让自己吃一点亏的人。这种人的交往似乎是礼的表现,其实不是礼,而是一种小气。使人觉得与他交往非常累,自己什么亏也不吃,做事太过于认真。同样,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听而不闻,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世俗习气,是不足取的。

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密切发展。

像朱德这种亲戚关系的处理方法,看似被动,却是主动。在行动的过程中,由于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别人也会渐渐从行动中强烈地感到你的主动,自然也就被你的主动所征服了。

不过,这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要做在明处,要让你的亲戚“无意”间发现,否则,就会吃“暗亏”,就会被别人说成“矫揉造作”。所以这场合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要“斤斤计较”,但也不是什么也不在乎,这个“斤斤”的标准应该是在不损害你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达到了“公斤”、“吨”,那就不得不计较了。否则,吃的亏会越来越大,而且,亲戚也会认为你这人真的“豪爽”,那占你“一两斤”或“一两公斤”也就心无愧意,“理”所当然了。

既然讲到了要“斤斤计较”,那这里也要提一下,在运用“斤斤计较”这个方法处理亲戚关系的时候,也要分对象,如果亲戚中真有“小人”存在的话,那在与他相处时,不妨不时地使用一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可与他“两两计较”、“克克计较”,毕竟,异于常人的“小人”,就要用异于常人的方法来对待。

借助亲戚关系好办事

借助亲戚关系主要的目的是利用亲情去打动他,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当然,利用亲戚关系并不是无限制的乱利用,不顾一切去利用,那不用说对方会加以拒绝,就是自己也会因此而受到道德良心上的谴责。

重视伦理道德,重视人伦关系,重视亲戚之间的友谊,这是东方人处世的显著特征。当置身于人伦关系之中,也许你得到了亲友的资助,与亲友们和谐共处,办起事来左右逢源。也许你与亲友们关系疏远,或者被亲友抛弃,乃至于众叛亲离!

无论你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无论你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处境,总而言之,在人生旅途中,友谊至关重要,亲友们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无论从精神因素而言还是从物质因素而言,概莫能外。

人们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台湾首富王永庆,曾经利用姻亲关系来为自己办事。有人曾这样说,要了解王永庆在商场一帆风顺的原因,还要了解台湾三大家族的背景。这里所说的台湾三大家族,就是王永庆、辜振甫、蔡万春。台湾的三大家族核心人物就是警备司令陈守山上将。陈守山的女儿嫁给蔡万春的妹妹蔡玉兰的儿子曹昌祺,而蔡万春的妹夫曹永裕也是台湾的富商。陈守山另一女儿又嫁给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的儿子,而陈守山的堂兄陈守实又是台湾信托总经理辜殊松的妹夫,辜振甫亦是台湾信托等台湾大企业的经营者。

港台报刊曾这样评价:在台湾,警备司令的权力非常大,可说是拥有直接影响民生最大权力的人。台湾三大家族与警备司令有了亲戚关系,办事自然方便得多。这一评论,道出了亲戚关系在办事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亲戚关系主要的目的是利用亲情去打动他,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在利用亲戚关系时,言语往往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在很大程度上要善用语言去说服对方,感动对方。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但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而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蒋介石接到门卫官的报告,说从他家乡来了一位亲戚想要见他,蒋介石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叫门卫官请他进来。

门外进来一人,蒋介石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说起这个表弟,年龄只比蒋介石小两岁,是蒋介石小时候最要好的一个亲戚。

蒋介石的表弟走了过来,行了一礼,说:“表哥目前可谓是春风得意,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吧!”

蒋介石一听此言,知道这位表弟必有什么事要责备于他。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蒋介石在大肆拘捕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蒋介石一听是这件事,不由暗暗为难,这时的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蒋介石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今天若来硬的,肯定不会达到放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蒋介石说:“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一个人,姑奶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感情是多么的深厚,那动情的言语不由得令蒋介石也为之暗暗感到悲伤。

说完这些话,蒋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蒋介石一挥手,说:

“好吧,表弟,就看在你我幼时的感情的分上,我答应你放人!”

就这样,亲情感动了蒋介石,可见亲情是人世间所有人都会引起重视的一种感情,那种“七情六欲皆无”的境界看来是极少的人能达到的。

在求亲戚帮助的时候,除了要利用亲情外,还需要用真诚打动对方,才能使亲情发挥最好的作用。

英年早逝的诗人徐志摩正是运用了此种技巧拜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徐志摩还在7岁的时候,就已非常聪明,且对语言及文学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直到15岁了,他还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长进不大,迫切需要一位精于此道的老师来指点他。

当听说有一位叫梁子思的人在这方面很有造诣时,他很想投入其门下去学习,但苦于没有人从中引荐。

恰巧的是,徐志摩的表舅与梁子思是同窗好友,于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请求表舅从中为其引见。但徐志摩的这位表舅一贯是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学这些的,他很想让徐志摩去学医,而这风月诗词之类,只能是闲时消遣之物罢了。

在与表舅的一席交谈中,徐志摩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迫切愿望,他那坚定而又略带哀婉的语气,以及对长辈的谦恭之情,深深打动了表舅,使表舅觉得此子乃可造之材,于是,最后答应了他,并亲自带徐志摩去梁子思的家,让其拜在梁子思的门下。从此,在老师的辅导加上自身的努力下,徐志摩在诗歌上的造诣突飞猛进,最终成了一代伟大的诗人。

可见,“善用言语”则是“善用亲情”的一个基础,无此基础,“善用亲情”的技巧在利用亲戚关系上很难体现出来,所起的作用也必然不会很大。

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免不了帮别人的忙,也免不了求别人帮忙,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权倾朝野,但有谁知道她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八旗女子登上太后的宝座的,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谈谈安德海——慈禧太后的亲戚。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氏,16岁时被咸丰帝选秀女入宫。作为一个普通的秀女,入宫之后,叶赫那拉每天对镜梳妆,精心打扮,等候着皇帝的临幸。可是,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曾见过皇帝的人影儿。因为皇上妻妾妃嫔众多,如今又来了这么多秀女,哪里顾及得过来。所以,叶赫那拉也和无数宫女们一样,被冷落在宫中桐荫深处。

叶赫那拉并不甘心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等待下去,她想:凭一个普通秀女,要接近皇上是不可能的。但她懂得:人托人,能上天。于是,她找到了同是镶蓝旗的亲戚,现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安德海,请求他帮忙。安德海一见是一位不是很熟悉的亲戚,并不热衷帮助叶赫那拉。

很快,叶赫那拉明白了这个道理,把每月由内务府发给的月银积攒起来,买通安德海来打听皇帝的消息。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天,叶赫那拉得到安德海送来的消息,说:“近几日咸丰帝每天饭后便乘坐小轿从寝宫到水木清华阁去午睡避暑,来回都从桐荫深处附近经过。”

于是,叶赫那拉抓住机会,每天午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那里婉转高歌。路过的咸丰帝被她的歌声与美貌所迷住了,当即叫叶赫那拉到他的寝宫去,召幸了她。

不几日,叶赫那拉被封为贵人,但她不满足。继续给安德海以恩惠,而安德海在亲情与恩情的“威逼”下,充当起了咸丰帝与叶赫那拉之间的桥梁,及时地把咸丰帝的行踪与言谈告诉叶赫那拉。

就这样,凭借着这个亲戚的通风报信,叶赫那拉的地位迅速提升,从贵人到懿嫔,从懿嫔到懿妃,后又升为懿贵妃,最后成为两宫太后之一。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叶赫那拉懂得利用亲戚关系,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借助亲戚关系好办事,但是,利用亲戚关系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亲戚关系不能无限制地乱利用,如果不顾一切去利用,那不用说对方会加以拒绝,就是自己也会因此而受到道德良心上的谴责。

靠亲戚赞助完成学业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家境富裕,能够轻松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而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甚至家里连上学的费用都承担不起,这时候,亲戚就会伸出援助之手,赞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罗津津就是这样一个靠亲戚赞助念书的乖女孩。

罗津津在2005年的高考中考了557分(理科本一),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可是由于这年的水灾严重,以至于水灾过后,津津家的土木房都摇摇欲坠了,一些土墙也开始裂开了。

津津很乐观地说:“等我赚了钱,一定盖幢新的。”从小到大,津津的父母和邻居就不停地夸奖她,“这个孩子很乖,很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