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26

第26章 靠亲戚(4)

广告宣传的成功,使金利来领带的销售也产生了一种轰动效应。每条的价格由过去的9.9元猛涨到100港元,直逼外国同类产品的价格,仍然是供不应求。

金利来领带不但在香港独领风骚,而且漂洋过海,大量涌向国际市场。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访问中国。作为第一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准备工作连每一个细节都在事先考虑得非常周到,包括他的服装以至领带。据说工作人员为总统准备了一批名牌领带,可尼克松总统拣来拣去,最后选中的恰恰是金利来领带。2月14日,尼克松总统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的机场,尼克松总统微笑着走下飞机,与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着这一对巨人的握手,全世界也都看到了,美国总统领口上系的是一条金利来领带!“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个男人世界当然也包括堂堂美国的总统。

曾宪梓从广告中尝到了甜头,就再也没有放松过广告宣传。他研究兵法,把中国古代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演变成“产品未动,广告先行”。20世纪80年代初,金利来领带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曾宪梓就采用了这一战术。从1981年开始,曾宪梓就不断利用中国最有影响的传媒,连续展开“金利来攻势”,不惜花费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币,使“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长期占据报纸的重要版面和电视的黄金时间。这种大张旗鼓的广告战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年,崇尚时髦的男士们为了增添光彩,纷纷四处寻觅金利来领带,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原来曾宪梓根本就没把金利来领带投放中国内地市场。直到1983年,曾宪梓认为,大陆的求购者对金利来领带的渴望程度已经够高,才不慌不忙地将首批金利来领带送到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大商场中。结果立刻引发了一场争购金利来领带的小风潮!1990年,金利来领带仅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就达4亿多人民币。

金利来领带每年有5000种以上的花色品种问世,有2万多种色彩的搭配,款式能够照顾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的性格、爱好和消费能力,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金利来不但完全占领了香港市场,而且垄断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领带市场,并且打入了欧美市场。

曾宪梓把金利来领带推向“世界之最”,金利来领带也把他推上了亚洲领带业的顶峰。1985年,曾宪梓担任了亚洲领带协会的主席。

在曾宪梓事业处于巅峰状况之际,具有远见卓识的他,又做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果断决策。不久,金利来T恤衫、皮带、钱包、衬衫、袜子……凡是男士所需的衣物和服饰配件,曾宪梓都不放过,全都纳入了金利来的世界。同时,他还认为,金利来不能仅仅是“男人的世界”,它同样也应该是“女性的世界”。从1990年起,以系列女性时装为先导,曾宪梓又为女性创造出了一个更具魅力的世界。

亿万富翁曾宪梓,同样有着几个永难忘怀的梦。

一个是他的足球梦。少年曾宪梓曾经狂热地迷恋过足球,年过半百的曾宪梓仍然是一个头号球迷!只要中国足球队参加比赛,无论商务多么繁忙,曾宪梓一定要挤出时间去观看、助威。中国足球队练球的时候,他甚至能套上球衣为队员们捡球。人们亲热地称他为“穿球衣的亿万富翁”,他以极大的激情支持着中国足球的腾飞。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曾宪梓慷慨捐赠了100万港元,支持祖国的体育事业。

曾宪梓更不能忘怀的是他的故乡梦。他每年都以捐赠的方式,用50万元以上的港币帮助家乡梅县的经济建设,还曾捐款为嘉应大学建造教学大楼,为东山中学建造图书馆,为乐育中学修建办公楼……他为家乡捐助的款项已超过了1亿港元。

1989年,曾宪梓投入100万美元巨资,在梅县成立了“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引进了4条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带生产流水线,使“银利来”领带首先成为中国的名牌领带,如今银利来领带的年生产量已达1000万条,营业额超过人民币1亿元。但曾宪梓明确宣布,应当分配给他的那一部分利润,他分文不取,全部捐献给家乡梅县。

1992年12月21日,曾宪梓一次捐赠了1亿港元的巨资,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1994年,曾宪梓获得了以他的姓名命名一颗小行星的巨大荣誉!

曾宪梓成功了,但任何人都不可否认,在曾宪梓成功的路上,叔叔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亲戚对企业在海外的发展而言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海外的品牌代理,充分发挥海外亲情关系优势,选择自己的亲人作为产品的海外代理商,实现无风险经营。海外代理商是自己的亲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放心。因为毕竟海外市场充满了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再一点就是选择亲人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起码在沟通上很便利、快捷。不会存在问题,而且在适当的时候,公司还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譬如:

温州某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女式休闲服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意大利。该公司董事长坐镇温州管理生产,其35岁的儿子则定居意大利,负责经销其产品。

另一位张选择也是温州的企业老板,他一年起码要回意大利两趟,因为他的家人都在罗马。其儿子儿媳在从事服装买卖,而这些服装正是张先生在温州生产的。公司产品的海外代理商就是自己的亲人,这样的情形在浙江特别是温州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多。代理商质量的优劣往往能决定你的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命运和前途。

张先生的看法是儿子起码在意大利生活十几年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关系等都已比较熟悉甚至亲身经历,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己所用,以打开市场。同时,他觉得亲属还可以带其他的远亲属,大家的关系网就可以共享了。温州某光学有限公司最近打算在土耳其设厂,原因之一就是董事长的弟弟已经定居在那里。显然,这种利用亲戚关系拓展事业的方法,是很明显有效的。

联姻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自古通过联姻,攀龙附凤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发财致富者有之。姻缘可以促进你事业的发展,为你带来命运的转机。

亲戚圈子非常有限,却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若想结识一个想结识的人,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法介入他的亲戚圈子。直系亲属虽不可以选择,亲戚和干亲却能双向选择。这样,婚姻自然就成了进入亲情圈子的首要渠道了。自古通过联姻,攀龙附凤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发财致富者有之。

几千年来,门当户对一直作为维护婚姻的一种价值杠杆左右着人们的观念。生活在等级社会里,尤其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处于基层社会的刘邦,对于婚姻能攀附努力的手段当然也心中有数,他时刻都在寻找着这样的机会。

平民出身的刘邦30多岁还没有结婚,这对于盛行早婚的封建社会来说,是颇为罕见的。刘邦相貌出众,长得仪表堂堂,高鼻梁,隆额头,另加一副美丽的胡须,倒也显得气宇轩昂。在他35岁时,因萧何的推荐,当上了泗水亭长。他30多岁还没有结婚,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也许是因择偶条件太高因而一直没有意中人,也许是刘邦自认为自己应该先干一番大事业,然后再考虑婚姻的事。“大丈夫何患无妻!”刘邦也许对这句话是相当熟悉的。

亭长的职位虽然卑微,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这对刘邦来说,也算得上稍稍出人头地了。此时的刘邦自然是春风得意,再加上人到壮年,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刘邦在泗水亭长的位置上干了一段时间,由于其出色的领导才能,加之独有的个人魅力,刘邦的身份、地位、名望都提高了不少。但是,真正对刘邦身份、地位、名望具有提升效果的,却是他的婚姻。

在距离刘邦家乡不远的单父,有一家姓吕的富裕世家。其家长名叫吕文,是一个年近五旬的富态老头。此人为人和蔼客气,从不倚仗自己的财势恃强凌弱,赢得了当地人们的尊敬。出于对他的尊敬,人们都称其为吕公。

真是树大招风,后来,吕公在单父被牵涉到了一桩人命官司当中,只好迁到沛县来躲避。由于吕公和沛县县令是故交,因而吕公成了贵宾,县令特别帮吕公办了一场接风宴席,让吕公和沛县父老及大小官吏有个较正式见面的机会,并请一向能干又颇得地方敬重的萧何负责主持宴会。

刘邦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结交权贵的良机,可是他又实在拿不出参加宴席的厚重礼钱。但是,他自有一个很大的方便之处,那就是他和县衙的那帮官吏已混得很熟,想必他们不会因自己交不起钱就拒之门外吧。于是他拿起墨笔在礼单上大大方方地写了“贺万钱”三个字。

其实,当时刘邦身上连一文钱也没有,可他竟然报出一万钱的天价。一万钱在当时可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大数目,吕公听有人如此大手笔,大为惊讶,也将视线移向刘邦,立刻站起来,并亲自到门口迎接刘邦。原来吕公颇通相术——尤其面相更是当时识人的准则,乍见仪表非凡的刘邦,竟当场为他的奇相和气势所震撼。

萧何深知刘邦底细,连忙出面替他解围。

但吕公并不介意,还亲切地将刘邦引入内厅,并让他坐在自己身旁最尊贵的位置。刘邦可一点儿也不客气,在县府的高官面前,落落大方地和吕公谈笑风生,如同老友。

席中,吕公数次以目暗示刘邦不要早走,显然有事相告。

酒宴结束后,吕公和刘邦单独交谈,越交谈吕公越认为刘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后,吕公竟将刘邦引入后堂,替他引见自己的夫人及女儿吕雉。

吕公又当着夫人的面,将女儿许配给刘邦。已届而立之年的刘邦,听后自然喜上眉梢,满口称谢。

吕夫人却认为荒唐,也很生气,她认为女儿应该嫁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而不是像刘邦这样农民出身又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但,吕公还是不顾夫人的反对,毅然把女儿嫁给刘邦为妻。

吕公与刘邦仅有一面之交,在对刘邦的家庭及其个人的背景均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毅然主动地做出了将自己期望很高的女儿嫁给刘邦的决定。

刘邦之所以使吕公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且礼遇有加,乃至最终做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定,可以说,这与刘邦那副与众不同、非比寻常的相貌以及其豁达从容的气魄有着极大的关系。由此,吕公心中便很易滋生出刘邦终非池中之物的念头,从而对他另眼相看。

具有传奇色彩有的婚姻,为刘邦日后发迹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古代“门当户对”是婚嫁的一项准则。但刘邦的岳父吕公垂青于刘邦,把美丽、聪明、能干而极富心计的女儿嫁给刘邦,不仅为刘邦造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刘邦最终获取统治地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可见,一个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家庭关系可利用当然好,如果没有很强背景的家族关系可以利用,就可以利用联姻的方式把不同的“家庭集团”联结起来,形成更大、更强有力的“家族集团”。

人们知道“秦晋之好”是形容男女联姻的一个专用词语。但是,有的人未必了解,在“秦晋之好”这个词语后面,隐藏着一个谋略——联姻外交。

秦国在春秋初期还是一个建国不太久的小国。秦国的始封君非子,曾替周孝王养马,因其养马很有成绩,孝王便在天水附近封给他一块地,作为周的附庸。周厉王时,犬戎势力强大起来,逐渐向东扩张,宣王命非子之孙秦仲为大夫讨伐犬戎,却被犬戎所杀。于是,宣王又派秦仲的儿子秦庄公继续与戎人作战。在周王室的支援下,收复了失去的土地,阻止住了戎人的东进。庄公之子秦襄公继位时,周幽王被杀,犬戎进攻镐京,襄公曾出兵救周。周王室东迁,岐山以东一带的土地已无力控制,平王对襄公说:“戎人把我岐山和镐京的地方都侵占了,你向戎人攻击,能打到哪里,哪里就属于秦所有。”襄公,和他的儿子文公都对戎人进行征战,秦文公把戎人赶走,夺回了被抢去的周地,从而全部据有西周关中的地盘。进入春秋不久,秦国就东与周王室为邻,南已越过秦岭,东北与晋隔河水望。

到秦穆公时,秦国已具备了较为强盛的经济力量。于是,穆公开始积极展开对外军事、政治斗争。然而,秦国要向中原发展,首先接触的便是晋国。

当时,晋献公也正在扫灭周围的小国,开始为晋国图霸奠定基业,国力日盛强大。如何与晋国交往?秦穆公经过一番思索,决定采取联姻的策略,与晋国建立和好的关系。于是,穆公让大夫公子繁代其向晋献公求婚,请求晋侯将长女伯姬嫁与穆公作夫人。穆公的请求得到了晋献公的应允。由此秦晋两国以婚约为纽带,和好相处。晋献公死后晋室发生动乱,秦穆公还支持公子夷吾平息动乱,并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

联姻外交,利用姻系纽带巩固双方的关系,这一谋略自古至今都被世人推崇和选用。通过姻亲纽带建立起来的关系,一般来说,比较牢靠,即使有裂痕也比较容易修补。

对于个人来说,联姻可以为自己创业、成功找到一个更坚实的依靠,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里的这句话道出了“亲”的性质和精髓。的确,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权势和地位,那么他(她)的整个家族都会跟着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