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27

第27章 靠亲戚(5)

例如,汉朝的王莽曾篡位自立,威风一时。但是当他尚未篡位时,却礼贤下士,待人一片谦恭。可是王莽真正起家的资本还是其显赫的“家族集团”。

王莽出生于外戚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皇后,元帝死后成帝即位,尊其母王政君为皇太后,其舅父王凤为执掌全国兵权的大司马,从此王氏开始垄断朝政。在元、成两朝,王氏家族“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王氏因为是皇亲国戚,家门贵显,故其子弟多“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独有王莽一支,因其父王曼早死,未能受封。父亲死后,其兄又相继去世。王莽因“独孤贫”,不可能如其他兄弟那样去夸侈斗富,而且他也根本不想那样去做,因为他怀有更大的野心。为了实现这种野心,他只抱定一个宗旨,即尽可能多的去沽名钓誉。

王莽为了出人头地,他“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尤其是诸位手握大权的伯父、叔父,有着现成的血统关系,他当然会加以充分利用。其伯父大司马王凤生病时,王莽守候榻前,小心侍奉,煎汤尝药,一连数月不解衣带,顾不上寝食梳洗,“乱首垢面”,熬得面容憔悴。看到侄儿比亲生儿子还要孝顺,王凤十分感动。王凤临死之时,太后王政君来探望,王凤郑重地将王莽“以托太后及帝”,要太后及皇帝尽力照顾他这位侄儿。王凤死后,王太后念王凤托付之意,就让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又提升为校尉。王莽顺利地踢开了入仕的头三脚。

另外,王莽的表现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的孝敬竟然同时博得了叔父王商的爱怜,他上书成帝,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来给王莽。

后来,王莽得到成帝的器重,永始元年封王莽为新都侯,不久,又迁骑都尉光侍中,成为皇帝的侍卫近臣。

王莽外表宽厚,内心则十分奸诈。当时王莽的姑表兄弟淳于长也因王凤生前之托而受到太后及皇帝的宠幸。后来王莽的叔父大司马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病重,如果长病不起,那么,身为外戚、位居九卿的淳于长很可能取而代之。王莽担心淳于长受宠,非常嫉恨。为了击败淳于长,扩大自己的权势,王莽抓住淳于长与许皇后之姊私通之事,加以攻击,并趁为王根侍疾之机,说淳于长的坏话,以激起王根对淳于长的不满。他对王根说:“长见将军久病,意喜,自以当代辅政。”王根听罢大怒,谓王莽:“即如是,何不白也?”王莽回答说:“未知将军意,故未敢言。”王根说:“趋白东宫。”于是王莽求见太后,具言淳于长罪过,太后亦怒,并让王莽再言之于成帝,成帝乃免去淳于长的官职。后来淳于长又被下狱处死。在丑恶的宫廷权力角逐中,王莽终于排除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还由此获得了“忠直”之名。成帝绥和元年重病中的王根终于“荐莽自代”,王莽遂擢为大司马。这样就为王莽篡位奠定了基础。

唐朝杨玉环因得到玄宗的宠爱,为杨家男女老少都带来了天大的荣耀。

杨贵妃,真名杨玉环,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开元二十三年册为武惠妃子寿王妃。玉环天姿国色,而且聪明伶俐,精心侍奉寿王,深得寿王宠爱。可是两年后,忽然一阵无情棒,打散了这对恩爱的鸳鸯。开元二十五年,玄宗最心爱的武惠妃突然病逝,玄宗成天沉浸在悲痛和思念之中,而后宫数千,无一当意。这时有人向朝廷举荐寿王妃杨玉环,说她是绝世无双的美人。

玄宗假召寿王夫妇,见杨玉环的确美貌压群芳,顿时神情兴奋,一见痴情。玄宗先让杨玉环自己提出“乞为女官”,脱离寿王,居进太真宫,名号太真。玄宗常幸太真宫。

杨贵妃肌态丰艳,又通晓音律,善歌舞,常为玄宗献艺,迎合玄宗意愿,不过一年,受宠胜过惠妃。开始还没有正式封号,宫中称呼她“娘子”,但享受皇后待遇。次年八月,正式册封她为贵妃,并追赠其父杨玄琰为兵部尚书,以其叔父杨玄圭为光禄卿,从兄杨恬为殿中少监,杨奇为驸马部督。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进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当时民间歌谣说:“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杨贵妃一人给杨家全家男女老少带来莫大的荣耀!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氏灭门。

杨国忠,本名钊,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

杨钊从小行为放荡不羁,喜欢喝酒赌博,因此穷困潦倒,经常向别人借钱,人们很瞧不起他。30岁时,他在四川从军,发愤努力,表现优异,但因节度使张宥看不上他,只任他为新都尉,任期满后。更为贫困。四川的大富翁鲜于仲通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他,并把他向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章仇兼琼一见杨钊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非常满意,遂即任他为采访支使,两人关系密切。因为章仇兼琼当时正虑李林甫专权,禄位难保,所以欲使杨钊进入朝廷,作一内援。此时杨玉环已封为贵妃,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宠。章仇兼琼便利用这一裙带关系,派杨钊到京城向朝廷贡奉蜀锦。当杨钊路过郫县时,兼琼的亲信奉命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杨钊在长安立足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巧为钻营。在宫内,他经常接近贵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每逢禁中传宴,杨钊掌管樗蒲文簿(一种娱乐活动的记分簿),玄宗对他在运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赏识,曾称赞他是个好度支郎。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

天宝七载(748年),杨钊建议玄宗把各州县库存的粮食、布帛变卖掉,买成轻货送进京城,各地的租地税也变卖布帛送到京城。他经常告诉玄宗,现在国库很充实,古今罕见。于是,玄宗在八载(749年)二月率领百官去参观左藏,一看果然如此,很是高兴,便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专门负责管理钱粮。从此,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九年(750年)十月,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

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极为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