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53

第53章 靠朋友(5)

1.乐于结交朋友

采取主动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是拓展交际圈子的一个必然途径。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社团,加入一个集邮社,一个健身俱乐部等等。被动的方式最常见的是,旅途中,我们必须学会和陌生人相处。所以我们要乐于结交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人想主动结识你,绝不要当场立刻拒绝,而应是马上做出友善的回应,向对方展示你的友善和真诚。永远记住,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你就多增加一份人脉,并可能因此多得一次事业良机。

2.自信

每个人都有一套拓展人脉的方式,每个人接待人的特点和方式都不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善于社交的人必然是个自信、开朗的人,一个腼腆、保守的人很难打入新的社交圈子。

对抗这种社交紧张症的最根本方法是培养自己的信心。一个人如果很不自信,他就不愿意走出去主动与人交往,更甭说要拓展人脉了。

3.培养受欢迎的性格

俗话说:“千人千面,各人各性。”有一种人尽管有很高的社交要求,他们仍然会觉得和别人交际来往会让他们心神不宁,带给自己莫名的紧张。锻炼自己的“耐性”可以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得到长足的改善。

4.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朋友

开放的心态还包括,要勇于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和批评。只有善于吸收意见的人,才能成长得最快。如果你想有更多更好的朋友,就应该养成开放宽容的心态。我们建设人脉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己增加发展的外力,能够为自己提意见的朋友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朋友。处处寻找朋友,寻找朋友们的建议,才是理性和成熟的体现。

除了自己结交朋友外,利用身边的朋友介绍也可扩大你的交际圈。带圈子来的人和不带圈子来的人的附加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人脉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他作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朋友介绍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我们做客户服务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一个很强有力的老客户介绍的,这位新客户一下子就会接受你或你的服务。

你会发现这样积累人脉资源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些都省下来了。

我们思考问题通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再好的个人,其实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是因为单个人总是有偏差和缺陷。所以,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弥补我们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不足。

要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首先必须假定一个前提,我们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我们跟朋友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交换的东西,而且这种交换是不同价值的交换,是不同价值透过交换弥补各自需要的,而且对双方都是有意义的。

曾有人总结出一条人脉资源的黄金法则,那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以怎样的方式对别人”。要获得朋友圈里的资源,你就要舍得奉献自己圈里的资源。

莫让金钱、利益左右了朋友关系

朋友之间礼尚往来、互赠礼品,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一起吃顿便饭,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你认为“好朋友在经济上就可以不分你我”,那就大错特错了。你应时刻记住:不能让金钱、利益左右了朋友关系。

友谊的基础是想法、兴趣、爱好上的一致和事业理想上的共同追求。有了友谊,才有了经济上的互助。俗话说得好:“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如果友谊以金钱为基础,就如同在沙滩上盖大楼,这种友谊是绝对靠不住的;而且这样的友谊绝不是什么真友谊,而是不折不扣的假友谊。如果在朋友交往中,在经济上长期不分彼此,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那么,由此带来的恶果就可想而知了。

王彬与李阳是同一宿舍的好友,他们是因为住在一起才成为朋友的,他们戏称宿舍是他们的家庭,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标签,甚至工资也混同一处,两人为这种关系而骄傲,别人的眼里流露出的也是羡慕的目光。

不久,李阳有了女友,经常出去逛逛商场,吃顿饭,于是两人的合作经济出现了危机。起初,李阳觉得没什么,王彬也不在乎,后来李阳提出实行AA制,王彬考虑再三同意了。但后来,还是因为不习惯而放弃了。

事有碰巧,一天王彬的母亲病了,当王彬回宿舍取钱时,面对的却是空空的抽屉,王彬问李阳,“钱哪去了?刚发工资仅三天。”李阳说:“为女友买了条项链。”王彬无言地离开了。他在别人那里借了钱为母亲看了病。两人的友谊出现了裂痕。有一天,两人提及此事,大吵之后便反目成仇了。

可见,被金钱、利益所左右的朋友关系危害是相当大的。

首先,会使友谊变质,使纯洁的友谊蒙上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的灰尘。日子久了,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会演变成人身依附关系。好比《水浒传》中的李逵,事事都要听从宋江的安排。

其次,由于物质至上主义的侵入,朋友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还有可能被金钱交换关系所代替。到了那时,被金钱腐蚀了的“友谊”就可能成为掩盖错误甚至包庇违法犯罪行为的“保护伞”;经济上的不分你我,终究会演变成不讲原则、不明是非,只知袒护“朋友”,不顾国家法纪的行为。

最后,由于受金钱腐蚀,“以财交友,财尽则交绝”,最终会使友谊越来越淡,消失于无形。但是朋友之间,免不了要牵涉到经济问题。

比如,请客吃饭。这是一个必须注意的事情,朋友之间为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饭、娱乐一下甚至一起出去旅游那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表现得大方一点,因为喜欢同小气的朋友来往的人是很少的,你算计我,我算计你,这种友谊肯定长不了。当然,现在很时兴AA制,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架势,这样最能获得大家的认同。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欢从制,觉得这样容易将感情疏远。面对这种情况,就要事先予以沟通,要将从制的形式提前提出来,然后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才能执行。

所以,朋友之间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公事公办”。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朋友之间涉及金钱往来时,不能因为是朋友就什么都好说。比如,朋友之间借钱,如果是几百元的小数目就算了,如果是成千上万的大数目,甚至更多,那还是打借条比较好。现代人都比较理解,朋友跟你借钱时,也别不好意思提出来。

朋友合伙做生意,各出多少资金,利润怎么分配,在做生意之前都要讲清楚,以免在中间时因此而出现意见不合、闹矛盾。那样,合作肯定得终止,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所以说,丑话说在前头比较好。

涉及金钱时一定要先谈金钱后论朋友,这不是只认钱不认人,而是一种十分明智的做法,对朋友双方都有好处。

合伙做生意或一方在另一方的事业中投资入股时,也应按这种方式办理。如合伙的生意、投资的比例、利润分成要事先定好,各自负责什么业务也要明确分工。重要的是,要定期核对收支账目,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朋友负责。否则,长期累积下来一笔糊涂账,有问题也看不出来,没问题看起来也像有问题,朋友双方都觉得不明不白,下一步生意就难做了。

在和朋友的金钱往来中,该说不的要说不,要会拒绝。

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朋友的金钱往来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据此再去考虑是否同意这种往来。

如朋友急需1万元钱,求你帮忙。那你首先得看看自己是否有1万元的闲钱,没有就告诉朋友说没有,让他找别人帮忙,别耽误了正事;有,那自己近期内是否会用到,如交房屋贷款,给儿子交学费等,以及朋友何时能还钱,是否赶得上自己用,客观评价之后,如实答复朋友。这并非不帮朋友的忙,而是为朋友也为自己考虑,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在朋友关系中,别拿自己的钱冒险。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朋友为人正直、善良、守信用、重感情。可现实中,确实有些人并非如此,而且,他们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对于这样的人,避免与其发生金钱上的往来是最明智的,没必要拿自己的钱去冒险。

名和利,是人一生中面对的两大诱惑,很少有人能拒绝到手的名和利。所以,在和朋友有金钱往来时一定要慎重,公事公办,别让自己受考验,也别考验朋友。

朋友救急不救穷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如果你要求朋友“救穷”,那就是在浪费朋友资源。因为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

从前有一个人,捡了个包,成了暴发户!

所以每逢过年时,就救助一个穷困的朋友3000元,第二年也救助了3000元,第三年还是。

到了第四年,暴发户娶了个老婆就只救助朋友1500元,第五年,暴发户生了个小孩就取消救助朋友了。

朋友急了,过来问为什么?

暴发户说:“娶了老婆,生了小孩,所以……”

那个贫穷的朋友却厚脸皮地说:“你怎么能用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孩子?”

这个故事说,给人第一碗饭,能够解饿;给人第二碗饭,能够使人满足;给人第三碗饭,那就等于害人了。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没有马高凳短的时候”。人活在世上,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

需要别人帮忙是难免的,但谁又能帮别人一辈子,谁又能一辈子都靠别人帮忙过活呢?

事物的发展在于内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

打个比方,朋友就像是消防队员,在你遇到紧急情况时才求助他们,平时自己能办到的还是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

请记住,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朋友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这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资源,指的是何时应该请求朋友的帮助;二是指应如何帮助朋友。有求必应说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救急不救穷,最现实、最常见的就是金钱问题。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李力的一个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要交给原单位违约金,1.5万元。这个同学本来是有些存款的,在考研复习的半年时间里被花掉了不少。他是工作过的人,虽然住回学校去复习,花钱依然比在校生要大手大脚得多,而且时不时外出请同学吃吃饭。还有一部分,借给别人了,是一个老乡,也在读研的女孩儿,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那女孩儿向他借了1万元,他也收不回来,所以要交违约金没钱了,就来找李力借。同学考研很认真,李力也很支持,自然给他提供些经济援助。今年9月他就要开始读研了。春节过完后,他考试结束了,又开始工作,到9月能赚多半年薪水。这段时间他会攒点钱,应付读研几年的学费。一次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同学说想过几天去买个笔记本电脑。李力听了感觉有点不舒服,好像是花自己的钱去买笔记本电脑。李力的钱借了半年多了,同学也没提还的事情。但李力想想他一边读研一边要做兼职,电脑也是必要的,就不去想这件事情。李力想9月读研之前,他如果有些额外的积蓄,应该能把自己的钱还上吧。

李力的另一个同学妈妈生病了,跟李力借了2万元。实际上,这个同学年前就开始向自己借钱,李力因为要回家了,来不及到银行给他取钱,办汇款,就跟他说年后再说吧。年后才发现,他那段时间没少向同学借钱,把钱都花在女朋友身上了。他花在女孩身上有几万块。实际上,他一年收入有6万元,给家里的也不多,按理来说不需要借钱的。但是他从来不知道去攒钱,在朋友圈里花钱特别大方。他曾经自己买一件上衣花掉900元钱,给还在读书的女朋友买几千元一套的名牌时装。他的单位前途很不错,主管对他也很好,但他一直没有踏实地工作,更没有理财规划。他妈妈生病了,他拿不出钱来,就到处向同学借钱,现在已经负债累累了。

李力跟这两个同学关系都挺好的,他们既然开口借钱,他真的不好拒绝。他也没向他们要欠条。李力父母曾说过李力,怎么别人向你借钱你就借了。李力听了挺生气的:他们是朋友,怎么可能不帮忙呢。反正本来也没有多少钱,借出去省得我自己动什么念头去花掉。

李力没担心过他们会不还,只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李力最近开始想排队买个经济适用房,把这些钱收回来会比较有帮助。李力只希望如果自己要用钱,他们能帮自己补上这个空缺。李力在工作的同学单位比较好,如果他攒钱的话,应该在一年时间之内会还上。李力说:“我借给他了,大家是朋友,我需要的时候他不还,也不太可能。实际上,他们如果好好规划自己的收支,本来可以稳步地发展,不需要向别人借钱。可他们都这样,收入不少,钱却不知道去哪了。有时候想想也挺让人生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