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68

第68章 靠同仁(2)

做生意第一要诀就是要诚实,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弄虚作假,只能是一锤子买卖,终究是要弄巧成拙,惨遭失败的。在当今,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以诚信为本,那种开空头支票、轻诺许愿的做法,最终只能失去信任。

老板只有言行一致,拿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才能让自己的下属折服,即使后果对自己怎样不利,也不能轻易改口。

西周成王林业即位时还是个小孩子。某日,他和弟弟叔虞在后宫玩耍,一时高兴,就摘下一片桐叶给叔虞,说:“我封你为王。”第二天,大臣史佚一本正经地要求成王正式给叔虞划定封地。成王曰:“我这是和他在做游戏,怎么能当真呢!”史佚板着脸说:“君无戏言。”成王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就把黄河、汾水以东的一百里地方封给了叔虞,这个诸侯就是春秋中后期强盛一时的晋国。

另外,遵守约定也是聚集下属同仁的必备内容。在社会交往中老板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订立一些口头的或文字的协定,或与部属订下某些规则。行动中只有认真执行,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春秋时五霸之一晋文公,一次带领军队攻打原国,事先官兵约定三天结束战争,到了第三天,原国还没有攻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回国。这时,晋方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人支持不住,就要投降了。”晋方有的人主张暂缓撤兵,但晋文公却坚持认为与其得到一个原国而失信,还不如不要它,因此坚决撤回了围攻的军队。

晋文公虽然放弃了到手的胜利,却树立了自己诚信的形象,得到了下属的敬重。如此一来,他在战争中的损失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一个人只有讲求信用,才能得到支持,有所作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和一个有信誉的人交往,大到言出必行,小到守时守信,都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素养。

其次,沟通是你拓展同仁关系的基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懂得处世之道,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就能够拉近你和同仁的关系,得到同仁的喜爱与信赖,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工作和生活,让你手头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你做事的效率。

无论是你的上司,还是你的同事,他们和你都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都是你的同仁。只有不断沟通,才能够相互信任,彼此依靠而成就各自的事业。

工作中,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然而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又各不相同。如果你的同事,也包括你自己不明了自己究竟在干些什么,目标是什么,那么不妨请教上司主动与他沟通,让他帮你们弄清(老板通常会很乐于帮助你们)。

同事们如果目标明确,那么实现目标就容易得多。反之,就会在同事之间造成许多的误会。

平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事谈谈你们共同的工作志向,这样一来可以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来还可以得知你周围的人是怎样看待你的工作的。清楚自己的权限职责,并懂得如何朝着目标迈进,这种良性循环,会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并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在同事们都有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同事之间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担心影响工作而很快被解决了。如果出现的问题让大家的合作都有些困难,那么你就应该以最有效的方式,尽快解决它,使你手头上的工作不受到影响。

随时对他人保持兴趣,也不要整天对你的同事喋喋不休地谈论工作上的事,你完全可以利用早上的一点时间,问候一下你的同事,或者闲聊几句,例如,他们乘什么车上下班,或者是问问他们在这家公司做多久了等都可。你也可以在他们的办公桌上放一张有留言的小卡片或是在他们的信息板上放上一张卡通图片。

你的同事对你的了解也相当的重要,例如,制造一些机会和大家一起外出;如果你收到别人的邀请,要欣然接受;和同事一起打球,一起共进午餐,等等,都是和同事们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从而建立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工作伙伴关系。

总之,沟通不但能够增加彼此相互了解的程度,更能够在言谈中体现你的个人魅力,提升你的“人气”。中国有句古语,“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正说明了适当的语言沟通能够体现出你的知识和修养,激发你的创造潜力并增进同仁间的感情。同时,你从对方那里也会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丰富你的知识积累,扩大你的知识底气和视野。相反,如果没有沟通,就没有信息的引进、知识的更新、思维的开拓乃至情感的交流,你将会成为同仁中间的一座孤岛,也就更谈不上依靠了。

以心换心,寻求同仁支持

要想获得同仁的支持和帮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面对同仁,这样才能得到对方倾心的帮助。

在一个寒冷的深夜,纽约的一条不是很繁华的道路上已经几乎没有车辆行驶。这时从街中心的地下管道洞内钻出一位衣着笔挺的人来。路旁的一个行人十分狐疑,他上前想看个究竟,一看却怔住了,他认出这个钻出来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电话业巨头,密西根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福拉多!

原来福拉多是因为地下管道内有两名接线工在紧急施工,特意去表示慰问。福拉多被称作“十万人的好友”,他与他的同事、下属、顾客,乃至竞争对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位富有人情味的企业巨子,事业如日中天。

可以说福拉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他的好人缘,他用自己富有人情味的领导,赢得了同仁的赞誉和支持。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你身边的同仁就是不能缺少的靠山。敬人者,人皆敬之;爱人者,人皆爱之。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你的同仁就能够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为自己增加一个可以同甘共苦、同谋事业的坚强靠山。古代做大事、成大业的人,也都是以心换心,才得到了无数同仁的支持,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正所谓“得其民者得其国”,同仁的力量不可小视。帮助了他们,他们就会对你感恩,成为你人生的靠山。

三国时,刘备为了避免与曹操十万大军交战,便弃攀城,带领百姓向江陵进发,在长坂坡与曹操的追兵展开血战,赵云为救刘备妻儿,单枪匹马突出重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刘备的面前。当时刘备正在距离长坂坡二十余里的地方和众人在树下休息,赵云一见到刘备,便立即下马“伏地而泣”,而“玄德亦泣”。赵云不顾自己的疲惫,气喘吁吁地对刘备说:“赵云之罪,万死犹轻!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突出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脱险。”说着,想起怀中的公子刚刚还在哭泣,急忙解开来看,阿斗正睡着还没醒。于是赵云欣喜地说:“幸得公子无恙!”便双手递给刘备。刘备接过孩子,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看到刘备如此,连忙从地上抱起阿斗,泣对刘备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虽然人们对刘备掷阿斗一事历来颇有争议。无论是刘备故意作态给别人看,以笼络周围将士的心,还是他真的爱将胜于爱子,但阿斗的确是赵云从地上抱起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刘备当时是轻父子情,重君臣心的。他对赵云的感激怜爱之心溢于言表,赵云也由此更加坚定了为刘备效力的决心。正是刘备对将士有着感恩之情,他的周围才聚集了赵云、张飞、关羽、诸葛亮这些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成为他振兴大业的有力依靠。

同时,刘备还懂得安抚民心,实施“仁政”。刘备在与川军的斗争中,树起免死旗,收降川兵,又谕众降兵“愿降者充军,不愿者放回”,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这样一来反而使得人心向之,川军不战而溃。当军队进入成都时,百姓“香花灯烛,迎门而接”。正是因为刘备对百姓施行了仁政,才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将士的爱戴,从而顺利地占领了成都。

刘备最终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以一颗仁义之心换得了同仁对他的支持与感恩,使他得以依靠同仁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

不仅在古代社会如此,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与人相互支撑”也是社会生活以及同仁间关系的法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罗尼克认为,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通过六道关口。在20多岁至30岁是第二道关口——脱颖而出。这期间,多数人投入可观的时间,动脑筋钻研业务,和别人比高低,希望能得到好声誉。然而,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凸现出来,便会经常地批评别人,贬低别人,对别人不信任;称赞自己,把功劳归于自己。这样,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合作。甚至不得不与其他人处于对抗之中,也就失去了在群体中的地位。这些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好感,难于与他人合作,因此,也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同事的接纳和合作,常常失去晋升的机会,这样的人也难于获得成功。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成功之道,也在于他能够通晓人性,他总是劝说一个企图成功的人“要学会微笑”。只有对别人真心感兴趣,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中国人也常说“和气生财”,只要以一种很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你才能够紧紧抓住同仁的力量,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与你共同做事,帮助你走向成功。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所以,很多成功者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想做大事的人,或者一个想做群体事业的人,或者一个想做领导的人,他最需要的才华不是他的业务能力,而是他“黏合人”的本领。美国商界年薪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并不算多,但查尔斯·史考伯是其中之一。他曾被卡耐基聘为总裁,他这样谈过他被器重的秘诀:

“我得到这个位子,主要是因为我跟人相处的本领。我认为,我有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员工发挥最大能力的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们。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了。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而讨厌挑错。”

“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大人物,不过还没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是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得更卖力、成绩更佳的。”

要想成功,你必须在肯定对方能力和品格的前提下,紧紧抓住你的合作者和你的下属,尤其是在事业最关键的时刻。

在任何情况下,当人们对你有好感时,就会大力支持你,在你所做的一切上面给你一个道德上的、应得的好处。

这样不表示你要变得很虚伪,相反,你要用你的正直和仁慈去面对你的同仁,让他们在对你感恩的同时,激发自己最大的能量和工作热情,成为你事业和人生的靠山。

以心换心,只有帮助别人,善于与别人共事,才能得到对方相应的付出,同时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得到无数人的信赖与支持,成为你可以依靠的对象。

同仁帮你打开事业新局面

每一个有事业心的人,要想开创一番成功的伟大的事业,仅靠自己单枪匹马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要团结同仁,以寻求同仁的支持,帮助自己打开事业的新局面。

与同仁合作,就是培养团队精神,即发挥合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仁,通过团结来加大凝聚力、向心力。当然,这首先需要从自我做起,因为团结是群体的事,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个人只有能够团结同仁,同仁的力量才能得到凝聚,个人的成功局面才会轻而易举地打开。

与同仁合作,需要有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我们不仅仅要与我们喜欢的人合作,更要与我们不喜欢的人合作,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与同仁合作的习惯,更要培养与同仁良好合作的精神。

一位老者坐在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散心。这时,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者面前,他走下车问老者:“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打算搬到这里住。”

老者惊奇地看了一眼陌生人,接着反问道:“你先告诉我,你打算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如何?”

陌生人回答道:“不好,都是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我住在那里根本享受不到人生的快乐,所以我打算搬到这儿来住。”

老者听完年轻人的诉说,唉声叹气地说道:“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住在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边人的作风差不多。”

这位陌生人听完就离开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也来到老者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者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美好的地方,但是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者听后,满是皱纹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他和蔼地对那位年轻人说:“先生,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同你们那里的人一样好,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由衷喜欢你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与同仁合作的人,无论到了何地,都会自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同仁合作的人,与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