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69

第69章 靠同仁(3)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对协作的要求就越高。比如说,一个大的机器制造公司,零件分给各个分厂生产,总部负责组装。这就要求各分厂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按照既定的标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规格、型号不吻合,或者时间要求跟不上节拍,势必造成很大的损失。

只有各位同仁在各尽其职的同时相互合作,才能成就一项圆满的工作,实现各自的价值。否则,仅凭你个人的单打独斗,付出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

乔布和沃滋原来都是不会经商的技术人员,当他们决定自己开公司后,首要的问题就是筹措资金。可是,有谁能够给他们提供物质基础呢?

这时,风险企业家开始光顾这两位年轻人了。来光顾的第一位是唐·瓦伦丁。瓦伦丁来到乔布家后,看到他狼藉不堪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企业家。看到此情此景,瓦伦丁开始犹豫,终于未敢启口。他只好把乔布和沃滋介绍给另外一位企业家——英特尔公司的前市场部经理马克库拉。

马克库拉是一位精明老练的风险企业家,他凭着一双锐利慧眼和超凡的头脑在生意场里摸爬滚打数十年,对微型电脑业务十分精通。这位38岁的富翁来到乔布的车库,仔细询问并实地考察了“苹果”的样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最后问起有关“苹果”电脑的商业计划。乔布和沃滋对经商一窍不通,两人只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可是马克库拉却暗暗发觉,这两个小伙子不会令他失望,于是他告诉乔布和沃滋,一个详细的计划是吸引风险资本所必需的。

从此以后,马克库拉给他们两位上了两周的管理课,将丰富的管理知识倾囊相赠。他们三人努力工作,不久就制定出一份详尽的“苹果”电脑研制生产计划。

马克库拉首先将自己的91000美元先期投入,又协助乔布和沃滋从银行获取了25万美元的信贷。紧接着,他们三个人又带着这份计划,向马克库拉熟识的风险投资家一一游说,另外又吸收了60万美元的资金。至此,三个有志气的生意人吸收了接近1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他们聘请了33岁的迈克尔·斯科特当经理,因为他熟悉集成电路生产技术。马克库拉、乔布分任正副董事长,沃滋任研究发展部副经理,苹果微电脑公司就这样正式挂牌开张,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创业时,同仁的鼎力相助,不但可以帮你打开事业的新局面,还可以使你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同仁之间的合作就是这样,各自付出,相互依靠,在借助他们的力量的同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也为对方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不依赖同仁的力量而单独生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固执的老头,不愿意与人交往、跟人合作。穿的是自己种的棉花编织的布所做成的衣服,草鞋也是自己做的,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农具也是自己炼铁打制的,吃的肉是自己养的畜禽。但我们仔细一想,这根本不可能,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去处理那么多的事情。

回顾人类历史,就能够发现同仁之间协作精神的强烈、深入和广泛。人们都在为别人服务,人们也都需要别人的服务。比如,你吃的粮食是农民种的,你穿的衣服是工人生产的,你坐的沙发是另一些技术人员设计的等,你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

芝加哥公牛队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一支球队。1998年7月,它在篮球总决赛中战胜爵士队后,取得第二个三连冠的骄人成绩。但公牛队的征战并非所向披靡,而是时刻遇到强有力的阻击,有时胜得如履薄冰。决战的对手常在战前仔细研究公牛队的技术特点,然后制定出一系列对付它的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让迈克尔·乔丹得分超过40分。

听起来挺滑稽,但对手言之有理:乔丹发挥不好,公牛队固然赢不了球,乔丹正常发挥,公牛队胜率最高;乔丹过于突出,公牛队的胜率反而下降了。因为乔丹得分太多,则意味着其他队员的作用下降。公牛队的成功有赖于乔丹,更有赖于乔丹与别人的协作。

看来,任何事情都必须依靠同仁的力量,借助集体的作用力到达你的目的地。在相互的支持中实现各自的梦想,取得事业的丰收。

在世界产业界闻名遐迩的索尼公司,有一个让人们传为美谈的故事,创始人井深与盛田昭夫在长达51年的时间里,共同经营索尼。他们从青年时期一起走过困境,步入辉煌,进入垂暮,甚至到中风失去说话能力,两个人始终相互沉醉于彼此的高度默契之中。

有着“外胡内南”和谐搭档美称的南存辉和胡成中从小就是同班同学,胡成中比南存辉大两岁,南是班长,胡是体育委员。毕业后,南存辉成了修鞋匠,胡成中做了裁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两人共同集资,创办乐清求精开关厂。由于经营得当,乐清求精开关厂生意红红火火。正是在他们合伙创业后的6年,成为两个人各自事业的预演。两个人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一是积累了各自的第一桶金——创业6年赢利200万元,而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两个人都明白了今后应当怎样做。

合伙创业就像选择婚姻伴侣,好的伴侣能带来幸福,坏的伴侣只剩下灾难。尽管谁也不会在结婚时就能预料到离婚的那一天,美满的婚姻不仅仅需要婚后保持温度的技巧,也需要在婚前对伴侣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调查。因此如果你想开创一番事业,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才能够互相配合和扶持。

那么,怎样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呢?

其实,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并不难,一个首要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仔细研究真正通过合作创业成功的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向不难发现,选择熟悉、了解的人通常是条捷径。

但是并非所有的熟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必须要找到那些合乎我们胃口并且能够带来合作效益的熟人才行。

合作伙伴要具备哪些素质呢?一般而言,具备如下素质的合作伙伴是最受人欢迎的。

1.有最基本的道德观

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的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

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地图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2.行动力强

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行动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知道不去做,等于不知道,做了没有结果,等于没有做。不犯错误,一定会错,因为不犯错误的人一定没有尝试。错了不要紧,一定要善于总结,然后再做,一直到正确的结果出来为止。

3.不甘心

21世纪,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感,最大的陷阱是满足。人要学会用望远镜看世界,而不是用近视眼看世界。顺境时要想着为自己找个退路,逆境时要懂为自己找出路。

4.要懂付出

要想杰出一定得先付出。斤斤计较的人,一生只得两斤。没有点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创业的。要先用行动让别人知道,你有超过所得的价值,别人才会开更高的价。

5.诚恳大方

每人都有不同的立场,不可能要求利益都一致。关键是大家都要开诚布公地谈清楚,不要委曲求全。相信诚信才是合作的最好基石。

6.有强烈的沟通意识

沟通无极限,这更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当然要有共同的愿望,这并非一日可以得来。需要无时不在地沟通,从目标到细节,甚至到家庭等,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7.学习力强

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掌握将来。懂得从任何的细节,所有的人身上学习和感悟,并且要懂得举一反三。学习,其实是学与习两个字。学一次,做一百次,才能真正掌握。学,做,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达到教的程度,才算真正吃透。而且在更多时候,学习是一种态度。只有谦卑的人,才真正学到东西。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依靠同仁,赢取事业辉煌

一个人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如果能够把同仁的力量集中起来,必然会形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强大力量,助己成功。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和能量总是有限的,而如果能够集思广益,兼取各家之长,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帮助你早日实现理想,走向成功。

同仁之间互助互帮容易成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做事情之前先判断、选择好的同仁不是可以让自己少走些弯路吗?

也许,一些古代帝王将相之间作为同仁合作共图大事的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项羽与刘邦二人在秦始皇死后争霸天下,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两人在争霸之初是项羽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但是刘邦却百折不挠,挽回劣势,反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刘邦分析获胜原因时说:“我有幸能网罗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三位杰出的人才,也正因为我能够运用他们三个人的才智,才得以成就天下的霸业。相反,项羽虽然只有范增一位军师,但是却连他的才能都没有把握好,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善于发挥并利用同仁的才能,在尊重对方的同时合理地采纳他们的计策,无异于给自我找到良好的帮手和靠山,协助自己共图大业。相反,若不懂得依靠同仁的力量而一味地孤军奋战,不但个人的能量得不到良好的发挥,更会给对手造成可乘之机,危及自己的事业。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桃园三结义”,也是同仁之间相互依靠、共图大业的一个例子。在中国古代,只要志同道合就可以义结金兰,结拜换帖,成为同甘共苦的兄弟。当初,刘备为了让关羽和张飞辅佐他打江山,与其结为换帖兄弟。其实,他们三人都是普通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三个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最后经营起一番大事业来,在群雄逐鹿的三分天下过程中取得一席之地。

这其中,与三个人的通力合作有着必然的联系。

综观历史,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但在创立政权的时候,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巩固政权,治理国家的时候,更离不开同仁的辅助。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力量。他曾经对大臣们说:“许多帝王总是按个人喜好做事,心情好的时候连毫无功绩的人也胡乱封赏,一旦有任何不顺的事,马上大发雷霆,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天下之所以大乱往往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日夜以此为警戒,如果各位有意见,不妨直率地提出来。”唐太宗正是由于广泛地听取和采纳臣子的谏言,才能不断地反省自我,扬长避短,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创立了太平盛世的繁荣局面。

巧妙地利用同仁的力量,不但在古代可以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对我们现在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比如说经商,如果一个人资本不足,各方面的条件都还欠缺,那就不如多和几个人结为“同仁”,集众人的智慧与财力,使自己经营的事业变得更大,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曾经名噪一时的香港房地产业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同仁的力量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来源于1958年香港商界“三剑侠”组合的“永业企业公司”。所谓“香港商界三剑侠”指的是三位在经营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业家,即地产巨子郭德胜、证券大王冯景禧、华资探花李兆基。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产业,但又缺乏单独作战的实力,于是经过协商而“誓师结义”,提出一个同仁企业的基本纲领来,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大家都发”。

当时英国殖民政府是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给公民使用,公民只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过问,这样任何人只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获得转租土地使用的利润。香港地少人多,各业兴旺发达,土地转租的利润必然越来越高。为此,从1950年起,冯景禧与人合伙购买土地官契,进入房地产领域,到1958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郭德胜来找冯景禧,确实是找到了一个行家里手。

李兆基对香港的实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认为进入房地产领域是最佳选择。他反应敏捷,足智多谋,有他参加“永业企业公司”,相当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同仁企业请出诸葛亮来做“总经理”。

“永业企业公司”以“三剑侠”为核心再和另外五位股东合作,首先以买入沙田酒店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向。郭德胜精于谋略,冯景禧精通财务,李兆基胆大心细,三人上阵,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们三位都是后来进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业家,能够在一家公司共同奋斗,算得上是中国现代经济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起家时资金有限,最初的经营方式是以低价买进旧楼,拆掉重建,再伺机收购一些无人问津却又有发展潜力的土地,进行转手买卖,并且制定了“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营销政策,赢得了用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