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5302200000016

第16章 黑暗中觉醒的少年(15)

后来,蔡元培在陈独秀的学历和经历上,略做了一些手脚,让陈独秀的简历上出现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并担任过安徽芜湖的公学教务长的字眼。很快北洋政府就同意了陈独秀的聘任,陈独秀也不负蔡元培的厚望,开始了北大文科的整顿,并且在北大树起了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

现在回过头来,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陈独秀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肯定不会出现在北大,中国五四运动的风暴中心,也不可能在北大。正是蔡元培慧眼识人,没有私利,为了百年北大不拘一格择优选人的做法,才真正让北大从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北大真正成为了中国名扬四海的大学。

陈独秀:对科举制度说“不”

中国的科举制从唐朝发展到清朝末年,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八股文的古板陈腐,不但限制了人的思想自由,更因为只要一篇八股文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不公平。

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科举考试制度,近代史上越来越多有良知的中国人开始站出来,向科举制度说不,向清朝政府说不,他们少小的肩膀,已经扛起了向不平等的制度革命的大旗。在这群人中就有邹容和陈独秀的身影。

1896年,邹容只有十一岁,第一次参加县里举办的童子试,本来邹容就对八股文不感兴趣,何况当时的官场腐败政府无能更是深深地刺痛了邹容的心,他不想去参加这样的考试,更不想成为无能政府中的一员。可他的哥哥硬是牢牢地拉住邹容的手,把邹容硬生生地拉进了考场。

进了考场,邹容接过试卷一看题目,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题目上的词语一个个是那么的生僻难懂,自己根本就无法弄懂这题目的真正意图。刚好旁边的一些考生也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有人壮着胆站起来问巡考官,试题的词意这么晦涩难懂,是不是给解释一下。

没有想到巡考官不但不给解释,而且还目中无人地对站在自己边上的那位考生一顿挖苦指责,说什么没本事就不要考。坐在边上的邹容看不下去了,他站了起来,对考官说,就算你不解释,也犯不着对我们一通挖苦,我们是不清楚题意才问的,这又有什么错?哪里知道不可一世的考官竟命令差官把邹容拉出去,并在他的手心打了二十大板。打完后还问邹容敢不敢当众和他顶撞?谁知邹容却一点悔意也没有,还跳起来指着考官的鼻子吼,今天你有本事打我,明天我长大了,就有本事打你!吼完邹容头也不回地跨出考场,从此更是以推翻不合理的制度和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