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5302200000077

第77章 浴火重生的年代(20)

杨丽萍:舞蹈为了表达

杨丽萍,一个凡是了解一点民族舞蹈的人都熟知的名字,曾被人奉为“巫女”“舞神”的一个美丽女人。

去年底,杨丽萍推出了由她兼任艺术总监、总编导和主要领舞的精心之作——她用三年时间编排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很快的,《云南映象》在中国舞台上所向披靡,而且在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上夺得舞蹈诗作品金奖等五项大奖。

杨丽萍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没有师承,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舞蹈是像她奶奶说的那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她不否认自己有天才。天才便不免有些另类。1971年,刚进西双版纳州民族歌舞团时,她只是因为觉得,按学院派的所谓科学的芭蕾舞练功方法去练功,对跳民族舞没有什么用处,两者的动作规律甚至是相反的,所以她一直不练功,因而受过各种非议甚至行政上的处罚——比如不发营养费。直到1986年,她自编自演的《雀之灵》在全国获奖、成名,在团里的待遇才有所改观。

在这次创作和排练《云南映象》的过程中,她也经历了很多波折,资金短缺,是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这部大型的歌舞剧没有商家投资,因为她强调的是一场原汁原味的表演,所以参演这部歌舞的演员有70%是来自田间地头的非专业演员,人家不相信靠一群农民能跳出成功的舞蹈作品来。甚至有时演员也不理解她的创作意图,她还要耐心地和他们沟通。为了推出这部歌舞剧,杨丽萍倾尽了全力,她不仅卖掉了家乡的房产,还打破了自己的禁忌,第一次接拍了广告。而且,一向低调的她还频频与媒体接触,只是为了宣传这部剧。坚持到最后,她终于获得了成功。

当有人问她,为了事业经历过这么多困难,有没有觉得自己苦时,她说怎么说呢,不是说不苦,但又不能说是苦,那种感觉是别人无法体会得到的。她说起有一次下乡采风时,远远看到一座山上,有一个弱小得如同蚂蚁的影子,在那里使劲地挖着地,背上还背着一个孩子。她顿时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觉得那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哪里是在挖地,她是在挖一座山哪。但后来,她又想到,也许人家根本就没想这么多,她心里想的也许只是努力挖地,然后就有粮食的收成,让背上的孩子有一口饭吃。而她搞舞蹈,也类似于此,只是为了表达,而不是为了获奖,她心中一直有个理想,“把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挖掘出来,抢救下来,给观众、给后人留下一个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这样的一件事,所以其它都再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