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略
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至德(今东至)人。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实业家。
周学熙的父亲周馥曾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和袁世凯幕僚。是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的创办人。山东高等学校(山东大学前身)校长。周学熙16岁中秀才,1894年中举,最初在浙江为官。1898年报捐候补道,派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1900年为山东候补道员,入袁世凯幕下,后随袁来天津,主持北洋实业。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督办,次年转往直隶候补,7月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总办银元局。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归国后任直隶工艺总局督办,并创办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兼任督办(校长)。1905年,出任天津道,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滦州煤矿公司、天津造币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天津高等工业学堂等。其中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后升任直隶按察使。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袁世凯窃国后,任1912—1913年陆征祥内阁和1915—1916年徐世昌内阁财政部长。1916年4月脱离政界,任华新纺织公司总理,先后创办华新所属的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四家纱厂。1919年创办中国实业银行,任总经理。1922年与比利时商人合办耀华玻璃公司。1924年成立实业总汇处,任理事长,管理所属各企业。周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1925年周学熙以年高引退,晚年以读经﹑赋诗和念佛自遣。1947年9月26日卒于北平寓所。
传闻
后世罕有人知周学熙。他极偶尔会被提及,却是因了一则戏剧“八卦”。1934年,出生于天津的清华大学学生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因鲜明的反封建主题和浓烈的悲剧色彩而轰动一时,曹禺成了中国最杰出的话剧家之一。《雷雨》的故事地点发生在天津,主人公是个大实业家,名叫周朴园,而其居所就叫“周公馆”,因此很多人猜测该剧讲的就是周学熙家族的故事。一直到很多年后,曹禺才在一篇短文中“澄清”说:“周家是个大家庭,和我家有来往,但与事件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下他们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
曲折
1880年,15岁的周学熙独自一人,肩背书籍行囊,翻山越岭,徒步到池州府去应童子试。当时的池州督学孙毓汶是一个饱学之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孙翰林十分喜欢这个自己走了一百多里路来的学生,得知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政声的道员以后,更对这个丝毫没有纨绔之气的官宦子弟有了好感,经常给他开小灶。
1881年,周学熙赴省城参加科考,轻易取得了科举资格。这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少年秀才不由得踌躇满志,以为青云直上指日可待。不料天意弄人,此后,他竟然连续5次落榜,直到1893年第6次应试后,才递补为顺天乡试第18名举人。
看起来,这科举之途竟然比当年的山路还要崎岖。此时已是12年过去,历尽磨难的周学熙以为今后应该是否极泰来,进士及第为期不远,不料世事无常,苍天偏负有心人。
1894年,周学熙第一次“会试既中,仍以额满见遗”。1895年再次高中,却被心存偏见的主考以“书经题文有两句引用《说文》”为由,把他从榜上除名。
榜单出来后,周学熙非常寒心,科场的风风雨雨真的让他受够了。落榜第二天,他就离京还乡。一路上,他都在琢磨如何说服望子成龙心切的老父放自己一马。
受父亲周馥洋务思想影响,周学熙平时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多年来,他对天文、地理等格物之学及声、光、电、化等先进科技知识也兼学并读,这也让他决定放弃举业时多了几分底气。
回家不久,父子二人即进行了一场人生对话。
“父亲,孩儿不打算再赴京会试了!”周学熙郑重地告诉老父。
“为什么?”周馥猛听此言,大吃一惊。
“如今,国是衰微,官场黑暗,纵然中了进士,又当如何?目下中国缺少的不是进士,缺的是干实事的人。况且,孩儿现在已有五子一女,家累渐重,我打算用分家所得的银两,弃举业而改习实业,这样于国于家都有好处。”
沉吟半晌后,周馥说道:“也罢,你毕竟已年近而立,该是当家做主的时候了。但搞实业非常艰难,李中堂及为父的遭遇,你都看得很清楚,只希望你今后好自为之,不要半途而废。”
时过不久,周学熙写信给儿女亲家张翼,在张主管的开平矿务局谋了个监察的差事。凭着这个台阶,周学熙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实业之旅。
儒情
周学熙骨子里似乎又是个文人,曾作诗《感怀》喟叹:“误染缁尘又一年”!无奈也好,纠结也好,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一次,启新公司股东开会,身为大股东之一的袁世凯家族也派人参加。会上,周学熙与袁家八公子、自己的妹夫意见不合,竟然掏出手枪来拍了桌子。
这件事让周学熙很受伤,不久他就宣告引退,不再过问北洋实业的事务了。
这年夏天,身心疲惫的周学熙到北戴河避暑。年近花甲的周学熙参透了人生的起落浮沉,面对着奔流不息的海浪波涛,回想自己几十年的流转生涯,突然顿悟“世间万物空如洗”,心中油然而生隐退之念。下面这首写于北戴河的小诗,真切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昔营小筑东海上,倏忽寒暑已十更。数椽茅屋虽云陋,千树槐柳午荫清。问余胡为甘寂寞,自来幽趣无人争。放眼不触尘埃障,侧耳不接市井声。槛外凌波沧溟小,杯中倒影星辰倾。”
他的儿子周景良回忆说:“我记忆里的周学熙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退休以后变得非常保守,就是一个穿着蓝布袍子、信仰程朱理学的老头子。他甚至反对子孙上新式学堂,他的孙子上学都是瞒着他的。他在家里设了一个师古堂,专门请老师来家里讲国学。”
退隐后,周学熙为家乡做了大量的好事,如捐资兴建农校,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出资让乡民开发荒山,种树种茶;开办商业讲习所,学员学成后送到他亲手创建的北京自来水公司工作;开办医院,免费救治乡民。这些善事义举,让东至人至今受益。也满足了他想要积德远功的理想。
这位常常“着蓝袍,信仰程朱理学的老头子”在去世前,还曾写了一首这样的诗:“祖宗积德远功名,我被功名误一生。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继家声。”看来他晚年时回归了中国读书人的耕读理想,从中国儒家理想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帮助
1901年,周学熙投奔山东巡抚袁世凯。周的父亲周馥与袁世凯曾共过事,二人关系甚好,而周学熙同父异母的八妹嫁给袁世凯第八子袁克轸,因此袁世凯对周学熙特别客气,委任他为山东大学堂督办,相当于现在的山东大学校长。
袁世凯在山东一面镇压义和团,一面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周学熙的到来,无疑帮了袁很大的忙。他在督办山东大学堂期间,采取了中外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以中国的传统道德约束学生,另一方面大量教授西方科学知识,决心培养一批现代高级人才来为国效力。袁世凯非常赏识他办学堂中表现出来的才干,不久袁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同时也将周学熙调到天津。
袁世凯刚上任就赶上了物价混乱、无钱可使的局面,幸好周学熙没日没夜带着人调查市场分析物价,接着开厂铸钱,总算将局面暂时稳定下来。过了几个月,袁世凯又给了他一个新的任务:“这天津的市面上的铜元是足够了,可银子还是远远不够啊,要是老百姓想买点高档货,还得用车拉钱,你看能不能想点办法铸出银元,同时将民间的银子给收上来啊?当然,咱可不能抢!”
“可以办银行啊,核算物价、产值,用白银制成银元发行,将铜元收回一些。”周学熙建议道。
“如果我手上没银子,咋办呢?”袁世凯再问。
“这个,只有和缙绅、富商们合办,让他们先拿银子出来,入股分红。”周学熙道。
“好主意,就这么办,”袁世凯恍然大悟,不就是空手套白狼么?“核算物价啥的你去弄,看需要发行多少钱就行了,入股开银行的事,老夫亲自来抓!”
不久,袁世凯以“整顿金融、稳定物价”为名奏请朝廷,得到允许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官办金融机构——天津官银号,准备联合绅商合股开设“天津银行”,并以此为基础管制金融市场。
袁世凯的算盘打得贼精:老子一毛不拔,让商人们出钱。可谁都不傻,一些人嘴里打着哈哈,就是不给。袁世凯请了几次客都不了了之,很是郁闷,心想自己还真不是这块料子,只得让周学熙再想想办法:“你说说,怎么才能让这些人出钱,咱们来办事啊?”
“既然他们不愿意投资,咱不如先办钱庄,在官银号设立储蓄业务和商务柜,吸引社会上的人都来存款?哪怕是小笔款子,汇集多了也能成事,只要咱手上有了银子,铸银元就简单了。”周学熙回答。
袁世凯还是不怎么相信:“要是百姓们不干,咱能拿枪杆子逼着人家存钱?”
周说道:“大人,咱不是还有商务柜么,我们开通异地存储、汇款业务,另外发行银票,在天津存的钱全国都能取,就凭着您的面子,这银票流通全国官方钱庄估计问题不大吧。”
袁世凯一听眼睛都笑没了:“高明,高明,先把银子弄到手再说。这样吧,天津官银号总督办就是你了,你要把这事情办好。”
“感谢大人栽培。”周学熙正想好好大干一场,这一下,袁世凯无疑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天津官银号立马挂牌开张,周学熙一上任首先整顿人事制度。不讲资格,全看效益,银号自上而下都有存款任务,奖金与个人业绩挂钩。这样一来,职员们在利益驱使下,将各种远亲近邻都劝来存银子,关系网一张开,效率大大提高。
接着,周学熙又编订了银号各项规则,人人都得遵守。例如在办公时不许聊天、不许迟到早退等。还规定每年“官本所得息银,除准允督宪提用外,其余一切官本、护本、公债及各项存款,无论何次公用,永不能提支。”意思是除了总督袁世凯,提督、巡抚、道台之类来借钱一律不给!即便是其他公司、商号前来借款,周学熙都先派人调查对方有没有偿还能力,如果对方入不敷出,一律不借。对方能赚钱,周学熙就上门主动投资,劝人家扩大规模,自己好收利息,人家要是亏本了,马上追债!说白了就是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虽然不近人情,却杜绝了人情贷款,也避免了大量的呆账、坏账。慢慢的,天津银号变成了治直隶重要的金融枢纽。
气节
八国联军入侵华北后,英德军队占了唐山矿区。在混乱中,英国商人和天津海关税务司官员德国人德璀琳联合,连吓带骗,从总办张翼手中,以极低的代价“买”去了开平矿务局和唐山细棉土厂,其中包括唐山、林西两座煤矿,承平银矿,天津总局的房屋,天津塘沽、上海、香港、广州等地的运煤码头及运河、轮船等。他们转手又卖给了英商墨林,墨林又转手将之卖给“东方辛迪加”,“东方辛迪加”于1900年底组成开平矿物有限公司,并在英国注册,承接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产权。
周学熙接替张翼任总办后,英国商人为了手续完备,又企图诱骗他在卖矿契约上签字。周学熙不顾威胁,断然拒绝签字,愤而辞去总办职务,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1905年起英商变本加厉掠夺中国矿权,他们不仅采了开平矿区所属的矿坑,还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与开平矿区毗邻的滦州的矿源。周学熙认为如不先开采滦州矿源,该地区矿权势必旁落,北洋一切资源将被外国人掠夺。1907年他向袁世凯呈递“陈开滦矿界文”的建议,请求创建滦州煤矿,通过开发资源,收回权利,即“以滦收开”,最终得到袁世凯的同意。袁世凯以北洋大臣的名义,转咨农工商部准予注册,并下令“滦州地方三百三十方里矿界以内不准他人开采”,使滦矿比开平大10倍,还明确该矿系为北洋官矿,为北洋军需服务,以后他矿不得援以为例。
由于直隶各界人士对英国人以卑鄙手段骗取开平煤矿十分愤怒,所以对中国人自办的滦州煤矿都积极支持,纷纷投资入股,几个月的时间,“滦州煤矿有限公司”成立,周学熙担任总经理。他不等新式采煤机械运到,就先以土法上马开采,最先建成的是陈家岭矿井,随后又在印子沟、桃园、赵各庄、狼尾沟等地开挖了矿井,并在各矿之间建成专用铁路,安装电话。他还派人到德国订购适合滦州煤矿使用的最新式采煤机械,使煤炭质量大大超过了开平,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对开平煤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