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5338400000024

第24章 虞洽卿:三分运气 七分苦争的上海闻人(4)

爱好

虞洽卿15岁辍学从商(8岁至15岁读“雨书”,合起来约读3年书),读书不多,然而到40岁,却能下笔成文,电报、公文、公函均能起草,问其原因,说是得益于新闻报刊,自学而成材。英语会话,全仗夜校学习而成,虞洽卿对“读报可以学文化”之说有独到之经验,他曾对人说:“吾幼年失学,要是没有报纸的话,则一辈子只识几个字,没有进步了。报纸的好处,就是文字浅显畅晓,不像书本上所载的文章,艰深难懂,只识几个眼头字的人,便可看报,便可知道世界大事,灌输一切知识。一般人,以为办学校要紧,我却以为办报纸和办学校一样要紧。你看社会上四五十岁以上的小商人,他的童年只读过一本百家姓、一本三字经,识字不多,什么也不懂得,但是后来居然会谈国事、会写书信,这分明是他们每天看报纸得到的成绩。”他又说,“有人办成人学校,我说不如办通俗报纸,让这些年幼失学之人,随时随地可以自修,成效比办学校更好。”

虞洽卿爱看报、读书,对报人倍加尊敬和爱护,他一生多次保护报人,在沪上传为佳话,上海报人乐志华,被西探踢伤一事,商报著文揭发西探劣迹,租界里外国人爱活孙要拘捕商报撰稿人,商报社长李、傅两人奔走无效,束手无策,求之虞洽卿,虞洽卿挺身而出,力保报人,与爱活孙力争,结果移交公堂调解,各罚99元了事。他在与爱活孙谈判中,爱活孙蛮不讲理,虞洽卿“掼纱帽”力争,终于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上海《申报》为沪上第一大报,其宣传效应,影响商界、政界甚巨,该馆董事长原为宁波帮人朱葆三,朱病后,大批股权落入别人之手,虞洽卿闻讯,即出钱购进《申报》股份,一度被选为《申报》馆董事长,使《申报》在沪商界不变原来作风。

虞洽卿理想中的商报,要“以报养报”,商报如果依赖政客出钱办报,往往会导致商报成为政客政治斗争的工具,失去商界信仰,商报要以商人为立场办报,才能公道、持久。虞洽卿非报人,但“爱屋及乌”,对办报能发表如此真知灼见,受人钦佩。

趣事

虞洽卿在颜料店学徒三年,虽然对颜料能分得了红黄蓝黑,但对外国颜料箱子上包装的洋文却一字不识。因此跑洋行进货就轮不到他。他眼看师兄弟当跑街、赚回佣,白花花的洋钱分得不少,心中十分羡慕,就抽空到青年会补习英文,以便日后有机会能当跑街。

有一天,老板吃过午饭,正坐在店堂后进的房间里吸水烟养神。

忽然门一响,虞洽卿推门进来,叫了一声“先生!”便立在旁边不讲话。

老板知道他有事,便问道:“阿德,你有什么事找我吗?”

虞洽卿嗫嚅半晌,才嘟起嘴说:“先生,和我差不多时间进店的师兄弟,你都派他跑街到洋行里进货,我知道他们懂得洋文,只好让他们去,如今我已抽空在青年会学了半年洋文,也能和洋人打交道了!”

老板晓得他想当店里的跑街,碰巧原来那个跑街被另一家洋行高薪雇用,空缺倒是有一个,不过是不是用阿德呢?老板有点踌躇了:这是出去与外国人做生意,非比一般啊!但当他看到阿德胖胖的脸儿,不觉想起他初来上海时“赤脚财神”的往事……是啊,“财神”赏赐发财,发财要靠“财神”。于是决定让他去。主意一定,便好言安慰说:“阿德,你莫急,你师兄已另有高就,下次外国船到,你就接手,现在可先去找他,熟悉一下进货手续。”

阿德听说派他当跑街,心中自然高兴,谢过老板,就赶快去请教那个师兄。师兄问他:“你懂得德文么?我们做的生意主要是和德国洋行打交通。”

阿德不知道英文和德文到底有什么不同,他呆了半晌,就说:“洋文反正是爱皮西地,英国话和德国话恐怕就像我们家乡宁波话和绍兴话,也大致差不多,我想不要紧。”

那位跑街师兄一听,知道他是外行,心里暗暗好笑,但这个人门槛精、滑头,再加上与原来的老板有意见,有心想捉弄他一下,就对阿德说:“你讲的也有道理。其实做这行生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待洋行的颜料船一到,你就随着买办大班到船上,用粉笔在颜料箱上标明店号,就算你订下了。洋行自然会开账单过去收账,等店里付了款,就可提货了!”阿德信以为真。

不到两月,德国洋行通知有一条颜料船已停靠在十六铺码头,各家可前去看货订购,老板就吩咐阿德去办理。

阿德到了洋行,买办知道是新来的跑街,就把他介绍给德国人。德国人一开口,阿德竟没有一个字听得懂,这下子他着了慌,为了面子,又不好说自己不会德文,只是乱点头,德国人弄得莫名其妙,买办看出阿德对看样购货是外行,决定趁机会把船上那些难销的大红、乌青、深紫颜料都叫他号了去,只要他号上,就不怕不付钱。于是带阿德到十六铺码头船上装那些滞销货的舱位里,也不言明那些颜料的色泽,只说:“这都是老牌德国货,请虞先生挑选,要的请用粉笔标明宝号,敝行就开单发货。”

阿德看看箱子上的德文,也不知是红是蓝,他想,反正内行充到底,就接过买办递给他的粉笔,将这舱内的颜料箱标了三分之二。买办心里暗喜,表面却不露声色,恭维道:“虞先生真是做大生意的气派,出手不凡,将来宝号肯定财源茂盛!”阿德也不回答,就匆匆告辞。一路上,他边走边想,越想脚下越虚,寻思道:这次肯定闯祸了,反正老板饶不了我,还是趁早滚蛋!

却说老板不见阿德来报告标货经过,正在纳闷,账房却送进一张订货单子,是洋行通知付款提货的。老板一看进的颜色只有红、黑、紫三色,而且数量大得惊人,价近万元,差点气昏过去。但这是跑街订下的,做生意要讲信用,岂可反悔!他回头去找阿德,谁知阿德竟不告而别,偷偷逃回乡下去了。

阿德逃回乡下,也不对母亲说明事情真相,每天只吃饭睡觉。这样过了三四个月,上海也没有信息来。这天他吃过午饭,觉得有些疲倦,便爬上床打个中觉。朦胧中,只听得门外人声杂乱,有人说:“阿德就住在这里!”接着又有人喊道:“阿德,上海老板带人来看你了!”阿德瞌睡未醒,还以为是上海老板抓人来了,不禁大惊失色,想逃,已来不及,只好爬起来在屋中坐着。但见屋门开处,老板和店中管账先生一齐进来。老板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十分亲热地叫声:“阿德,你在家!”阿德看看老板脸色,心里捉摸不定。

老板坐下以后说:“阿德,你确实有胆量!以前我错怪了你。这次店里发了一笔喜财,所以我回家修祖坟,顺便邀你回去。今后店里要多多借重你了。”

阿德一听,疑惑不定。账房先生就将经过情形详细地告诉他。原来从阿德标货以后,欧洲发生了战事,外国轮船停止向远东行驶,颜料一下断档。尤其红、黑、紫染料是染布的底色,有些店由于进货不多,几乎很少有存货。只有他们这家店存了几百箱,一下子成了紧俏商品。老板就趁此机会,把颜料的价格翻了两倍,脱手半数,竟然大获其利,不但欠债还光,还赚了个对本对利转弯。现在他手头还有半数,暂时刹车不卖。他要借此来垄断市场,赚更多的钱。正因为这样,老板喜出望外,一切归功于阿德,真的把他当成了“活财神”,于是决定趁这次修祖坟之便,把他恭请回店。

阿德听了账房先生的话,才恍然大悟,连忙杀鸡宰鸭,款待老板,并约好日期和老板同船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