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5377200000018

第18章 从说话的速度透视人心

说话的速度快慢与一个人的性格绝对脱不了关系,一个慢郎中绝不会说出如连珠炮般的话语来;而同样一句话因为语气不同,意思则可能完全走样。所以观察一个人谈话的速度和语气,是开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钥匙。曾经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表情有二,一是呈现在脸上的表情,二是表现在言谈中的表情。”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的确,听一个人说话,即可大致了解其心理状态。

通常来说,在言谈中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情感以及观念。自然,言谈的内容是表达的主要因素,然而言谈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起伏高低以及修辞方式等。同样会影响谈话内容的传达效果。我们常常在无意识中会借用这些附加的因素,表现出不便直接明言的弦外之音,而听话的人也尽量从这些密切相关的因素揣摩对方的真实意图。

谈话速度快的人,大多性子急而那些说话慢条斯理的人,多是慢郎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疾不徐,反应比别人慢半拍。

不满对方或心怀敌意时,言谈的速度就会放慢相反,当心里有鬼或想欺骗他人时,说话的速度大多会加快。

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一时之间变得能言善辩、喋喋不休,表明其内心有不想为人知的秘密或心虚,想用快言快语作为掩饰。

讲话噼里啪啦好似机关枪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头脑反应快、灵敏度高。

但是相对来说,反应迅速的人通常对事情也容易感到厌倦。因为他们的脑子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因此很容易就会对既有的事情不再好奇,产生倦怠感。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世界中,时间的流逝,比一般人要快得多。平常人必须花10分钟说的话,他们只须花1分钟便说完,而对于一般人可能做10年才会厌倦的事,他们大概只要1年就觉得十分厌烦。

这种类型的人,兴趣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拥有卓越才能的人也不在少数。交代他们的事情,大致上都可以做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加上学习能力强,因此通常很快就能上手,但是一旦他们对事情失去新鲜感时,很快就会感到厌倦、不耐烦,希望能再朝其他方面去尝试。即使借助不断的付出与努力,而得到丰硕的成果,也无法让他们感到满足。一般而言这种类型的人,颇能适应现今紧张繁忙的社会步调,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可以做得相当成功。

但要注意的是,脑筋反应速度快,并不意味着“头脑一定好”。的确,他们在理解事情的能力方面,相当令人称赞,而且也善于与他人配合。但是常常因为欠缺深思熟虑的处事原则以及和他人共同努力的耐性,反而只会看到事情的表面,无法深入去探讨了解。因此,有时候他们会给人一种过于轻薄、肤浅的印象。

另一方面,平常说话并不特别快,但有时候突然会说得很快的人,又是哪一种个性呢?其实,这是一个人心中有事想刻意隐瞒信息,想借助其所说的话来掩饰自己不安、恐惧、紧张的情绪,因此忽然把话说得很快,借以转移听者的注意。

若是说话者突然没有原因地将音调提高,也是暗示这个人心中的不安情绪逐渐升高的一种信号。

充满自信的人,谈话时多用肯定语气缺乏自信或性格软弱者,谈话的节奏多半慢条斯理、欲振乏力。

喜欢小声说话的人,不是对事物缺乏自信,就是女性化的表征;而那些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希望话题无限延长的人,其内心潜在一种惟恐被别人打断和反驳的不安,惟有这种人,才能以盛气凌人的架势谈个不停。

喜欢用暖昧或不确定的语气、词汇作为结束的人,害怕承担责任。经常使用条件句的人,如“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在某种意义上”、“在某种情况下”等,大多属于神经质和怕得罪人的个性退缩型。

聆听他人讲话时,眼神无法集中,东张西望或玩弄手指头,表示对谈话者感到厌烦;而频频重复对方的话,表示具有高度的耐心与好奇心。

听别人说话时不停地大幅度点头的人,表示正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而即使听话时点头示意,可是视线不集中于对方身上的人,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没有共鸣;点头次数过多,或者胡乱附和的人,多半不了解谈话的内容;一面讲话,一面自我附和的人,大都不容许对方反驳,性情极为顽固,这种人不能与听者进行交流,往往一人唱独角戏,径自下结论。

在言谈中,也可能带有弦外之音,但是只要仔细琢磨,便不难看出其端倪,了解其真正的意图。

在说话过程之中,人的内心感受会直接影响声音;而另一方面,声音的节奏也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

声音不但与气能结合,也和音乐相呼应。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所以,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的声音;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

这样,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里判断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曾经有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语调温和如水,好比细水之流,舒缓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