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5377200000019

第19章 客套话里的真实意图

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当在这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突如其来地加入了客套话的时候,就必须格外小心。有时候,男女朋友之间的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在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被破译密码的语言,就是客套话。客套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度的礼貌,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但是,客套话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别有用意。

客套语的反面是粗俗话,一些人会对自己心仪之人,突然冒出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感的误会。

在使用过分谦虚的言词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等。曾经有句话这样说:“语言乃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

客套话使用过多,并不见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因素。同时,在无意中会将他人与自己隔离,具有防范自己不被侵犯的预防功能。

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显得十分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以此类推,假如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隐藏着敌意。

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权威主义者。这种人使用借用语,不但是使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透露一种超越自己以上的东西,一种自我扩张的表现欲。

假如一个人开口闭口就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词句或外国语,就会让人有一种走错门的感觉。事实上,他只是一个用语言当作防卫自己弱点的人,他这样做,无非是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客套话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密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

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和客套话,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

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都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

虽然有些人彼此之间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对方依然在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说话的语气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

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企图控制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