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5379000000025

第25章 文化事业(10)

(四)群众性常规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化。倾力打造“清凉宁夏”“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基本要求,努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运动休闲文化,进一步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全区推出了“清凉宁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回族之乡”“腾飞中卫”“魅力杞乡”等30个不同主题的特色品牌文化广场,通过歌咏比赛、健身表演、戏剧票友演唱、家庭才艺展示、民间活动等丰富的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广场文化组织形式,建立了区、市、县、乡村和社区四级广场文化节目、作品分级评比选拔展演激励机制,使其成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民间优秀文化展示、推出社会文化新人新作的平台。2009年“清凉宁夏”广场活动荣膺“全国品牌广场文化活动”;“湖城之夏”广场文化活动采取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我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实现了广场文化活动天天有的目标,成为百姓喜爱并获得全社会广泛认知的群众文化品牌,2009年荣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称号。蓬勃发展的品牌广场文化活动,有力地带动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和旅游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为宁夏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文艺工作者发扬“宁夏文化大篷车”精神,不断加大送戏下乡演出、文化下乡及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深入开展优秀文艺剧目和作品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厂矿、进重点项目工地等活动。从5月~11月底,银川市广场文化活动演出672场,石嘴山市广场文化活动演出110场,吴忠市广场文化活动演出170场,固原市广场文化活动演出160场,中卫市广场文化活动演出100场,全年各级广场文化活动1212场,完成送戏下乡演出2054场,超额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民生计划。

(五)文化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经常化。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继续推进闽宁等重要双边文化交流合作。在开展优秀剧目和艺术团体外出巡回演出的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等全国性文化活动,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演艺团体、品牌文艺节目组、艺术家来宁演出。精心策划举办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石嘴山专场演出活动,节目录像在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举办了近30个国内外艺术家书画作品展,应邀赴广西、福建和香港、台湾、比利时举办了文物、岩画展览,圆满完成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宣传周、赴日本岛根纪念缔结友好城市等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推动了我区文化走出国门展示展演展览,大力提升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上活动以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丰富的娱乐性和群众性,赢得了广大群众与社会各界的好评。不仅着力培育了宁夏文化品牌,改善了宁夏人文环境,提升了回乡文化品位,而且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彰显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气魄。进一步增强了宁夏的软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带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在培育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持着持续文化活动品牌的活力,一批新的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强烈艺术感染力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涌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与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尚有差距。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强国的兴起,必须有文化的兴盛,也应该有艺术的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但立足国内文化发展新格局,着眼未来文化发展新趋势,对照群众文化需求新层次,应当充分认识到,宁夏文化活动品牌创新力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品牌文化活动竞争力与加快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品牌文化活动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软实力的战略意识不明晰。纵观我区现有的文化活动品牌,较多的是侧重其中文化权利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方面,缺乏从提升软实力的角度来整合所有文化活动品牌资源的视野,尤其欠缺类似的战略意识。表现为对培育文化活动品牌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慢,思想顾虑多,措施办法少,文化资源分散,创新活力不足,做不强有实力、打不出有深度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在今天,仍然从娱乐的角度来思考文化活动品牌是一种陈旧观念,仅仅从产业的角度来思考文化活动品牌则是一种思路局限,只有软实力的概念才符合文化未来方向,因为它包含着明确的利益诉求和竞争意念,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的文化活动品牌,比如像“文博会”要向国际化、单向化、软实力化的方向去打造,但必须有相当多的文化项目和产品要按照高层面去构思、谋划、布局……文化活动品牌要承载输出我们的价值观、提高地域的能见度、谋取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重任。

(二)缺少单项性的文化品牌。我们已有的文化品牌,几乎都是综合性的“活动”,相对而言,缺少性质单一、内涵明确的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需要以人为标志,应该有一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叫得响的文化活动领军人物作为名片。

(三)文化活动品牌资源整合不到位。“点”对文化发展“面”的带动存在着脱节现象,难以形成“延链”效应,制约着文化活动向集群化方向快速发展,从总体上看,区域文化特色的“成色”还不足,“磁力”还不强。

(四)基础设施及服务环境的有效供给还存在着结构性短缺。配套措施和专项规划不到位,未能通过深入前瞻谋划、扎实科学论证制订相应的专项规划,造成资金投入、项目支撑以及保障措施与预期目标任务的对接不够紧密,一些项目的推进还显得比较局促,引导机制不到位,影响到整体效能的发挥。

(五)基层品牌文化活动相对滞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和引导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应当建立鼓励专业、业余艺术团体和各参演单位送戏到社区、军营、学校、企业等送文化活动到基层的激励机制,使文化活动品牌深入基层一线。

(六)文化活动经费紧张、场地有限、设备不足。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宁夏举办大型、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的硬件条件还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调动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走社会办文化的路子,拓宽社会参与面,将文化活动与企业宣传结合起来,将文艺创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品牌文化活动真正朝着社会化、大众化和艺术化的方面发展。

(七)品牌活动策划人才和机构缺乏。品牌活动策划人是搞好品牌文化活动的关键,品牌文化活动组织机构是品牌文化活动的保证。目前,就宁夏策划文化活动人才和策划机构的发展现状看,还不能适应宁夏培育文化活动品牌的需要,特别是复合型、高技能和高层次的人才短缺。

三、培育文化活动品牌工程的对策和建议

培育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是前提,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保障,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包装是重点,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关键,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有效途径。通过品牌文化活动,正确引导文化发展、文化消费、文化欣赏,走上品牌化、市场化、载体化、形象化之路,以品牌文化活动的集中打造和充分展示,集聚文化人气,转变人们的观念,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文化经营、形象展示上来,从而全面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品质和生活品质。

以品牌文化活动来带动文化建设从一个宏观的理念具体化为实际的政策、项目、措施,就使有限的文化资源的得以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并使效益得以最大化。

宁夏在培育文化活动品牌和宁夏文化发展战略上,提出在做实、做强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努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进一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品牌,以品牌带动全区文化工作的新提升、新发展。此外,面向群众是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活动品牌培育上,首先需要做好调研,把当地群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乐于参与什么充分调查清楚;做好文化活动品牌的规划,要思路明确、目标清楚、措施具体,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从各个环节都体现群众的意愿,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主体,因为,品牌文化活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群众意愿,增强服务意识,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是动力。品牌文化活动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群众的需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注重升华文化产品的内涵和品质,大力增强宁夏文化活动品牌的吸引力,这样已经形成的文化品牌活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持久不衰。多方参与是支撑。品牌文化活动同样需要物质条件和财力支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有利于较好地解决这些难题。通过积极探索,文企联合,开创多方共赢模式,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品牌文化活动的有效运作模式。加强推介是关键。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再好的活动,如果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介,其效果与影响也会大打折扣。充分运用媒体,加强宣传推介,是品牌文化活动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是保障。品牌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思想上真正重视,实践中精心组织,才能保证品牌文化活动健康持久发展。

因此,目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增强文化精品建设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精品创造生机与活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文化发展环境的根本所在。

二是培育品牌文化活动需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动员,百姓关注。要利用倾斜的优惠政策、有限的发展资金、优秀的展示平台、灵活的手段渠道等公共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大力加以宣传扶持,扩大活动的辐射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宣传报道的密度和层次,使其快速成长,做大做强。

三是要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以做特做活文化事业为导向,在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文艺创作的投入良性循环机制,在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更加有效地实践公共文化服务“三贴近”原则中,办优特色,办强实力,办出精品。

四是资源整合,强化特色,多方联动,不断增强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要加强全区各部门的协作,把分散的、潜在的文化资源和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参与品牌文化活动建设,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利用公益性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文化服务活动,彰显优势,放大功能,扩大影响,增强品牌实力。

五是要打造区域性文化活动品牌,传承发展宁夏民族特色、区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实施文化活动品牌带动战略,通过举办重大文化节会活动等形式,提升宁夏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是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文化活动精品建设智力支撑。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置于文化活动品牌带动战略的核心地位,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有效的途径、更加有力的措施,筑巢引凤,努力营造培养、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实用型文化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文化精英人才、拔尖人才,为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证。这项工作,也是宁夏培育品牌文化活动工程的重中之重。

总之,品牌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项文化繁荣工程,更是一项促进经济新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实效工程。通过品牌文化活动不仅要达到活跃基层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目的,更是要通过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对宁夏经济社会事业起到一个引领发展的作用,为经济打造出新的产业增长点,真正实现富民惠民的宗旨。

(马慧玲:宁夏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王莲喜: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