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5379000000032

第32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5)

4.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以项目带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9年3月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自治区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涉及主题项目12个。《宁夏人民出版社关于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支持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具体项目的报告》上报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全力争取实施数字化建设、国家出版基金、阿拉伯语言文字出版资金、人民书店全国连锁店、人才培养5个专项经费,全部项目涉及资金9380万元。6月23日上报自治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实施“文化图书进寺院工程”的方案》,工程预算5年期总投资26640万元。目前上述几个项目正在积极争取落实之中。

5.瞄准市场搞创新,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进“文化图书进寺院工程”。“文化图书进寺院工程”就是要实现特色图书品牌上的突破。目前,自治区民委已同意作为该工程的联办单位,自治区地税局同意工程实施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7〕24号文件政策,自治区招商局同意将该工程列为引进善款的招商项目,工程启动的一些前期条件基本成熟。

二是期刊社逐步企业化,发展初显成果。宁夏人民出版社共有4家期刊社,经营上一直步履艰难没有突破,必须实现期刊的战略转型。为了在转型过程中稳妥衔接,先期注册成立了宁夏黄河期刊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经营《少年读者》《周末文汇》和《新魅力》,完全市场化运作。《宁夏画报》经民营合作经营,刊物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2008年,通过这一系列内部改革及创新措施,全年出版图书1434种,比2007年增长26%,其中本版图书590种,比最高年份增长37%。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182万元,比2007年增长44%;支出2080万元,比2007年减少23%,当年扭亏为盈,实现了绝对额和增长幅度的“双突破”,扭转了经济急剧下滑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从“保生存”到“谋发展”的战略转型。

2009年,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进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动力初步形成,正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截至6月30日,账面资产总额13183万元,负债总额3013万元,净资产总额10170万元,其中不良资产(呆坏死账及滞压库存)3133万元,流动资产2874万元,长期投资642万元,固定资产5990万元;图书生产总值(码洋)9148万元,同比增长72.41%,实洋4504万元,同比增长29.95%,销售收入3100万元,同比增长31.6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1.67%。经10月份初步测算,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本部营业收入将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可支配收入3270万元,与2007年底同口径相比增幅达129%,与2008年底相比增幅达59%,超额实现2009年经济发展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经营目标。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整体转企改制

在抓发展的同时,坚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2008年3月,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带队到辽、苏、湘、豫四省进行考察,学习四省出版体制改革经验,提出连同宁夏人民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人员保留事业身份的改革思路。2008年4月,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宁夏人民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成立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5月22日,自治区党委下发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宁党发〔2008〕41号)。此后,在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经广泛学习调研、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多次拟定、修改和完善之后上报《宁夏人民出版社改革方案》。

2009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办公会研究了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要求宁夏人民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实行人员由事业向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具体的人员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宁党发〔2008〕41号)文件精神执行。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新要求新精神,再一次修改完善了《宁夏人民出版社改革方案》,并组织全社干部职工讨论修订后,上报了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8月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此方案。

从2007年底到今天,可以说宁夏人民出版社经历了一个由自觉改革走向必须改革的过程。

目前,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改革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集团公司坚持政治方向不迷失、宣传阵地不丢失、文化品质不丧失、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利益不损失的改革原则,井然有序、积极稳健推进。

三、转企改制后的总体思路

(一)转企改制

2009年8月29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等六个文化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09〕92号)下发。宁夏人民出版社及所属2个副牌社、4个期刊社整体转为企业,与宁夏广电总台的大地音像出版社、自治区教育厅宁夏教育书刊发行社、自治区新华书店系统、银川市新华书店以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监管20%国有股的宁夏博誉印刷物资公司一起划转合并,组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额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单位监管。集团公司出版业务接受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依法监管。集团公司依照《公司法》和集团公司章程运行。

改制后组建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图书、期刊、音像、数字、影视、互联网等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制作、印制、复制、出版、发行、传媒为主业,兼营出版物资供应、职业人才培训、广告设计制作、网络数字传媒,并向其他产业延伸的现代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集团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集团公司设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5名,总会计师1名。集团公司设立党委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设1名党委书记、1名纪委书记,党委书记由总经理兼任。集团公司内设综合办公室、资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纪检审计部、出版业务部、教材中心等机构。

集团公司组建初期有全资和参股子公司14家。全资子公司有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阳光出版社有限公司、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宁夏黄河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宁夏黄河期刊传媒有限公司、宁夏黄河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宁夏黄河艺术广告有限公司、宁夏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宁夏黄河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宁夏教育书刊发行社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有宁夏画报社有限公司和宁夏黄河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参股子公司有宁夏博誉印刷物资有限公司和宁夏联美达印前制作有限公司。

转企改制后,集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保证党对出版工作领导的前提下,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建立适应出版企业运作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规范的企业投资、收益和管理制度;建立具有文化单位特点的出版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灵活有序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专业化出版运作机制;建立符合出版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机制。

(二)总体思路:围绕发展推改革,调整结构促双效,确保稳定抓提升,落实项目创突破围绕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强化主业,精耕细作;拓展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治理结构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管理模式向产权管理转变、投资主体向多元化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底,实现集团公司彻底完成转型、资源整合富有成效、体制机制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合理、规模效应明显体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步入良性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

推改革: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与国内各大出版传媒集团的资产重组、资本运作、开展项目合作、产业链对接、业务重组等方式,加速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的联合重组,整合产业资源,加大开放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放大发展“引力”资本,提升发展“加速度”“跨越式”,快速壮大集团公司整体实力,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经过一定的孵化期,待条件成熟,争取宁夏新华书店集团公司率先上市融资。然后在银川和其他四个市建设“宁夏图书文化商城”项目,在全区建设“网络电子书连锁店”项目,加盟“人民书店全国连锁店”,加速建设“中国宁夏”和“中国回族”文献数据库项目。

调整结构:通过加速跨媒介扩张,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图书、期刊、电子、网络等门类齐全的多媒体产业体系,由单一的图书出版向现代化的多介质综合出版传媒经营发展的重大转型。通过不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调整,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新领域,强化本版书、精品市场书的策划出版,初步形成以特色出版为主,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共同发展的出版格局;以纸介质出版物为主,加快数字出版的出版格局,实现图书“全媒体”出版的转型。

促双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以发挥社会效益带动图书生产,不断拓展文化市场,不断壮大产业实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反哺读者需求。

确保稳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集团负重爬坡的现实,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要确保队伍稳定、生产稳定、经济运行稳定“三个稳定”。

抓提升:大力推进图书出版模式的“三大转变”:由“作者订单”向“市场订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科技型转变;出版业态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传媒转变。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配套体系,实施农家书屋配套出版工程、文化图书进寺院工程、重点精品出版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和出版环保工程“五大工程”,实现图书内容质量和数量的新突破。精心打好科技提升战役、精品图书战役、人才团队战役、产业突围战役和突破地域战役“五大战役”。以此推动集团发展内外环境的战略提升。

落实项目:举全集团之力,协调各方,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落实并精心组织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拉动集团实现突破发展。重点是全力争取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实施数字化建设、国家出版基金、民族文字出版资金、文化图书进寺院、人民书店全国连锁店、人才培养等“六大项目”。

创突破:通过这些项目的落实带动,加快产业升级,拉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图书的对外影响,真正“走出去”长见识;培育精品图书和优秀人才,夯实主业发展基础;贴近群众生活,逐步覆盖文化死角,拓展稳定市场等,在各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

(李建功: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

对宁夏报业传媒产业发展的思考

王强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进一步深化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塑造文化产业合格的市场主体,2009年8月30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并为转企改制单位授牌,宁夏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便是其中接受授牌的单位之一。

2009年9月19日,宁夏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2.13亿元,负债总额1.26亿元,净资产8618万元,资产负债率59%。传媒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和5个子公司。3个分公司是:广告公司、发行公司、物业公司;5个子公司是:宁夏捷报印业有限公司、宁夏新思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夏报业会展有限公司、宁夏传媒旅行社有限公司、宁夏新闻图片社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资讯、媒体、文化传播投资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网络技术服务,房地产、旅游、物业管理等。宁夏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内经营性资产部分整合,实施转企改制,各经营实体将从过去事业体制下的运行模式转变为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实实在在的经营主体,具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为将宁夏报业传媒有限公司逐步培育为文化产业合格的市场主体,本作者对宁夏报业传媒产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为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奠定了发展基础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我区报业传媒领域的旗舰,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拥有7报2刊2网站1手机报(主要包括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华兴时报、现代生活报、法治新报、小龙人学习报、新知讯报、《看天下》杂志、《博客天下》杂志、宁夏新闻网、宁夏手机报),在职职工1101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发行、广告、印刷、信息、房地产开发、会展经营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传媒集团,多年来报业集团经济总收入年均增幅在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