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5379000000050

第50章 个案研究(4)

透视三:作为广场文化重要推动者的文化管理部门,健全完善运营机制,是玉皇阁广场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是积极利用现有的政策机制,有效地整合利用了全市演出资源,调动了社会民间文艺团队的参与积极性,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公益文化发展宗旨。

玉皇阁广场文艺演出主体为专业艺术院团和优秀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在连续三届(年)的文艺演出中,每一台节目精彩纷呈,每一个团队尽显风采,各类文艺人才大展身手。银川艺术剧院、银川市秦腔剧团、银川市杂技团以及宁夏话剧团、秦腔剧团、京剧团相继参与,发挥出了区市专业艺术院团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城乡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如何更好地发展摆在了全社会面前。为利用好和调动全市社会民间艺术团队,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领导积极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玉皇阁文化广场就成为很好依托的阵地。通过积极想办法,全市社会民间艺术团队从最初演一场补助200元,提高到目前每场补助500元的标准。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民间艺术团队生存与发展得以扶持保障,其参与广场文艺演出的积极性稳步提高。

在团队的有力带动下,全市一些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也纷纷加入到玉皇阁广场演出的行列之中,并使得广场文艺演出不断出现全新的形式与内容。在巩固专业文艺院团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参与演出的热情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竞争力明显提高。起初,市文化艺术馆工作人员为了不使演出场次落空,一遍遍打电话恳请团队参与演出;现在,每个团队争着、抢着参加演出;早期演出多是老节目、老服装、老面孔,现在每场演出都有创新的节目和形式内容。演出团队在愉悦各族群众、弘扬先进文化、播撒欢歌笑语、营造莺歌燕舞、赞颂太平盛世、讴歌改革开放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是将玉皇阁文化广场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2009年7月,银川市文广局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借助玉皇阁广场成功经验在金凤区满春园广场举办演出活动,组织玉皇阁广场参演团队参加该广场演出,实现资源共享,演出场次几何级翻倍,以小投入获取较大社会效益,再造一个玉皇阁文化广场的奋斗目标。经过短短三个月的努力,满春园文化广场共开展演出66场,人气渐旺、观众日增,处处表现出同玉皇阁广场一样的品牌效应,并有望在今后发展成为银川市又一个特色文化广场品牌。

三是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广场文化活动不仅是城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为实现广场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只有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使广场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基于对广场文化特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银川市文广局和市文化艺术馆的干部职工没有把玉皇阁广场及其演出活动看做是一哄而上、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把它当做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长远战略任务来完成。首先,不断改善演出舞台的硬件设施。2007年以来,市文广局筹资50余万元建设了演出舞台,配置了灯光及音响设备和升降式舞台灯光悬挂架。2009年,又筹资50余万元安装了宽幅电子显示屏;改造维修了广场电路,每天16小时滚动播放演出情况和社会公益广告。其次,扎扎实实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每年春季前,局业务科室和市文化艺术馆便着手制定当年玉皇阁文化广场整体活动方案和社会招商方案,协调各个演出单位召开负责人联席会议,认真制定、落实各类演出节目,尤其是新创节目的数量与质量指标。每年活动开展之前,都制订出严格细致的启动方案和节目审查程序,严把政治关和艺术质量关;每台节目演出前,都要组织专业干部深入演出团队严格审查每一个参演节目。活动中间,工作人员对每场演出的关键细节予以点评并记载建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上旬,文化艺术馆及时组织召开上月演出活动情况通报会议,定时向参演团队发放演出补助,并建立严格台账;每月下旬,市文广局通过报纸、电视媒体及竖立在市区主要街道、广场的12块文化活动公告牌登载下一月玉皇阁广场文艺演出场次安排;每年活动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分析查找缺点不足,表彰奖励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参演团队,重点奖励新创节目。再次,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为了加强管理,市文化艺术馆专门成立了玉皇阁文化广场演出组、宣传组、灯光音响组、后勤保障组,并抽调馆内精兵强将每晚在演出现场开展演出组织与技术保障服务工作。

这些有力的措施和坚持不懈的细节管理机制,为玉皇阁广场文化活动长期稳定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有力保障了各个工作环节的顺利衔接及整体推进,提高了工作执行力与效能效率,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区内外文化部门的同行更是把玉皇阁广场文化活动的持久举办直接称之为“玉皇阁文化广场现象”。

透视四:启示与建议

历经三年艰苦耕耘,玉皇阁文化广场收获了甘甜果实,也为银川市广场群众文化的发展留下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一是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玉皇阁广场文化成功实践的前提。二是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是推动玉皇阁广场文化发展的条件。三是文化主管部门脚踏实地地推进工作是玉皇阁广场文化顺利开展的关键。四是各方演出团队的支持是玉皇阁广场文化持续发展的保障。

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作为玉皇阁文化广场直接的管理部门,三年来,在培育和探索发展广场文化模式方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动玉皇阁广场文化更好地持续发展,建议:一是改造硬件设施及空间环境。在现有基础上硬化广场草坪,在广场北边建设合唱台座,在东西两侧绿化带增建凸显民族建筑风格、和玉皇阁主体遥相呼应、附带座椅的回廊,以方便群众遮风避雨、休闲娱乐。二是增加白天活动,提高空间利用率。充分提高玉皇阁广场空间利用率,使其白天和晚上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清晨,开展广场健身舞、健身操、群众合唱等活动;上午和下午,开展招商宣传、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示等活动(部分活动可收取一定费用补贴管理费开支);晚上,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三是建立政府专项投入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团体赞助。在今后发展中,区、市政府应将广场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专项投入保障,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更多的名优企业和社会团体出资赞助公益性广场文化活动。

(丁新生: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员;赵苏平: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研究员)

从西海固文学看西海固文化现象

倪万军

文学与文化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现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信仰、思想、价值、风尚、习惯、技术、器物、心理、情感、思维等,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社会群体或者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具备一定稳定性的价值规范。而文学则是用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往往能超越现实规范的制约,深入表现人的本质、情感和理想,让人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文化的形式千姿百态,包括除了自然之外的所有事物和现象,而文学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以独特的形态表现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因此文学和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最生动、最具体、最充分、最活跃的表现之一。

一、西海固文学

在20世纪关于宁夏南部地区的叙述中,“西海固”成了一个既定的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几次对于行政区域的命名和辖区的划分(比如固原撤地设市、将海原县划入中卫市等)都没有改变人们对于宁夏南部地区的这一综合叙述。西海固仍然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名词,只是已经不再是行政区域的指称,而是一枚贫困的标签,但更是一枚文化和文学的标签,所以当西海固这三个字被人们反复言说时则一定是指向贫困、文化或者文学的,这是一个扭结着矛盾和冲突却又自然统一起来的特殊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作家创作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西海固文学”的大旗被高高扬起。在《六盘山》1998年第1期的封面上有三个鲜明的红色标题:“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文学”“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在马吉福撰写的以《关于文学的西海固与西海固的文学》为题的主编寄语中,首次确立了“西海固作家群”和“西海固文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马吉福说“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文化色彩鲜明,地域文化背景浓厚,这是西海固文学的基调和基本特点”这个论断是科学的理性的,尤其是对于西海固文学的地域文化背景的关注更是成为后来很多研究者讨论西海固文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了进一步高扬“西海固文学”的大旗,本期《六盘山》杂志特意编辑了“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刊登的27篇散文都以“西海固”为题,作者以当时西海固的青年作家为主,而这些青年作家有的在当时就已经是西海固文学的主力军,有的在后来也迅速地成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