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5381400000025

第25章 商贸·城建·旅游(1)

最早的民族交易市口

明万历5年(1577年),朝廷在平罗县筑有专供蒙汉贸易的“夷场”。清乾隆元年(1736年),蒙汉交易中心移至石嘴山(今惠农区),建市口一处,每月农历初一、初十、二十日为开市交易日,石嘴山遂成为当时整个河套地区最大的民族贸易市口。举凡宁夏,甘肃西部,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鄂尔多斯的皮毛、药材、水烟等多集中于此,石嘴山的煤炭、陶瓷等产品也经水路北上南下,“装载货物之舟停泊者动逾数百”。清政府对蒙汉贸易控制甚严。乾隆25年(1760年)于石嘴山立碑两块,规定“蒙古一二月出卖皮张,三四月卖绒毛,五六月羊,七八月马牛,九月茶马,毕岁以为常”。清政府还规定,内地不许将硝磺、钢铁、军器、白米、白面、豌豆等物卖给蒙古人。蒙古人用皮、毛、牲畜等与汉人交易,购换回布匹、茶叶、日用杂货等。

最早的外国洋行

清光绪4年(1879年),天津英商雇佣经纪人“葛秃子”来到石嘴山(今惠农区)试探经商之路,顺手低价购走羊毛4万,运至天津高价售出,获利甚巨,遂于1880年又来到石嘴山租房雇工,开办了英商高林洋行。这是在石嘴山最早设立的外国洋行。此后驻天津的英、德商人闻讯接踵而来,以天津为大本营,先后于石嘴山开设了10家洋行,史称“十大洋行”,专事西北皮毛生意。10家洋行依次为:英商高林洋行、仁记洋行、新泰兴洋行、天长仁洋行、平和洋行、聚立洋行、隆茂洋行、明义洋行和德商瑞吉洋行、兴隆洋行。其中,仁记、新泰兴、天长仁、平和、瑞记、兴隆6洋行资本最大,故史书又有“六大洋行”一说。十大洋行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羊毛皮张汇聚到石嘴山,洗刷打包,经石嘴山渡口黄河水路运到包头,再转陆路运至天津,牟取暴利,年约运出羊皮百万张、毛3000万斤,垄断西北皮毛资源达长40多年。当时的石嘴山呈现出“各洋商均集于此,货财山积”(民国《朔方道志》)的繁荣景象。

最早的私营商号

市境最早的私营商号为清同治年间的“谦益元”“庆丰永”“泰昌隆”等店铺。清朝至民国期间,平罗县城、黄渠桥、宝丰、姚伏、头闸等地共有商号店铺130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平罗县城、黄渠桥、姚伏3个集镇共有各种店铺140多家,分为裁缝、制鞋、木器、泥匠、油漆、制革、毡业8个行业,由平罗县商会领导,开展业务营销活动。

最早的平抑物价活动

1949年9月底石嘴山解放初期,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处于接管、整顿和创建阶段,城乡民用生产生活商品供应十分紧张,一些不法私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当年10月~11月,平罗县布匹价格指数上涨173.8%,副食品指数上涨286.3%,粮食上涨239.2%。为打击投机商人,平抑市场物价,抑制恶性通货膨胀,10月,西北贸易总公司宁夏分公司在平罗县建立了平罗贸易支公司,设立了县城门市部,迅速加快国营商业的建设步伐,通过平价供应日用商品,初步遏制了物价飞涨局势。1950年1月7日,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宁夏省分行就在黄渠桥镇设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营业所,随后又迁到平罗县城,并在营业所的基础上改组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平罗支行。新中国的金融机构一经成立,就把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支持恢复生产作为首要任务。人民币成为市场流通的唯一货币,解放前石嘴山通行的银元、铜元及金圆券、法币等旧纸币均被禁止流通,确定了统一施行的人民币的地位。同年,宁夏省贸易公司还分别在黄渠桥镇和陶乐县高仁镇设立国营贸易综合商店和综合门市部,次年又在石嘴山(石嘴山区)设立国营综合门市部。当年国庆节期间,国营商业将所售商品一律削价5%,连续出售5天,平抑了物价,打击了不法私商,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这是石嘴山第一次平抑市场物价行动。

最早的市区国营商场

1959年在石嘴山(今惠农区)北大街动工建成石嘴山第一个国营商场“东方红商场”,为一层平房,占地面积2423平方米,建筑面积847平方米。1985年改建成三层营业楼,建筑面积增至3090平方米。

最早的市区国营宾馆

1959年,在石嘴山(今惠农区)北大街兴建了石嘴山宾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这是石嘴山最早的市区国营宾馆。1964年又扩建出400平方米政府小礼堂。后几经扩建,至1995年,宾馆为地面建筑三层,地下建筑三层,建筑面积1183平方米。

最早的自来水

1959年,随着石嘴山煤炭基地的建设,石嘴山煤矿筹建处于黄河岸边建设一日产7000立方米的净水厂,次年竣工开始为石嘴山一矿、二矿、一号井及附属企业和矿区家属提供自来水,这是石嘴山最早的自来水。2002年以来,惠农区先后投资2072万元,实施了农村氟砷病改水、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建设了五个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惠农区6个乡镇及平罗县宝丰镇两个行政村共41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14809户6.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1万群众彻底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2007年11月29日,惠农区举行村村通自来水庆典仪式。自治区副主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郝林海为惠农区颁发“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示范县”匾牌。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到2008年,全市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33%,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2011年7月,随着平罗县头闸镇净水厂工程竣工使用,平罗县解决了遗留下来的头闸镇、灵沙乡、黄渠桥镇、宝丰镇、高庄乡5个乡镇43个行政村336个自然队17639户共7567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从此,平罗县13个乡镇的农村用水得到了解决,使农民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

第一家正规化农贸市场

1984年10月,投资62万元的石嘴山市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正规化农贸市场——大武口“百花市场”建成使用。市场全长318米,宽38.5米,占地面积12243平方米,其中设有全封闭玻璃钢瓦凉棚5467平方米。百花市场设固定店铺78间,流动摊位886个。上市商品有蔬菜、粮食、肉食类、水产品、干鲜果、日用杂品、百货、五金等12类、2000多种。日上市人数3万人次左右。1985年成交额430万元,1990年成交额3209万元。1986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五好市场。自1987年以来连续4次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1986~2000年连续14年被区、市评为文明市场。1998年由兰州军区后勤部石嘴山房管所、市工商局联合投资1300万元进行改扩建。改建后的百花市场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其中农贸大厅5000平方米左右,商业门点7000平方米,安排摊位900多个,固定网点300个。日上市3万人次,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

第一批注册商标

1979年,经石嘴山市工商局核准,市区有9家企业的12种商品报请商标注册,经国家工商局核准:市弹簧厂的“长征”牌平光垫圈和“长征”牌普通合页,市刃具厂生产的“飞轮”牌钢锯条,市高压电瓷厂生产的“宁字”牌电绝缘子,石嘴山酿造厂生产的“贺兰山”牌白酒等4家企业的5件商标,核准为石嘴山市的首批注册商标。另有10家企业的49种商品在市工商局办理了厂名、记号的使用登记。1998年在第三届“宁夏著名商标”评选中,市境西北煤机总厂“煤友”商标、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宝山”商标、宁夏民族化工集团公司“宁河”商标、“工农”商标,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图形”商标,宁夏焦化炼铁总厂“兴宁”商标等5家6件商标被确定为“宁夏著名商标”。至2000年,全市共有注册商标66件。至2012年,全市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014户,私营企业4693户,个体工商户28307户;注册商标总量达1117件,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7倍;宁夏西北骏马股份有限公司“煤友”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创建宁夏著名商标24件。

第一家综合性劳务市场

1988年3月17日,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石嘴山市劳务市场成立。这是宁夏第一家综合性劳务市场,主要任务是:运用市场机制作用统筹管理社会劳动力,掌握劳动力余缺信息,开辟咨询服务,进行职业介绍,提供家庭服务,调剂技工余缺,协调供求关系。截至1988年底,为全市厂矿提供200多项新技术、150多次技术咨询服务,帮助6个厂开发了新产品,取得了显著效果。

政府第一个驻外办事处

1992年,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市政府驻海南办事处,这是全市设立的第一个驻外办事处。随后又相继批准设立了市政府驻珠海办事处、驻广州办事处、驻惠州办事处、驻厦门办事处、驻黑河办事处、驻深圳联络处,同期,市物资局、粮食局、商业局和平罗县政府、大武口区政府也分别在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广州、深圳诸城市设立办事处。1994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和收缩驻外机构的规模,撤销了惠州、厦门、黑河3个直属驻外机构,保留海南、广州、深圳、珠海4个驻外办事处(联络处)。至2010年,石嘴山市有驻外联络处3个,其中: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和驻上海联络处于2005年8月5日经市委2005度第31次常委会议研究设立;驻珠三角地区办事处于2006年5月17日经市委2006年度第17次常委会议研究设立。3个联络处(办事处)均由市委、市政府任命主任、副主任各一名,联络处主任兼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职务。驻外联络处为市政府派往驻地的正式代表机构,行使市政府赋予的相应职责,联络处由市政府领导分管,日常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归口管理。各联络处均在驻地办理了机构注册、机构代码、银行开户等手续。

第一家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

1995年,石嘴山市鸿泰进出口公司获得了专业外贸公司进出口经营权的批准证书,这是石嘴山市首家获此批准证书的专业外贸公司;1996年,市鸿泰进出口公司又获得了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批准证书。截至2000年底,全市共有宁夏民族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3年8月获批)、石嘴山市铁合金厂(1995年3月获批)、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1995年获批)、石炭井矿务局煤炭经销公司(1996年获批)、石嘴山矿务局煤炭经销公司(1997年获批)、宁夏恒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获批)等33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批准证书。

第一家集中统一管理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

2006年7月26日,石嘴山市第一家集中、统一管理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的正式启用,将对提升和促进全市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水平及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全市近150家废旧物资收购站,总体分布散乱,污染严重。部分个体户和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驱动,以收购废旧金属为幌子,大肆收购工业原材料和城市公用设施,使废旧物资收购站点成了窝赃、销赃的主要场所,严重影响当前全市社会稳定秩序。

第一家皮毛绒流通合作社

2007年3月15号,石嘴山市第一家皮毛绒流通合作——平罗县皮毛绒流通合作社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平罗县羊产业逐步走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之路。平罗县有千只以上养羊园区100多个,成为宁夏肉羊杂交改良主产区,皮毛绒流通贩运已成为平罗县发展羊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家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

2007年3月21日,平罗县新鑫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成立。这是石嘴山市第一家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平罗县已发展皮毛养殖户38户,特种禽类养殖户26户,年饲养量均达到5万多只。合作社将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在行业中发挥服务、代表、协助、自律的作用,维护社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罗县特种动物养殖流通的健康发展。

第一次与外商合作枸杞项目

2007年8月21日~24日,泰国海南商会理事长李昌钝一行8人对石嘴山市经济投资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22日与惠农县(今惠农区)银信宝枸杞制品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书。这是石嘴山第一次与外商合作枸杞项目。惠农县枸杞种植面积达3.5万亩,是国家最重要的枸杞种植、生产、加工、贸易基地。种植的宁吉1号无公害枸杞已远销国内外。